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元年:大宋王朝1004年的歷史大變局
- 祁新龍
- 9031字
- 2021-08-11 18:00:15
與皇位本來無緣的王爺
在這一章,首先要介紹一下宋真宗。因為本書所有的事件,都將圍繞這個人展開。他既是最高統(tǒng)治者,又是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朝各項事件的參與者、見證者。
宋真宗,名趙恒,是宋太宗第三子。
本來,宋朝第三位皇帝之位與他沒有半點兒關(guān)系。他還有兩個兄長,大哥趙元佐,二哥趙元僖。在封建時代,嫡長子繼承制已成為鐵律,不管后世何人建立國家,皇位接替者都是嫡長子,非嫡長子繼承的情況并不多。這種鐵律形成后,后世都在繼承。
余秋雨先生在《一個王朝里的背影》說:“在同一姓氏的傳代系列中所出現(xiàn)的繼承人,哪怕是昏君、懦夫、色鬼、守財奴、精神失常者,都是合法而合理的,而外姓人氏若有覬覦,即使有一千條一萬條道理,也站不住腳,真?zhèn)巍⒄啊⒅壹槿纱藙澐帧!?a href="../Text/chapter3_0003.xhtml#jz_39_39" id="jzyy_39_39">(1)
在這種鐵律下,有些人一出生,就決定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在宋太宗的兒子中,排行老三的趙恒,本身并沒有資格繼承皇位。或許他從沒有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宋朝的皇帝。從小到大,對于皇儲身份,他不敢想象,也不敢覬覦,因為不管出何變故,都輪不到他。即使大哥趙元佐有變故,還有二哥趙元僖在前面接替。
趙恒最早叫趙德昌。在他們那一代人里,父親給兒子們排輩分的時候,排到了“德”字輩。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一個叫趙德芳,一個叫趙德昭。
趙匡胤的時代,一切都要遵從趙匡胤,因為他是宋朝開國皇帝。作為家中老三趙光義的兒子(2),也只能按照族譜“德”字輩排。
不過,趙德昌的幸運之處在于,他生于宋朝建立八年后,也就是開寶元年(公元968年)。此時宋朝已初步平定了天下,他也就注定了生活在深宮大院,不會經(jīng)歷艱辛和磨難。他沒有父輩們篳路藍縷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即使與趙德昭、趙德芳相比較,他也顯得非常幸運。
但趙匡胤的有些家事,尤其讓人難以解釋清楚。趙恒從小就表現(xiàn)出超于常人的睿智(3)。后來,他又因為受教育程度較高,性情溫和,彬彬有禮,深得大伯父趙匡胤的喜愛,被趙匡胤養(yǎng)在宮中。可大哥趙元佐卻與趙匡胤的三弟趙廷美走得近。而趙光義與這兩個孩子的關(guān)系,遠不如趙匡胤和趙廷美。不過一直以來,趙光義都是趙匡胤的得力助手,將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治理國家上,也沒有時間來照顧孩子們。
當(dāng)然,這也埋下了很大的隱患,讓趙光義一生都追悔莫及。他悔恨自己對孩子疏于管教,只顧埋頭打理國家。
趙光義繼承皇位之后,心中一直有些奇怪的想法,他似乎有意要回避趙匡胤時代制定的一些制度,以顯示出自己與眾不同,即使是在給兒子們?nèi)∶诌@種事情上,他都要將他們的輩分改成“元”字輩,擺脫與趙匡胤那一脈的關(guān)系。于是,趙恒先被改名為趙元休,后被改名為趙元侃。后文為了敘述方便,一律稱之為趙恒,或者宋真宗。
雖然名字改了,但皇儲的身份,與趙恒仍沒有任何關(guān)系。
然而,就在趙光義繼承大統(tǒng)后,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變故層出不窮,逐漸影響著皇儲人選。
首先是長子趙元佐之事,成為趙光義最痛心的事情。
