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譯本序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的一生是短暫的,他的創作生涯充其量不過二十年,卻留下了四部長篇小說和一百六十多篇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美國小說家之一。
菲茨杰拉德于一八九六年九月二十四日出生在美國中西部明尼蘇達州圣保羅市一個小商人家庭。他家境不佳,全靠親戚的資助才上了東部一所富家子弟的預科學校,“因自慚形穢而痛苦萬狀……因為……他是個在富家子弟學校里的窮孩子”。一九一三年秋,他又在親戚的資助下進入貴族學府普林斯頓大學,起初醉心社會活動,夢想嶄露頭角,后來決心從事創作,并寫下了他第一部小說《人間天堂》的初稿。他當時對他的同學、后來成為著名文學評論家的艾德蒙·威爾遜說:“我要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你呢?”
一九一七年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菲茨杰拉德應征入伍,當了一名步兵少尉,被派駐到南方的亞拉巴馬州給一位將軍當副官。在這里,他愛上了一位法官的女兒姍爾達,并且和她訂了婚。大戰結束以后,他回到紐約謀生,收入微薄,前途渺茫,未婚妻立即解除婚約。菲茨杰拉德失望之余,返回家園,閉門修改被出版商退稿的《人間天堂》。一九二〇年三月,小說出版,哄動一時,作者也如愿以償地和那位“金姑娘”結了婚。但是,他卻永遠沒有忘記:這個一年之后口袋里金錢丁當響才娶到“金姑娘”的男人,將永遠重視他對有閑階級的不信任和敵意。他痛苦的經歷和“農民的郁積的憤懣”加深了他對美國社會的認識,為他后來的小說創作提供了感性的素材。
繼《人間天堂》之后,又出版了《美麗的不幸者》(1922)、《了不起的蓋茨比》(1925)和《夜色溫柔》(1934)。短篇小說集包括《爵士時代的故事》(1922)、《所有悲傷的年輕人的故事》(1926)等等。
菲茨杰拉德一舉成名之后,就像他小說中的某些人物那樣,沉湎于酒食征逐的生活,揮金如土,成為紐約和巴黎社交界的名人。這種熱狂的生活不僅影響了他的健康和創作,而且也使他經常入不敷出,為了掙錢揮霍又不得不去寫一些他自己也為之感到羞恥的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發表后不久,他的妻子得了精神病,他本人長年飲酒過度,以致引起精神崩潰。“在靈魂的真正的暗夜里,”他在《精神崩潰》中寫道,“日復一日,永遠是深夜三點鐘。”長篇小說《夜色溫柔》于一九三四年發表之后,受到評論界的冷遇,菲茨杰拉德從此一蹶不振。三年以后,他不得不移居好萊塢,去為電影公司寫電影劇本謀生。一九四〇年,他已病體支離,但精神振作,立志要寫一部杰作,即小說《最后一個大亨》,但只寫出了六章就在圣誕節前四天因冠心病猝發而結束了悲劇的一生。
作為一個文學藝術家,菲茨杰拉德最引人矚目的特色是他那詩人和夢想家的氣質和風格。在小說創作方面,他受到了俄羅斯作家屠格涅夫、法國作家福樓拜、英國作家康拉德的影響,但他最為之傾心的作家卻是英國浪漫主義大詩人濟慈。他把自己和濟慈劃歸同一種類型:“成熟得早的才華往往是屬于詩人類型的,我自己基本上就是如此。”
二十世紀的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是美國小說的黃金時代,這二十年間群星燦爛,各放異彩。一九二五年四月,《了不起的蓋茨比》在紐約出版,著名詩人兼文學評論家T·S·艾略特立刻稱之為“美國小說自從亨利·詹姆斯以來邁出的第一步”。海明威在回憶菲茨杰拉德時寫道,“既然他能夠寫出一本像《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樣好的書,我相信他一定能夠寫出更好的書。”如果我們記住在那個期間德萊塞已經出版了一部又一部長篇巨著,并且在同一年又發表了他的代表作《美國的悲劇》,如果我們知道艾略特和海明威是多么苛刻的批評家,那么我們就不難領會這些評價的分量和全部意義了。
《人間天堂》問世以后的十幾年中,菲茨杰拉德紅極一時。他的長篇小說受到好評,他的短篇小說在最時髦的雜志上發表。三十年代后期,他的聲名一落千丈,他去世之前他的書已無人問津了。直到他死了十多年以后,他的作品在美國和西歐才重新引起人們的重視,同時評論家也對他作出了新的高度評價。馬爾科姆·考利把《了不起的蓋茨比》列為美國最優秀的十二部小說之一。他的評傳的作者、美國學者阿·密茲納說,“雖然有著許多明顯的缺點和錯誤,但是從某些方面看,他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
巫寧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