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醬料故事
- 勞斯夫
- 6852字
- 2021-08-16 16:56:34
第五章 案例課
醫(yī)大的七年制有眾多專業(yè)方向,除傳統(tǒng)的大臨床專業(yè)有五個平行班,還有兒科、口腔、病理、影像四個具體方向,一共九個班級,十來位班團干部,安非努力識別每個人的特點。作為一班之帶頭人,為班級謀福利、恭維尤通知、推脫燙手山芋,這都不是安非擅長之事,安非至多只是個悶頭讀書的能人,只會自我檢討學生工作的不足。
安非回醫(yī)大,尤通知組織第一次班團例會,所謂班團,即每班的班長與團支書,與輔導員共同形成核心管理層。尤通知在會上布置新任務,要求大一新生們寒假到各地醫(yī)院見習,臨到散會時她把安非喊住,眾人以為安非又要挨一頓批。
“你昨晚在宿舍嗎?”尤通知當著所有人發(fā)問。
“是的,尤老師。”安非誠惶誠恐。
“你確定?我電話里可聽見女人的聲音,是女朋友?”
“那個不是,是洛——哦,是曲林。”安非結巴起來。
“還有曲林?曲林帶你去的?三個人一起那個?”尤通知的想象力豐富。
“沒有,哪兒也沒去,我們就在宿舍,四個人,宿舍四個人。”在場的班長和團支書們瞪大了眼睛。
“你們……?行吧,你不用解釋,我知道你們那天晚自習看什么,你留下來我們詳說,散會!”所有學生嘰嘰喳喳著出門。
尤通知邊把曲林的步步高還與安非邊嘆氣:“女的是誰我也不問了,成年了,有些事我也懂。”
安非才明白些什么:“不是女人,真的是曲林學的女聲而已。”
尤通知拍拍安非讓住嘴:“我知道,尤老師我雖然還沒對象,但我懂的,走吧走吧。”
安非也沒話回應,回漢大后,曲林一把奪回步步高的學習機,電量竟仍未耗盡,四人團好奇打開查看,原先的視頻一個也沒刪除,曲林高興不用回去重下載了。
安非返程時路過慈志樓,那是醫(yī)大校園里一塊特殊又神秘的地方。慈志樓,“慈”意為慈善、慈悲,“志”是指志友——專門指稱志愿捐獻遺體用作醫(yī)學研究與教學的人,“慈志”的內(nèi)涵不言而喻。在曲林經(jīng)常浪跡的醫(yī)大天涯貼吧里,有不少往屆生詳細地講述鬧鬼經(jīng)過,也就是自習時遭遇一些奇怪的事,但都沒有確鑿證據(jù)。而關于慈志樓建樓的位置、構造也有幾套玄學的解讀,據(jù)說風水的走向也是為了鎮(zhèn)壓不祥的事物。
自從開學,新生們總心念著一窺其貌,眾人曾聽說鎮(zhèn)館之寶是具明朝古尸,被埋在樓的地基下很深處,也有一說,這里是日軍屠城留下的亂墳崗,但不管怎樣,現(xiàn)在是用作解剖樓——地下一層的福爾馬林尸庫里存放著解剖教學的尸體,大學二年級時他們會在此習得解剖學。一樓是幾間普通教室以及對外開放的志友紀念館,紀念館人來人往的倒不是想象中的冷清,但教室相連的走廊十分陰冷,只是一個過道的間隔,卻又完全感受不到人聲;二樓鎖著,只有有解剖課時由任課老師開啟。一樓幾間教室各有不同,一間教室玻璃缸里裝著福爾馬林浸泡的嬰孩頭顱,攢了幾十年的老古董,非上課時段,空無一人的教室里有站立的人體白骨,興許是上過了解剖課要散氣味,窗戶開條縫,風通過狹窄處發(fā)出尖怪的聲音,也讓暗處的窗簾飄動,骨架微晃,安非心慌起來——原來真的會給尸骨讓學生平時隨意觸摸到,安非摸出了塑料質感,舒一口氣;另一間教室有更多座位,也干凈很多,墻上掛滿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質感的解剖圖譜和幾位解剖學家的畫像。
安非逛進了志友紀念館,紅色的布景墻上相框里是各位把遺體捐給紅十字和醫(yī)大的老志友的舊照,有些是彩色,有些黑白,其中一個遺照下放了幾捧鮮花,應是家人前來悼念留下的。一位著紅馬甲的志愿者朝他走來,見他看得認真、嚴肅,便開始給他介紹紀念館的背景,這些志友有些是患不治之癥的病患,有些本就是醫(yī)大的教職工,最有名的是醫(yī)大的第一任校長,官至衛(wèi)生廳,去世后夫妻倆都把遺體捐給醫(yī)大解剖系。
安非仔細地觀察這志愿者——“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這是《紅樓夢》里刻畫王熙鳳的。前一句寫形貌不似,后一句的氣場倒是形容貼切了,此女容貌不魅惑,但是線條硬朗,隱約間有些歐美女性的感覺。講解了一會兒后兩人閑聊起來,這位學姐和安非同專業(yè),開學二年級剛回來醫(yī)大,找個志友館講解員的兼職,也算學分評優(yōu)。
“平時沒人的時候,你不會害怕嗎?”安非問她。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也聽說一些同學遇到的奇奇怪怪的事,但大多后來證實是心理作用。”
“所以你不相信有靈魂之類超自然的事物?”