趙元佐是嫡長子,也就是將來皇位的繼承人。趙元佐也很爭氣,年幼時就稟性聰明機警,在幾個孩子中,最有領(lǐng)袖能力,加之相貌酷似趙光義,一直都深得趙光義的喜愛。(4)趙光義總能從趙元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從趙光義繼承皇位開始,趙元佐就被作為儲君來培養(yǎng)。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的一天,遼使來宋朝恭賀,趙光義興致很高,便帶著遼使和十三歲的趙元佐去近郊打獵。眾人浩浩蕩蕩在叢林中穿行,尋找著獵物。此時,恰巧有一只兔子從眾人眼前跑過,趙光義便讓趙元佐射殺兔子。這對于一般的孩子而言,可能還心存畏懼,畢竟才十三歲。但趙元佐拈弓搭箭,一發(fā)中的。對于這一幕,旁邊的人都紛紛叫好,遼國使者也頗為驚異。(5)
后來趙光義北伐滅北漢,就將趙元佐帶在身邊,傳授他一些統(tǒng)領(lǐng)將士的本領(lǐng)。太原殲滅戰(zhàn),趙元佐就參與其中,目睹了趙光義的王者風(fēng)范。北漢滅亡后,趙光義不聽眾人勸阻,堅持要收取故土,因此北上攻打幽州,這次趙元佐也跟著,可見當(dāng)時趙光義對趙元佐的器重。
后來,隨著趙元佐成年,趙光義更加看到了趙元佐身上的優(yōu)點。
太平興國年間,趙光義晉封趙元佐為衛(wèi)王,并讓他擔(dān)任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并給他賜名趙元佐。(6)
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級別了。趙元佐的職位日漸突出,明眼人都看得很清楚,這是趙光義在確立繼承人。
然而此時,宋朝卻遇到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風(fēng)波。
趙光義的弟弟趙廷美也跟著趙匡胤打天下,功勛不亞于趙光義,可趙匡胤去世后,皇位卻由趙光義繼承。這種皇位的繼承,總歸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畢竟趙光義繼承皇位,破壞了嫡長子繼承制。如果趙匡胤去世后,皇位由他的兒子趙德昭或者趙德芳繼承,別人都無可非議。但此時皇位落在了趙光義身上,就破壞了大家公認(rèn)的皇位繼承規(guī)則。
這時候的趙光義非常清楚,他的皇位還不穩(wěn)固。拋開嫡長子繼承制,他能繼承皇位,弟弟趙廷美一樣能繼承皇位。這種情況下,趙光義就得重用趙廷美,達到平息輿論、穩(wěn)固皇位的目的。
所以,趙光義對弟弟趙廷美進行了提拔重用,讓趙廷美擔(dān)任開封府尹,也就是他當(dāng)年的職務(wù)。開封是宋朝的首都,開封府尹就是首都的最高長官。
然而,身為親王的趙廷美卻并沒有像趙光義一樣處事低調(diào)、運籌帷幄,而是在職位上盡情地享受著權(quán)力巔峰的快感,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
此時的趙光義以皇帝的寬容,對趙廷美做的一些不合政策之事都選擇了容忍。畢竟自己是皇帝,弟弟趙廷美再怎么出格,只要不威脅自己的皇位,都無足輕重。如此一來,趙廷美便越發(fā)不可一世。對于趙廷美做的每件出格之事,趙光義都強壓內(nèi)心的不快,一直隱忍不言。
趙光義之所以忍讓趙廷美,另一個原因是兒子趙元佐與趙廷美相處甚密。趙元佐對趙廷美的依靠,遠遠大過對趙光義的依靠。這讓趙光義有一種不祥之感。當(dāng)年秦孝公和商鞅一起變法,使得秦國迅速崛起,但秦孝公臨死還是對兒子嬴駟放心不下。秦孝公害怕自己死后,嬴駟被從小喂養(yǎng)自己的公子虔慫恿而對商鞅下手,于是動了殺掉公子虔的念頭,但因為公子虔詐死,此事不了了之。然而,秦孝公擔(dān)心的事還是發(fā)生了。在他死后,嬴駟在公子虔等人的鼓動下,車裂了商鞅。
這無疑是歷史的警鐘。如果趙元佐一味地依賴趙廷美,那么在他百年之后,趙元佐繼承了皇位,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贏駟,將大宋王朝攪個天翻地覆?
