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丹青
我們對日本文學的閱讀也許是跟隨時空而倒置的,這其中的緣由莫過于以下兩點:第一是作者的經歷被后人持續演繹,第二是文學作品本身被放大了原有的闡釋功能,乃至每個時代都會根據特定的訴求挖掘文學內部的資源,這就像今天流行的IP產業一樣,閱讀越往深處走越能表達讀者所處時代的理解寬度,質感很強。毋庸置疑,谷崎潤一郎的小說之于中國的翻譯與閱讀也是上述現象的一個實例。
《癡人之愛》是谷崎潤一郎作為日本唯美派文學大師的代表作,其中有關嗜虐與受虐以及從中獲取的快感的描寫是日本文學經典中的精彩一幕,除此之外,谷崎筆下的中產階級從性心理的層面上被寫得淋漓盡致。《癡人之愛》是一部妖艷的小說,谷崎把主人公——一個技術工種的普通職員——出沒的舞臺設定于淺草與橫濱等地,也是因為他企圖把西方化的景致與日本的傳統聯系起來,香火與寺院,教堂與柏油馬路,這些生活場景的元素貫穿于主人公與一名長相酷似西洋人的女郎的故事之中。
《癡人之愛》最先于1924年3月20日到6月14日在《大阪朝日新聞》上連載,而這一年也是1923年關東大地震后,谷崎潤一郎從橫濱搬家住到神戶的第二年。關東大地震的當天,他在箱根的山路巴士上遭遇地震,而且還親眼看見了山石滾落的場面。從東京移居到關西后,谷崎潤一郎在四十歲后的九年間,先后搬家十三回,幾乎達到了不厭其煩的程度。然而,他卻居住在神戶住吉川的岸邊長達七年,這是他定居時間最長的一處地方。除了《癡人之愛》,這里也是撰寫《細雪》開篇的現場。后來這個被譽為谷崎唯美文學的搖籃的“倚松庵”也成了眾多讀者仰慕流連的圣地,尤其是最近這些年,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訪問日本,也有不少谷崎文學的愛好者慕名而來。
我對谷崎潤一郎的小說感興趣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從小說里來的,而是因為我也住在神戶這座城市,更為直接地了解他的小說中所描寫的場景,在某種意義上也完成了本文開頭所說的對“作者經歷”的演繹以及對作品本身的闡釋。
大約不用太多的時間,越來越多的中國讀者會像我一樣從上述的意義上了解日本文學,雙管齊下,提高我們自己的鑒賞力與想象力。僅此而論,現在也許正是我們閱讀谷崎潤一郎的作品以及其他日本文學作品的最好時機。
專此代之為譯序,與大家共同進步。
毛丹青
2017年2月14日寫于神戶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