“我不敢肯定說有,也不敢說沒有。但你尊重逝者,他們就會尊重你。”
安非若有所思,對慈志樓的恐懼感消解許多。
“你當真認不出我了?”安非前腳剛踏出門,那位學姐問道,安非不知所云,“秦巧鳳,我的名字可還記得?”
“耳熟,我們倆認識?我想想。”迷糊的記憶里那是高中時老唐在橡皮上刻畫的名字,是老唐為其奔跑的女人,也是他兩年前曾猛踩自行車追趕的風一般的女子。
“那時候我以為是你想追我,天天騎個車跟著我老爸的摩托。”秦巧鳳如此調(diào)笑。她只是“想看看你能不能認得出我”,而既然認出是老唐的“女人”,安非今后準備稱呼她“鳳姐”以示尊重。
安非就此與秦巧鳳愉快結成了寒假實踐的二人小分隊,興奮之余不忘告知老唐,老唐說:“你終于開竅了呵,真以為我舍不得離開是因為你?”
久違的案例課。這次主持的是醫(yī)學史老師。既是案例,就是從講故事開始。
很久以前,這位老師的一位在聯(lián)合國“無國界醫(yī)生”組織工作的同事,曾分享過一次經(jīng)歷。無國界醫(yī)生們曾隨非洲當?shù)蒯t(yī)生進駐非洲中部一個未開化的部落,那里的原住民保持古老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但由于缺乏現(xiàn)代化的醫(yī)療手段,飽受疾病困擾,除了非洲大陸常見的艾滋病,還有原始生活里特有的寄生蟲和細菌感染,導致大面積范圍的霍亂、傷寒等。但非洲醫(yī)生們毫無辦法,“傳統(tǒng)”有時代表著頑固不化,當?shù)赜兄约旱淖诮绦叛觯麄兌酁亩嚯y時只會向聚居地一座最高峰祈禱,部落有一位巫醫(yī),說是“醫(yī)”不如說是祭司,擔任與天神交流的任務。面對針頭和刀片,部落民眾仍感到害怕,哪怕他們中有青年已經(jīng)從外學會了英文并給他們翻譯。巫醫(yī)更不信任無國界醫(yī)生,她堅信應對這一切最好的辦法就是采集神山山頂?shù)牟菟帲心コ芍⑺头⑶野严∪钡娜夂图Z食置于神山下饋贈給神明,然后把被蠅蚊風沙污染甚至發(fā)霉的祭品帶回村落分食,這卻加劇了各類疾病的傳播。
“所以該如何解決?”醫(yī)學史老師走下講臺,向前座的發(fā)問。首先點了醫(yī)大班的同學。他說,講明身份和目的,通過村里的翻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另一個則說,先禮后兵,強制村民注射疫苗、服藥,廢除他們的不潔習慣。
“強制?無國界組織是世界警察嗎?嫌非洲沒有醫(yī)療糾紛?疾病有多可怕,信仰就該有多堅定,信仰有多堅定,抗拒就會有多強烈。”老師說道。
漢大醫(yī)學部的同學直接繞過這個問題,仿佛是從宏觀角度考慮的結果——醫(yī)療資源永遠是有限的,就算排除它,還有千千萬萬個村落要拯救,自然選擇、弱肉強食,不適合的族群必然會被淘汰。而老師只是反問:“以自然法則為名義放棄他們,人與動物等同?生命是平等的,但你這種醫(yī)學的達爾文主義未免太博愛了吧。”
安非一直認為浦野是他們中最聰明的,事實也是如此。浦野提出的觀點是從村里的巫醫(yī)入手,賄賂她,教化她。這也與老師的正解類似:巫醫(yī)雖然知曉自己的操作幾無作用,但又擔心無國界醫(yī)生的到來會影響自己在部落的權威和地位,而當醫(yī)生們引領她到周圍部落向其展示醫(yī)療的強效,并答應仍經(jīng)由她之手治療族人,同時給予其惠利好處后,她開始欣然接受提議——醫(yī)生們把藥物溶解在所謂的草藥湯,并且藏匿在食物中讓患者們服下,巫醫(yī)也聲稱是神靈要求族民們清潔水源、食物和住所。這一切方法仍使他們堅信是山神拯救了他們。
“所以醫(yī)學是什么?沙茨說‘在宗教強盛科學幼弱的時代,人們把魔法誤信為醫(yī)學;在科學強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們把醫(yī)學誤當作魔法’,我不會要你們背所謂的名詞解釋,我覺得你們的視野還不夠開闊。簡單地說,醫(yī)學不過是治病救人。醫(yī)學的邊界在哪里,哪些醫(yī)學偏離了常識和目的,我想要你們學會判斷。”