不過,擔(dān)心歸擔(dān)心,趙光義還是對弟弟和兒子關(guān)愛有加。
趙光義與趙廷美的關(guān)系白熱化,是在幾年后的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當(dāng)年三月的一天,本來打算在金明池召集群臣宴飲的趙光義,卻遲遲沒有到場。等候在那里的大臣們,早已望眼欲穿。眾人摸不清楚一向守時的皇帝何故把大家撂在了金明池,而他自己卻不知去向。到了午間時刻,皇帝傳來詔令,取消宴飲。
群臣迷惑地?fù)u著頭回去了。
事后,大家才知道,這一天趙光義得到了消息:魏王趙廷美企圖在金明池發(fā)動政變,奪取皇位。因此趙光義沒有去金明池。政變這事不管是真是假,總會讓人產(chǎn)生警惕。尤其對皇帝而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此時的趙光義,應(yīng)該是感覺到了潛在的威脅。因為趙廷美是同平章事、開封府尹,與皇位的距離僅有一步之遙。
這時候,因為復(fù)出再次成為朝廷重臣的趙普便給趙光義進言:趙廷美與盧多遜等人走得很近。
趙普還信誓旦旦地表示,種種跡象都表明,政變之事絕非空穴來風(fēng)。
不久,關(guān)于趙廷美勾結(jié)盧多遜密謀篡奪皇位的消息甚囂塵上。因為謀反之事本就撲朔迷離,沒辦法解釋清楚,任何一個皇帝都害怕這樣的事情發(fā)生,趙光義擔(dān)心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脅,便將趙廷美貶到西京,讓其舉家在西京留守。(7)
隨著趙廷美一道被貶的,還有盧多遜。
趙廷美被貶到西京后,實際上已經(jīng)成了朝廷的監(jiān)督對象。而具體負(fù)責(zé)監(jiān)督趙廷美的人,就是趙普。趙普對于自己之前因遭受盧多遜陷害而被罷相一事,一直耿耿于懷。當(dāng)他被趙光義從地方調(diào)回中央后,扳倒盧多遜就成了他的目標(biāo)。但要扳倒盧多遜,首先要得到趙光義的寵信。因此,趙普拿出“金匱之盟”(8),表明趙光義身份的合法性。當(dāng)然,這還不能讓趙光義對他另眼相看。趙普必須有一定的功業(yè),才能讓趙光義對他更加寵信。而此時,最讓趙光義頭疼的事情,就是弟弟趙廷美“謀反”之事。趙普要幫助趙光義消除煩惱,才能真正得到趙光義的信任。
趙普主動提出處理這件事,趙光義對此表示許可。于是,趙普就成了趙光義扳倒趙廷美的一把利器。
趙廷美被貶黜后,極為沮喪。他沒有想到,自己竟會成為趙光義忌諱的人。趙廷美悔恨當(dāng)初自己不該那么放肆,如果夾著尾巴做人,或許就沒有被貶之禍。
當(dāng)然,在西京留守期間,趙廷美依然不安分,還是與盧多遜交往過密。這正中趙普的下懷。趙普暗中觀察,收效頗豐。
不久,趙廷美勾結(jié)盧多遜謀反之事,就從洛陽傳到了汴京,官場中流傳著各種版本,難辨真假,就如當(dāng)年趙匡胤在陳橋兵變時一樣。趙光義當(dāng)然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fā)生。至于說這件事是否有幕后黑手操縱,不得而知。
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五月,災(zāi)難再一次降臨在了趙廷美身上,朝廷將趙廷美的兩名親信貶謫。(9)這便釋放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趙光義要下手了。此時的趙廷美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的危險,他身邊的人先被貶黜,下一個就輪到他了。
果然不久,趙普讓開封府李符給皇帝上書:趙廷美被貶謫后不思悔改,請官家將趙廷美發(fā)配到邊遠的地方,防止他圖謀不軌。(10)
