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上了兩次小學的女生

馬阿西也還不想嫁人。她用盡了所有力氣抗拒15歲那年父親為她定下的親事。她很困惑:像她一樣的村里女孩難道真的不能有另一種活法嗎?

馬阿西也從小在甘肅省東鄉縣長大。這里山巒起伏,屬于北緯36°溫帶半干旱氣候區,降水有限,林木并不茂盛。平均海拔2610米的東鄉縣,那六道山梁夾著六條山溝,以縣城為中心呈傘狀延伸開來。都市生活和現代思想被阻隔在縣城外頭,在偏遠農村,重男輕女的封建傳統思想還很嚴重。東鄉縣早就實施了9年制義務教育,并為貧困家庭子女求學提供了各種優惠政策,但很多家長還是不想讓女孩上學。

“女孩學那么多知識有啥用?祖祖輩輩的女人們沒上學,不一樣生娃持家?”

“女孩學再多,到最后還是要嫁到別人家,不如早點輟學幫家里多干點活。”

“上學雖然不花錢,可是不上學,那就能幫家里賺錢了。”

……

2014年,12歲的馬阿西也小學畢業了。就在她開始期待初中生活的時候,爸爸讓她別去讀書了。馬阿西也年老的奶奶不能給她支持,親生的媽媽也無法給她庇護,因為媽媽在她3歲的時候就離家出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回來。爸爸希望她輟學,在家里照顧繼母生下的兩個弟弟。

馬阿西也想讀書,她在班里幾乎一直都是第一名。書里的內容讓她看到了山溝溝之外的世界,如果有可能,她想出去看一看。12歲的她看到周圍姐妹們的經歷,知道如果自己不讀書了,照顧弟弟幾年后便很快要嫁人。從一個山溝嫁到另一個山溝,一輩子的腳印幾乎都嵌在東鄉的大山里。

12歲的她沒有膽量,更沒有能力反抗父親的決定。或許一切都是命,她注定走不出這一座座大山。

馬阿西也沒想到,就在她以為求學之路就此中止的時候,縣里基層干部的到來,使一切峰回路轉。

原來,近些年隨著東鄉縣政府“控輟保學”政策的實施,為了保證孩子們順利上學,基層干部和教師們專門成立了“控輟保學”排查小組。一戶戶走訪有輟學孩子的家庭,三番兩次登門勸說,直到說服家長讓孩子重返校園。有些家長實在執拗,東鄉縣政府還以巡回開庭的形式審理了幾起輟學案,起訴不讓孩子上學的家長,用法律的武器保障孩子接受教育的權利。

政府的舉措十分有效。“控輟保學”排查小組的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把孩子“趕”去了學校,馬阿西也暫時能夠繼續上學。她背著破舊的書包來到東鄉六中,雖然略有驚險,但最終還是如愿以償,成了一名初一學生。

然而,在初中的教室里剛讀了1個月書,還沒來得及認識班里的每一個同學,馬阿西也就被父親強制帶回家了。

輟學的日子里,她每天在家里照顧兩個弟弟,洗衣做飯,收拾家務,一切做得有模有樣,儼然是這個家的小女主人。她不能給自己的命運做主,只能在灶臺柴火冒出的黑煙里懷念學校,懷念像煙一樣黑的碳素筆在紙上寫字時發出的“唰唰唰”聲音。看著在院子里玩鬧的兩個弟弟,她知道學校離她越來越遠了。

沒想到,命運再次眷顧了她。

負責“控輟保學”的基層干部聽說馬阿西也輟學了,再次上門做工作,在軟磨硬泡之下,馬阿西也的爸爸終于同意讓女兒重返校園。不過,她只能在家附近的小學讀四年級。馬阿西也清楚爸爸的想法,從四年級讀到六年級,再次小學畢業后她就過了政府“控輟保學”的年齡,“就可以嫁人了”。爸爸在她15歲那年定下一門親事,可她并不知道父親挑的女婿、她未來的丈夫長什么樣子。

馬阿西也成了班里年紀最大的學生,坐在一眾同學間略顯尷尬,但這不影響她每天風雨無阻地去學校。這種尷尬總比在家待嫁強。

隨著馬阿西也的個子一天天長高,畢業的日子一點點近了。轉眼3年過去了,她已經長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頭發烏黑锃亮,干凈的笑容里流露出一絲靦腆羞澀。

2019年夏天,馬阿西也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小學畢業。畢業的那天,她怎么也高興不起來。該來的終歸來了。她不止一次向父親表達過不想那么早嫁人的想法,雖然剛走出校門的姑娘馬上成為新娘這種事在東鄉縣很常見。

為了上學,她掙扎了太多次。她哭過,鬧過,反抗過,也沉默過,可結局都一樣,老實靦腆的她從來拗不過家里。就在她以為這次真的要徹底離開學校、成為新娘的時候,“控輟保學”的基層干部再次上門,費了好一番唇舌,終于再次說服馬阿西也的爸爸,讓女兒繼續讀書。

馬阿西也歡天喜地地來到初中報名,久違了,東鄉六中!

