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置身事內:中國政府與經濟發展
- 蘭小歡
- 1381字
- 2021-08-13 16:15:31
第五節 招商引資
地方政府的權力非常廣泛。就發展經濟而言,其所能調動的資源和采取的行動遠遠超過主流經濟學強調的“公共服務”或“公共物品”范圍。地方政府不僅可以為經濟發展創造環境,它本身就是經濟發展的深度參與者,這一點在招商引資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招商引資不僅是招商局的部門職能,也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地方政府的核心任務,是需要調動所有資源和手段去實現的目標。很多地方政府都采用“全民招商”策略,即幾乎所有部門(包括教育和衛生部門)都要熟悉本地招商政策,要在工作和社交中注意招商機會。
要招商,就要有工業園區或產業園區,這涉及土地開發、產業規劃、項目運作等一系列工作,第二章至第四章會詳細解釋。這里只要了解:地方政府是城市土地的所有者,為了招商引資發展經濟,會把工業用地以非常優惠的價格轉讓給企業使用,并負責對土地進行一系列初期開發,比如“七通一平”(通電、通路、通暖、通氣、給水、排水、通信,以及平整場地)。
對于規模較大的企業,地方通常會給予很多金融支持。比如以政府控制的投資平臺入股,調動本地國企參與投資,通過各種方式協助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等等。對一些業務比較復雜、所在行業管制較嚴的企業,地方也會提供法律和政策協助。比如一些新能源汽車企業,并沒有生產汽車的牌照,而要獲取牌照(無論是新發,還是收購已有牌照)很不容易,需要和工信部、發改委等中央部門打交道,這其中企業的很多工作都有地方政府的協助。與企業相比,地方政府更加熟悉部委人脈和流程。再比如近年興起的網絡安全和通信服務行業,都受國家管制,需要地方協助企業去獲得各類許可。還有些行業對外商投資有準入限制,也需要地方政府去做很多協助落地的工作。
地方政府還可以為企業提供補貼和稅收優惠。補貼方式五花八門,比如研發補貼和出口補貼等。常見的稅收優惠如企業所得稅的“三免三減半”,即對新開業企業頭三年免征所得稅,之后三年減半征收。(35)還有一些針對個人的稅收優惠政策。比如對于規模很大的企業,地方政府常常對部分高管的個人收入所得稅進行返還。我國高收入人群的所得稅邊際稅率很高,年收入超過96萬元的部分稅率是45%,所以稅收返還對高管個人來說有一定吸引力。對企業高管或特殊人才,若有需要,地方政府也會幫助安排子女入學、家人就醫等。
創造就業是地方經濟工作的重點,也是維護社會穩定不可或缺的條件。對新設的大中型企業,地方政府會提供很多招工服務,比如協助建設職工宿舍、提供公共交通服務等。大多數城市還對高學歷人才實行生活或住房補貼。
總的來說,對企業至關重要的生產要素,地方政府幾乎都有很強的干預能力。其中土地直接歸政府所有,資金則大多來自國有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和政府控制的其他渠道,比如國有投融資平臺。對于勞動力,政府控制著戶口,也掌握著教育和醫療等基本服務的供給,還掌握著土地供應,直接影響住房分配。而生產中的科技投入,也有相當大一部分來自公立大學和科研院所。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還有財稅政策、產業政策、進出口政策等工具,都可能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
這種“混合經濟”體系,不是主流經濟學教科書中所說的政府和市場的簡單分工模式,即政府負責提供公共物品、市場主導其他資源配置;也不是簡單的“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模式。而是政府及其各類附屬機構(國企、事業單位、大銀行等)深度參與大多數生產和分配環節的模式。在我國,想脫離政府來了解經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