生性多疑的趙光義此時已經(jīng)沒有退路了。對于開封府李符的話,他不得不認(rèn)真對待。李符表達的意思就是趙廷美要叛變,但趙光義還是給自己的這個弟弟留了后路。不久,趙光義下了一道圣旨,將趙廷美降為涪陵縣公,讓趙廷美帶著全家人到房州安置。
這個看似處置趙廷美十分合理的方法,卻引發(fā)了皇室的動蕩,而造成這種動蕩的人,正是太子趙元佐。
趙廷美被貶之后,一直與趙廷美關(guān)系非常親近的趙元佐無法接受叔叔被貶至邊遠地區(qū)這個事實。他或許知道其中的曲折,便主動出面為趙廷美求情,擔(dān)保趙廷美絕不會反叛。趙光義本就擔(dān)心此事會引發(fā)不必要的震動,一直對此避而不談。可趙元佐竟然站出來為趙廷美求情(11),這讓趙光義大為光火。在對待這件事情上,別人都緘默不言,可偏偏是他選擇的繼承人竟然這樣和自己唱對臺戲。即使趙廷美是冤枉的,這個申辯也不應(yīng)該由趙元佐出面。
趙光義強忍心中的不快,對于兒子為趙廷美的申辯置之不理,并告訴他,這些事遠沒有他想的那么簡單。可趙元佐似乎與趙光義較上了勁,極力為趙廷美辯白,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此舉更加激怒了趙光義,若此事由別人提出,尚有轉(zhuǎn)圜的余地,可從太子嘴里說出來,那意味就變了。若趙元佐被人利用,與趙廷美一起趁機發(fā)動政變,那一切將不可想象。
趙元佐的辯白,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加深了趙光義對趙廷美的猜忌。
趙廷美也知道自己在劫難逃,只能舉家遷至房州。從此,趙廷美郁郁不得志,最終憂憤成疾,吐血而亡。
然而,趙廷美死亡這件事,給趙元佐帶來了強烈的刺激。如果趙廷美全家只是遷居房州,趙廷美并沒有死,此事或許就此了結(jié),趙元佐也會蟄伏起來,等到自己榮登大寶后,可以將趙廷美全家調(diào)回,恢復(fù)趙廷美的王位,彌補父親犯下的過錯。可天不佑趙廷美,他竟然死了。
趙元佐在為趙廷美辯白的事情上是內(nèi)疚的,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哀求非但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加速了趙廷美的死亡。人一旦有了愧疚之心,就會做出一些難以控制的事情來,何況此時的趙元佐還是皇儲。
趙廷美之死,導(dǎo)致趙元佐性情大變,原來那個素有大志的趙元佐已經(jīng)隨著趙廷美死了。從此,趙元佐變得多疑,變得癲狂。但這種癲狂如果僅限于個人自身也無甚大礙,適當(dāng)調(diào)理或可根除。趙元佐只是心中的一些疑惑沒有解開,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會慢慢康復(fù),并明白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不再那么較真。
可因病發(fā)狂傷害他人,就讓人不能容忍了,這已經(jīng)觸犯了大宋律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然而此時的趙元佐,偏偏因癲狂開始犯法。他素來以寬宏大量著稱,如今對于那些稍微犯點兒小錯的侍者,動輒就用刀劍殺之或者刺傷,以至于身邊總有被刺死或者刺傷之人。(12)此舉讓趙光義大為惱火,堂堂一個皇儲,竟然接受不了一個親人的離世,將來如何掌控天下?欲成大事者,至親亦可殺。
趙元佐身上這種癲狂癥持續(xù)了一年有余。到了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他的病情才稍有好轉(zhuǎn)。在趙元佐生病期間,趙光義都一直認(rèn)定趙元佐就是他將來的繼承人。那些被趙光義派出去照顧趙元佐的侍從,不時將趙元佐恢復(fù)之事報告給趙光義。聽說了這個消息后,趙光義深感欣慰,他原來就滿懷信心,隨著時間的推遲,趙元佐一定會好起來,這樣他的皇儲身份就會保留。為了慶賀兒子身體好轉(zhuǎn),趙光義還特意下了詔令,大赦天下。(13)