短暫的討論后每個人交上了自己的答案。
有人提到歷史,如古巴比倫的占星術、基督教的十字架驅魔;有人寫到失格的醫(yī)生,如希特勒手下迫害猶太人的法西斯醫(yī)生、731部隊用病菌病毒做人體實驗的日本軍醫(yī)、沒有資質的非法民營醫(yī)院;也有人分享社會現(xiàn)象,如一些醫(yī)生愛開無用的中成藥補貼收入、泛濫的人流手術、火熱的醫(yī)美行業(yè)亂象、非法代孕地下黑色產(chǎn)業(yè)鏈;還有人探討深刻的倫理學命題,如用代價高昂的手段維持“腦死亡”患者的呼吸是否值得、安樂死的可能性、變性手術、人為進行胚胎選擇,等等。
案例老師希望大家以思考為先:“人們有需求就該做,沒有需求就不該做,醫(yī)學應該支持這樣的事嗎?羅伊·波特在《劍橋插圖醫(yī)學史》前言中這樣說道,在西方世界,人們從未活得這么久,活得這么健康,醫(yī)學也從來沒有這么成績斐然。然而矛盾的是,醫(yī)學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招致人們強烈的不滿和懷疑,醫(yī)學的定義不斷變化而沒有定論,不管你們將來選擇什么專業(yè)和崗位,希望你們形成自己的醫(yī)學觀。”
案例課就是如此,只和你討論,從沒有結果,或者說答案有千萬種。應要求,下學期案例課開始,老師將“垂簾聽課”,所有人將開始隨機分組,圍繞案例,擔任不同角色做出決策和評判,案例課會完全是學生的舞臺了。
寒假離校的最后一天,安非照例去圖書館老地方“偶遇”袁雪菁,一想三十多天不能與之交流就心生離愁別緒。而袁雪菁卻整日不見蹤影,安非隨手翻開她的《高等數(shù)學》,興許是怕弄丟書,袁雪菁在扉頁上留了電話號碼。機不可失,安非急忙把號碼存入他的翻蓋諾基亞,但又轉念一想——近在咫尺的人卻用手機聯(lián)系又有何意義,要發(fā)消息又該怎樣開始,表明身份會不會突兀,安非認為還是先讓這串數(shù)字沉寂在通訊錄里為好。
另一個女人——寒假的見習同伴秦巧鳳如期與安非相約。
2008年初,冰寒的一月底,大雪厚積、冰封省道,數(shù)十年未有的雪災侵襲全國,《新聞聯(lián)播》里熟悉的老播音員羅京,安撫著全國上下焦急的春運旅人。安非和秦巧鳳并排坐在回老家的大巴上,從車頭玻璃遙望前路車龍,準確來說,擁堵車隊的長度只能靠想象,能見度只到三五輛小轎車。安非卻心念著袁雪菁:她是否也堵在路上,等再開學她是否會忘卻我的存在。若是與袁雪菁同鄉(xiāng)便好了,替換鄰座的秦巧鳳,那再大的風雪倒也是順境吧。安非憂心忡忡,別無他法。
秦巧鳳困倦,頭點前座,不一會兒又搭上安非不薄不厚的肩膀。這塊男人之肩,面積剛巧能托起一朵寂寞的簪花,安非第一次靠母親之外的女人如此之近。其實他心里明白,如果老唐還心存愛意,那秦巧鳳必是坐在他的私家車上,而不是堵在積雪的高速國道,他感到秦巧鳳和自己都是被拋棄之人,靠她更緊了。大巴車一路“挪”著,秦巧鳳收了安非這等直系同鄉(xiāng)學弟,睡覺補足精神后煞是熱情,給安非講解她參加辯論、考試的技巧,從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到科研選題,數(shù)個時辰不在話下,興致攀至高處,滿面紅潤,搖下車窗透氣,讓皮孔熱氣逸散,引得周圍一眾老頭老太鄉(xiāng)音埋怨。
而安非只是關心秦巧鳳能不能教他怎么把妹,怎樣洞悉女生的心理,其余一概不論。秦巧鳳尤喜講些實驗室的科研,安非費解,那是研究生階段才干的事,也不是學醫(yī)的主業(yè),學途漫漫,揠苗助長,凈是耗費金貴的時間。
大巴堵了兩宿,半夜里停靠服務區(qū),安非上完廁所迷迷糊糊又睡去,被秦巧鳳帶上來的兩桶熱乎的康師傅泡面喚醒:“太貴了,大雪天全賣光,最后兩桶。”安非猛嘬一口湯差點燙破食管黏膜,秦巧鳳則是一叉又一叉吃面。
“你和老唐后來怎么了?”
