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探秘古生物學

有一部叫《奪寶奇兵》的電影非常受歡迎。其中哈里森·福特飾演的考古學教授身手矯捷,在神秘的國度探寶歷險。不少小朋友非常神往,希望自己長大后也能成為一名考古學家。有趣的是,研究人類寶藏的考古學與研究恐龍的古生物學這兩門學科經常容易被人混淆。遇到古生物學家,總有人點頭道:“啊,您是考古的”。

其實古生物學是地質學和生物學的一個交叉學科,研究的對象是化石(保存在巖石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和遺跡,當然也包括遠古人類的化石),屬于自然科學,探究生物演化過程和地球發展歷史;而考古學屬于人文科學,研究人類活動留下的遺跡和遺物(比如石器、書簡),更偏重人類的歷史和文化。用戲謔的口吻打個比方,考古學挖墓(當然研究遠古人類遺存的史前考古學一般無墓可挖),古生物學挖化石。都是尋寶,考古學追溯的是人類的珍寶和文化歷史,而古生物學則是探究大自然留下的寶藏和生命奇跡。

化石的形成需要時間。一般需要萬年以上,生物結構才能徹底“石化”;但特殊保存介質如泉華、瀝青等會縮短這一過程。生物身體中較硬的部位一般比較容易保存為化石,比如骨骼、牙齒、貝殼等;但一些特異埋藏條件下的化石寶庫,像火山碎屑流成因的熱河生物群、水下泥石流成因的澄江生物群、西伯利亞凍土中的猛犸象動物群等會保存下罕見的軟組織印痕乃至生物的完整軀體。按照生物分類,化石可以分為脊椎動物化石、無脊椎動物3化石、植物化石等。

化石(來源: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瀝青坑里發掘出的劍齒虎化石(來源:王原)

不少朋友很想知道古生物學家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樣子的,尤其是他們在野外“尋寶”挖化石的過程讓人感到神秘而向往。中國古動物館曾專門制作了一個多媒體游戲,用觀眾互動的方式還原古生物學野外科考、室內研究和科學傳播的全過程。真正的過程其實更為有趣,讓我們跟隨本書,走進中國古動物館,深入了解化石背后的故事,一起探究繽紛多彩的古生物世界的奧秘!

古生物探秘路線圖(來源:中國古動物館)

本章注釋

1 演化又稱“進化”,指的是生物種群的遺傳特征在世代之間發生變化,它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生物的所謂進化并沒有固定方向,器官的退化也是一種進化,所以近年來不少中國學者建議用“演化”而非“進化”作為 evolution 的中文翻譯。

2 脊椎動物是體內有脊椎骨的動物,它們身體內靠近背部的地方具有脊梁骨(backbone),由一串脊椎骨連接構成。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人類屬于脊椎動物中的哺乳動物家族。

3 無脊椎動物即身體中沒有脊椎骨的動物。它們的種類繁多,約占動物界物種總數的95%。常見類型如昆蟲、蜘蛛、蝦、蟹、蛤、螺、海星、各種蠕蟲等。化石中以三葉蟲、菊石、海百合等最為聞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安市| 通海县| 拉萨市| 梁山县| 双柏县| 新巴尔虎左旗| 浪卡子县| 涿鹿县| 三门县| 莱芜市| 樟树市| 黄大仙区| 廊坊市| 额济纳旗| 阳原县| 景宁| 夏河县| 班戈县| 禹州市| 嘉定区| 甘孜| 临武县| 台北县| 武汉市| 灵丘县| 边坝县| 安龙县| 玛纳斯县| 吉安市| 清河县| 仁怀市| 晋城| 湘阴县| 翁牛特旗| 怀来县| 饶河县| 双桥区| 湟中县| 亚东县| 洛川县| 平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