然而,情況并未像趙光義預(yù)料的那樣,繼續(xù)朝好的方向發(fā)展。趙元佐的心理遭受重創(chuàng)之后,變得血腥,變得多疑,變得刻薄。
這一年重陽節(jié)的時候,趙光義舉辦宴會,邀請所有皇子皇孫、公主都來參加。此時,因趙元佐身體還未恢復(fù),趙光義為了讓趙元佐好好休息,便沒有請趙元佐參加這次宴會。這也可以看出趙光義對趙元佐疼愛有加。
按說,沒有受到邀請,趙元佐就不應(yīng)該知道此次聚會之事,但不知何故,此事卻被趙元佐知道了。現(xiàn)存的史籍資料中,無法找到是誰向趙元佐透露了這一消息。不過,我們可以猜測到,應(yīng)該是趙元佐的二弟趙元佑透露給了他,因為扳倒了趙元佐,趙元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皇儲。
趙元佐知道此事后,也沒有厚著臉皮去參加,而是等在了門口。
宴會結(jié)束后,諸王陸續(xù)回府。在他們路過趙元佐的府邸時,發(fā)現(xiàn)了守在門口的趙元佐。諸王面面相覷,對兄長趙元佐有些懼怕,不知該如何打破這種尷尬。這時,趙元佐卻對諸王說,重陽佳節(jié)宴飲,你們都在宴會上侍候父皇,卻唯獨不請我,這明顯是拋棄我。(14)眾人知道趙元佐有病,性情怪異,也不予計較,都快速溜回了各自的宅邸。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結(jié)束。多疑的趙元佐,覺得自己被冷落了,便要發(fā)泄一番。于是,他在晚上喝了很多酒,并借著酒勁點燃了自己的宮苑,頓時火光漫天。(15)
聽說趙元佐闖下如此大禍,趙光義徹底失望了。原來他還對趙元佐心懷愧疚,總覺得趙元佐可以慢慢恢復(fù)正常,可現(xiàn)在趙元佐變本加厲地踐踏律法,已經(jīng)到了讓人忍無可忍的境地。
于是,趙光義命令御史抓捕趙元佐,將其關(guān)入大牢。
這件事,在朝中引起了強烈震動。宋朝建國以來,他們還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有大臣規(guī)勸趙光義,建議將趙元佐關(guān)起來,慢慢調(diào)養(yǎng),畢竟趙元佐是有病之人,不能與他一般見識,但趙光義不同意這么做。趙元佐三番五次挑釁國家公法,堅決不能容忍。如果他在自己兒子身上動了私情,勢必會給天下留下話柄。他連自己的家人都管不住,如何治理一個國家?
于是,趙光義讓人將趙元佐押送到中書省審問。最終,趙元佐被削去王侯爵位,廢為平民,在均州安置。(16)
這個重大的舉動,再一次震動了朝野。宰相宋琪率百官集體上書,請趙光義手下留情,讓趙元佐在汴京休養(yǎng)。但趙光義不為所動,他的手段之強硬,不是百官上表所能改變的。于是,趙元佐就被貶黜出了京城。從此,趙元佐與皇儲身份再也無緣。
當(dāng)趙元佐走了之后,趙光義似乎又于心不忍,畢竟是自己的兒子,血濃于水。于是,趙光義又下了一道詔令,讓趙元佐回到京城,不過還是廢居南宮,派使者守護。此時,趙元佐身邊的幕僚趙齊、王遹,翊善戴元等人,都上書請罪,自責(zé)沒有把趙元佐輔佐好。但趙光義痛心疾首地對這些人說,朕都沒辦法將兒子教好,你們怎么能教好呢?(17)
趙元佐這個最有資格成為宋朝第三代皇帝的人,陰差陽錯地就此告別了皇儲身份。即使如此,按照立長不立幼的原則,此時的皇儲也與三皇子趙恒沒有關(guān)系,因為他前面還有個二哥趙元佑。無論如何,皇位都輪不到趙恒,如果不出意外,趙元佑就是宋朝第三代皇帝候選人。趙恒這一輩子,或許只能當(dāng)一個位高權(quán)重的王爺,這就是宿命。有時候,在命運面前,人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
如此,儲君的職位便順利地落在了二皇子趙元佑身上。
趙光義對長子趙元佐徹底失望之后,自然也就格外親近次子趙元佑。選儲君之事,絕不能馬虎,大宋江山要綿延萬世,所以在儲君候選人上,一定要慎之又慎。稍有不慎,就會釀成重大災(zāi)禍。