秦巧鳳被這發(fā)問驚著了,幾條面嗆進鼻腔里去:“多事,怪我這碗面讓你吃太飽了,你嫌面燙去外面吃。”
“我干嗎去外面吃?”
秦巧鳳沒好氣:“哪兒涼快哪待著啊。”她的笑話講得比天冷。秦巧鳳是可愛之人,“可”取值得之意,而非“可以”。
到站時安非的父母到車站接車,見這兩位風雪夜歸人一同下來,安非的媽媽也開心:“開竅了,這孩子長進了,大學就是大學。”一路行車順道送秦巧鳳回家,安母繞過安非只和后座秦巧鳳有句沒句地搭訕,安非無言,只是不解。
盡管路面積雪,還是拿學分為上,休了幾日安非又接著去醫(yī)院社會實踐。按縣人民醫(yī)院規(guī)矩,準大一新生只得做做導醫(yī),大一級的秦巧鳳自恃在校成績好底子牢靠,偏跟縣醫(yī)院科教處講要跟查房和門診。
“導醫(yī)該做啥?”安非表示聽從組織安排,秦巧鳳說就是做引路和分診的志愿者,話沒講完秦巧鳳就趕去查房,空留安非傻穿著紅馬甲站在一樓門診大廳的圓形前臺里。除去安非,導醫(yī)臺還有一位化著濃妝的紅馬甲姑娘,安非想搭訕,聽到這女子開口公鴨嗓呵斥了一位不停啰唆提問的大媽,剎那間失了興致。
周一,雖說是年前淡季,一早掛號的人仍很多,兩個導醫(yī)忙不過來。安非被一個看甲狀腺結節(jié)的五十來歲的男人揪住了:“我甲狀腺看哪個科啊?”
“普外科吧。”安非心想著初診內(nèi)分泌和普外任一個都行。
“普外科是什么科?普通外科?”安非直點頭,這男人卻來了勁,“不對的,我不看普通的外科,那就是我年輕時候開闌尾的地方,我這個脖子上的問題嚴重的哩,不能要普通的,我要掛高級點的外科,要主任看。”安非詳細解釋普外科涵蓋的范圍是從體表一直到腹腔,才把他打發(fā)走。另一位倒是家屬難纏,老太曾有中風的急診既往史,來復診安非直接給掛了神經(jīng)內(nèi)科,老太的兒子倔強起來:“你才神經(jīng),我媽不是神經(jīng)病,是血管問題,你們導醫(yī)的也都不懂,仗著上次晚上中風送過來時我沒在,就想騙我多掛一次號?”安非更是哭笑不得。
一周結算,主管導醫(yī)的阿姨給紅馬甲姑娘一張百元鈔,也不避諱。“不是說志愿者是義務勞動嗎?”安非又話多起來。主管阿姨只是敷衍一句:“你們不一樣。”紅馬甲姑娘也狠狠瞪了他。大概是勤工助學吧,可能家庭貧困,安非心想,心里尊敬了些許,哪怕這姐姐導醫(yī)態(tài)度是那么差勁,時常上班時間從導醫(yī)臺消失無影。
某日紅馬甲姑娘又去藥房窗口撩藥師小哥,留下安非應付一大波滿臉疑惑的掛號者。沒料到還是有患者見她穿著紅馬甲,也上去問路,想知道“臨床營養(yǎng)科”在哪兒,她沒好氣地打發(fā)患者跑去問安非,安非實在沒聽過這地,準備打電話問門診辦公室,患者又折回去繼續(xù)詢問她。前一秒對帥哥和顏悅色,下一刻便是疾風驟雨:“沒看見這有事?你認字嗎?你不能看路標嗎?”患者先是一愣,但想必找了很久,脾氣也上來了,擼起袖子鋪開了罵街的架勢。周圍看戲的病人和醫(yī)護們也圍成一圈,像斗獸場決斗的盾陣,使這對無可后退。門口的年輕保安見狀沖上來拉開兩人:“我滴個親娘,姑娘你現(xiàn)在當個導醫(yī)都不消停,營養(yǎng)科就是負責病房配餐的食堂啊,這位您也快去吧,晚了食堂收攤啦。”