現實再次偏離了她的預想。她的年紀太大了,學校沒有接收馬阿西也的報名申請,不過給了她一個更切實可行的建議:去職校報到。

東鄉縣的職校專門為像馬阿西也一樣的青少年設置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的課程,在這里,學生們可以先讀一學期的基礎課程,然后再轉去蘭州的東方技工學校接受兩年職業教育,其中一年學習專業知識,一年去相關單位帶薪實習。

讓馬阿西也更開心的是,職校不收學費、住宿費、伙食費,還免費提供被褥、校服,甚至還有飯盆和牙杯!當然,所謂的校服,其實是很多城里學生軍訓時嫌棄的迷彩服,但馬阿西也卻格外珍惜。有了校服,她這3年就不用為買衣服的錢發愁了。

現在,她不僅可以和差不多年紀的姐妹們一起住在寬敞明亮的宿舍里,還能每天坐在教室里,重新拿起課本,通過一本書鏈接起她對外面世界的無限想象。

對于不同的人來說,讀書的意義也不同。

在馬阿西也這里,讀書是她的武器,她希望憑著讀書這把武器,為自己蹚出一條嫁人之外的路,保護自己在貧困命運里對未來的那一點點小小的希望。

馬阿西也在職校的宿舍里

職校的老師對馬阿西也們格外關照,只在一件事上十分嚴格,絲毫不留情面,那就是不許請假。在這個聽來不近人情的要求背后是老師們的用心良苦。之前有不少家長來替學生請假,打著請假的幌子把孩子“拐騙”回家,之后就順勢讓她們輟學,要么出去打工,要么留在家里操持家務,要么嫁人結婚。

說起馬阿西也,班主任的語氣里充滿遺憾和心疼:“我們都說她可惜了,以前在小學的時候,可都是第一名。”馬阿西也上課的時候格外專注,不舍得錯過老師講的每一點知識,在她心里,今天學的每一點知識都是她面對未來的籌碼。她不知道究竟學多少才算夠,只知道越多越好。

曾經的第一名因為沒有上過初中,為跟不上進度發起了愁。馬阿西也沒學過英語,職校的每堂英語課她都特別吃力。后來,姑姑接她去家里住了一段時間,把表姐換下來的手機給了她,馬阿西也從此有了自學的工具。從26個英文字母學起,她在網上搜索免費的英語教學視頻,跟著視頻里的內容一點點學,雖然有些內容聽得云里霧里,但她格外認真,聽不懂的就一遍遍回放,記不住的就一遍遍抄寫背誦……

學校的空氣似乎要比家里的空氣更清新鮮爽。下課的時候,馬阿西也有時會和同學來到教學樓下面的水泥院子里散散步,聊著女孩之間的悄悄話。天氣好的時候,她會把被褥抱出來,架在兩棵樹之間的晾衣線上,讓被子和她一起曬曬太陽。食堂里的餐食也很好,有青菜,也有肉。學校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8月的一天,老師把所有女同學都叫到了一起,說縣婦聯來宣講了,讓大家都去聽一聽。

馬阿西也和同學們一起早早地坐到了宣講教室里,縣婦聯的工作人員告訴她們,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和阿里巴巴脫貧基金、支付寶公益聯合發起的公益項目“加油木蘭”在東鄉縣落地了,這意味著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女孩都能免費獲得一份教育健康保險。只要大家就讀高中、中專或職高,就能獲得每學期500元錢的教育金。如果有人不幸患上癌癥,還可一次性獲得20000元的健康金。

對于向來健康的馬阿西也來說,相比20000元的健康金,還是每學期500元的教育金更讓她心動。聽完宣講后,她馬上提交了申請,還幫班上好幾個沒有手機的貧困女生申請了教育金。

“加油木蘭”項目的500元錢下來之后,馬阿西也再也沒有收到過父親給她的生活費。此前,父親雖然不支持她上學,但是在“控輟保學”基層干部的要求下還是幾次妥協,滿足了女兒上學的心愿。馬阿西也來到職校后,父親雖然心里不樂意,但每個月還是會給她一點生活費。

現在有了這500元錢,馬阿西也不用再花父親給的生活費了,這對她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甚至可以說是她邁出經濟獨立之路的小小一步。這一步很小,因為這筆錢畢竟還不是靠自己的勞動賺來的,是靠社會上的愛心人士捐贈的。但是這一步也很大,職校免費的教育再加上這500元錢,讓她可以不用花家里的一分錢就能吃得飽、穿得暖、睡得好。

輟學的不安曾經一度深深糾纏著她,現在,她不用花家里的錢了,這份不安也就越來越淡。相比“控輟保學”基層干部的不懈努力,相比職校在縣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為馬阿西也們提供的免費教育和吃住,這500元錢的確有限,但是它帶來的安全感實實在在。如今,馬阿西也可以拿著自己的錢,而不是爸爸的錢去給手機充話費,還可以再買幾本書、幾支筆了。

500元錢的安全感,很輕,也很重。因為它不僅落在一個馬阿西也成長的道路上,還落在千千萬萬個馬阿西也奔向未來的路上。截至2020年底,“加油木蘭”項目已累計為建檔立卡貧困女性提供了238.8萬人次教育及健康保障。

生命是否可以有另一種模樣?“加油木蘭”不能給女孩們一片全新的天地,但可以在她們努力奔向新天地的路上點亮一盞燈,那燈光搖曳處,正是希望燃起的地方。

馬阿西也計劃著再過1年她就能去帶薪實習了,她將賺到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資。等實習結束,她從職校畢業,順利的話就能成為一名學前教育老師。到那時候,她就能真正地自食其力了,爸爸再也沒法逼著她嫁人了。她越來越堅信,像她一樣的村里女孩,也能有另一種活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安市| 苍南县| 遂平县| 张家港市| 邛崃市| 分宜县| 宾川县| 鹿泉市| 霞浦县| 赣州市| 海丰县| 洞头县| 磐石市| 怀集县| 金溪县| 泰来县| 青铜峡市| 新蔡县| 会昌县| 宕昌县| 县级市| 江阴市| 呼伦贝尔市| 岗巴县| 巴南区| 左云县| 五莲县| 临江市| 天峨县| 抚州市| 张家界市| 康保县| 栾川县| 台东县| 文昌市| 河池市| 枝江市| 盐山县| 汉川市| 鹿泉市| 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