次年,也就是雍熙三年(公元986年),趙光義便任命趙元佑為開封府尹,趙元佑也隨之改名為趙元僖。這個開封府尹可不是一般人能擔(dān)任的,五代以來,開封府尹的另一個身份就是儲君候選人。后周的柴榮、北宋的趙光義都出身開封府尹。
趙恒只能作為親王,繼續(xù)做好分內(nèi)之事。現(xiàn)實不允許他有僭越的想法,皇權(quán)最忌憚那些心懷叵測之人。
趙元僖受命于開封府尹,給外界釋放出了儲君的信號。很多人都上門去恭賀,盡管此時趙光義并未表示自己百年之后,會將皇位交給趙匡胤的后代還是自己的兒孫。
但這已經(jīng)很明顯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二皇子趙元僖作為儲君,正式出任開封府尹。他廣開言路,招納賢才,一切工作都做得有聲有色。這些事,零零散散地傳進了趙光義的耳朵里。趙光義對這個次子還算滿意,也給了他很大權(quán)力,讓他全權(quán)負(fù)責(zé)開封府事宜,還網(wǎng)羅了一大批人才給他出謀劃策。
這段時間,應(yīng)該是趙元僖最春風(fēng)得意的時刻。他大權(quán)在握,要風(fēng)得風(fēng),要雨得雨。(18)
這時候,趙光義還不放心,他覺得趙元僖畢竟還是個孩子,處置開封府相關(guān)事宜尚欠缺經(jīng)驗。于是,趙光義又派出了兩個新科進士,讓他們?nèi)ヘ?fù)責(zé)幫助趙元僖處理事務(wù),順便帶一帶趙元僖,讓他迅速成長,將來好繼承皇位。
這兩個人,一個是張去華,此人少年好學(xué),是宋太祖時的狀元,已經(jīng)有了幾年的為官經(jīng)驗,各種工作也都干得很出色,趙光義讓他出任開封府判官,協(xié)助趙元僖處理政務(wù)。另一個人是陳載,進士出身,深得趙光義喜愛,趙光義讓他出任開封府推官。這兩個人去開封府上任之前,趙光義還單獨召見了他們,讓他們務(wù)必盡心竭力輔佐趙元僖,幫助趙元僖成長,并賞賜他們每人一千貫錢。
然而,命運之神似乎再一次顯示出了自己的難以預(yù)料。當(dāng)然,除了命運,也存在著人為因素。
這期間發(fā)生了一件事,讓趙光義對趙元僖產(chǎn)生了看法。這件事,由一個叫胡旦的人引發(fā)。
胡旦這個人從小天資聰穎,才氣過人,善于文辭。考中狀元后,朝廷先后讓他擔(dān)任過監(jiān)丞、通判升州、遷左拾遺等官職。后來,他入值史館。但少年時代,滿懷抱負(fù)想要指點江山的胡旦給朝廷上過一篇《河平頌》,議論朝政時局,此事讓趙光義大為惱火,將其貶謫。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一段時間后,胡旦看清了生活的本質(zhì),變得不再那么激憤。被貶謫后,他發(fā)揮自己善于寫文章的優(yōu)勢,又給皇帝上了一道《平燕議》,強烈建議朝廷收復(fù)幽云地區(qū)。這與趙光義意圖北伐的想法不謀而合,趙光義便重新起用了胡旦,讓他復(fù)值史館,遷修撰。后來,趙光義又讓胡旦以尚書戶部員外郎身份知制誥。(19)
但胡旦是個不知足之人,覺得自己干了這么多年工作,一直還是個借調(diào)身份的知制誥,心里非常委屈,惋惜自己滿腔抱負(fù)卻無法施展。于是,他就總想在政壇弄出些動靜來,讓高層知道他的存在。
于是,他就開始聯(lián)絡(luò)陳象、董儼等同科進士,常常半夜私下聚會,談?wù)摮?/p>
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這幫蓄謀已久的人便慫恿一個叫翟馬周的小吏給朝廷上書,揭露大臣們一些見不得光的隱私。(20)
這種僭越之舉,在朝中引起了巨大震動。一個小吏怎么如此大膽,居然敢上書朝廷,揭露大臣們的隱私?朝中很多大臣那些不敢見光的事情,被這個小吏都抖了出來。當(dāng)然,翟馬周也沒忘了在上書中夸贊胡旦等人。明眼人一看這就是有人在背后操縱,否則一個小小官吏,怎么會知道那么多大臣的隱私?