紅馬甲姑娘去辦公室躲了躲,中午人潮散去,又見勢回來,問起安非會不會打針掛水。紅馬甲姑娘看來心情不錯,主動搭話,安非坦言不會。“那你們要學七八年都學個什么喲,我們沒畢業(yè)就去手術室?guī)兔α恕!彼ㄩ_公鴨嗓譏諷安非,“有本事的人和患者講話才能有底氣,就像我早上那樣,你學到了吧。”
“在校學生一般不可以上手術吧,做助手都不行,無菌和器械使用基本都不會的。”安非沒講完,紅馬甲姑娘又給懟回來:“那是你們太菜,眼高手低,不想多學。”既然她已經(jīng)蓋棺論定,想必也是最一流那幾所醫(yī)學院的,安非蔫了,不敢爭理。秦巧鳳回來聽說,倒笑起來,那是去年的事了——這姑娘是地方上衛(wèi)校的,還比秦巧鳳大一屆,她的某個親戚是醫(yī)務處處長,去年寒假把她弄來實習,秦巧鳳上大一,也和她一道。那時也是普外科,按理不該這姑娘上臺做二助,她卻自告奮勇直至手套亂摸違反無菌原則,被主任呵斥罵下去了,還哭鬧著說不給她面子,最后把醫(yī)務處親戚的臉丟盡了,只能安排她做導醫(yī)。
安非不服氣,也學著一天隔一天地來,不出全勤,讓這姑娘干干活,當天下午就被主管打電話訓斥,威脅不給實踐證明蓋章。紅馬甲姑娘頤指氣使,嘚瑟著告誡安非替她兩天班,她得“休個假”。秦巧鳳想幫安非出出氣,安非大手一揮:“不用,我打個電話。”秦巧鳳可就納了悶:“你是官二代不成?還是黑社會?喊人?”
下午安非帶秦巧鳳再去志愿者辦公室時,主管阿姨忙招呼他們坐下:“哎呀,志愿者我們醫(yī)院也是有點零頭補貼的,就打算一并結束時發(fā)給你們,證明材料也準備好了。”
安非見狀,也假惺惺客套幾句:“不是這個意思,學習才是主要的。”
“學什么呀,跟你舅舅多夸夸我的好。”主管阿姨說著忽然就站起來,原來屋里進來個高大身形的男人,白面方臉、儀表正派,秦巧鳳也不敢說話。安非喚他“舅舅”,秦巧鳳另眼相待起來:“你早不說院長是你舅舅。”
安非謙虛道:“縣城小醫(yī)院,院長還是副的,能有多大權力。”
“那你學醫(yī)就是想靠你舅舅,回來工作順風順水嘍。”
“那你又小看了我,我父母都不是醫(yī)療行業(yè),但我卻勝似‘醫(yī)二代’,我舅舅你已見過,我姑姑也是醫(yī)生,留美回來在上海一家三甲大醫(yī)院做到主任,姨夫是醫(yī)藥公司的大區(qū)經(jīng)理,我表姐學護理,表弟學口腔,甚至我沒見過幾面的嫂子家也是醫(yī)療耗材商。連老家的左右鄰居,一邊是縣醫(yī)院肛腸科主任,一邊是腦外科主任。每到春節(jié)請客吃飯,那就是全院大會診。”
“那你就有天然優(yōu)勢。”
“那可不是。”安非飄飄然,“我家老爺子摘豬毛的鑷子,老媽修指甲的直剪,粘東西的膠布,拖地的消毒水,都是醫(yī)院公家的。外公也是獸醫(yī),我老爸總說我媽的病都是外公治好的呢。”秦巧鳳撲哧沒忍住笑。
“對了,我老爹也是賣藥的。”
“你才說父母不是這行的。”
“是啊,有機化肥和農(nóng)藥。”唱和之間,秦巧鳳對這幽默學弟好感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