這種上書揭露朝中大臣隱私之事,讓舉國上下一片嘩然。
此時宰相趙普就找到了開封府尹趙元僖,有意討好他。因為趙普也看得出來,趙元僖是將來的皇帝人選,這時候站隊就顯得非常重要。于是,趙普便對趙元僖出主意說,這是在晉王地盤上發(fā)生的事情,您應(yīng)該好好整治一下,也好讓官家對您的工作進一步認(rèn)可。
趙元僖覺得趙普的話不無道理,便派人連夜逮捕了翟馬周。
趙元僖親自審這個案子,不問青紅皂白,上來先給了翟馬周一頓殺威棒,翟馬周瞬間被打得皮開肉綻。翟馬周本身就沒有頭腦,更沒有膽略,一看情形不對,嚇得不得了,立馬就服了軟,招供了。
案子再清楚不過,這是胡旦等人在背后操縱的事情,翟馬周不過是個馬前卒,被胡旦等人當(dāng)槍使了。案子結(jié)了,就得上報朝廷,畢竟這里面涉及的幾個官員都是朝中要員,不能像對付翟馬周一樣對付這些官員。
于是,趙元僖就將此事上報給了趙光義,并要求處理這些人。然而,看到兒子雷厲風(fēng)行的做事風(fēng)格,趙光義卻并未高興起來。他對此事有顧慮,畢竟處理這些人,勢必會引起各方面的關(guān)注。
趙光義對胡旦等人還是非常賞識的,但趙元僖這時候想立功,也想樹威,強烈建議趙光義處理這些事,甚至有些強迫趙光義做決定的意思。
看到趙元僖急不可耐,趙光義有些不悅,趙元僖這是要干什么?是要左右他的決定嗎?但趙光義并沒有發(fā)作,還是將此事交由趙元僖處理,不管怎樣,將來天下都要交給趙元僖。于是,胡旦一干人等,都被流放到蠻荒之地。
這也埋下了胡旦等人仇恨的種子,后來趙光義去世后,他們企圖發(fā)動宮廷政變,為自己謀取私利。
趙元僖做的這件事,讓習(xí)慣獨攬大權(quán)的趙光義心里頗為不悅。兒子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要干一番事業(yè)了,可這時候,趙光義還是當(dāng)朝皇帝,國家的一切他說了算,兒子這么急于表現(xiàn)自己,想樹立威信,將置他于何地?有些事過猶不及。當(dāng)然,趙光義并未對趙元僖表現(xiàn)出不滿的情緒,畢竟年輕人總是要經(jīng)歷一些事才能成熟起來。但趙光義卻叫來了趙元僖身邊的人,要求他們對趙元僖的諸多事情加以引導(dǎo),否則極容易讓趙元僖的路走偏了。
后來,在雍熙北伐時,受過傷的趙光義身體頻頻出現(xiàn)問題。這時候,大家建議立太子。可是,說這些話的人都被趙光義流放了。因為趙光義一直還處在一種矛盾中,是將皇位還給趙匡胤的子孫,還是傳給自己的兒子?這成了趙光義晚年糾結(jié)的難題。
這時候,趙元僖卻表現(xiàn)出了一種急迫之情,他害怕趙光義將皇位傳給趙匡胤的子孫,那樣他這些年來的開封府尹就白做了。可越是如此,趙光義對趙元僖就越是忌憚。當(dāng)年趙匡胤病重時,趙光義也曾有過這樣的舉動。現(xiàn)在兒子也這樣,不免讓他心中憤懣。于是,他開始在心理上疏遠趙元僖。
然而,讓趙光義沒想到的是,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十一月的一天,朝廷舉行朝議,趙元僖在上朝的時候卻感覺到身體不適。趙光義趕緊命人將趙元僖抬回家靜養(yǎng)。(21)朝議之后,趙光義還親自去趙元僖的宅邸探望。但此時的趙元僖卻病情加重,已經(jīng)聽不清話了。趙光義大聲對兒子說話,趙元僖才能勉強聽到。趙光義讓御醫(yī)加緊治療,務(wù)必將趙元僖治好,否則后果嚴(yán)重。御醫(yī)們奉命趕緊搶救,趙元僖的病情暫時得到了控制。
但沒過幾天,趙元僖的病又嚴(yán)重了,最終撒手人寰,時年二十七歲。
趙光義得知趙元僖死去的消息后悲痛萬分,痛哭流涕,下旨追贈趙元僖為皇太子,謚號恭孝。(22)
當(dāng)然,也有一種說法,說趙元僖的夫人張氏不是名門之后,因此在趙元僖當(dāng)了開封府尹之后,趙光義便給趙元僖娶了隰州團練使李謙溥之女李氏為夫人。張氏為了爭寵,意圖將李氏毒死,結(jié)果陰差陽錯讓趙元僖誤喝了毒酒而亡,但這種記載缺乏證據(jù),不足為憑。(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