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的科學:掌握3個記憶核心過程輕松應對學習工作
- (加拿大)斯科特·揚 雅各布·吉萊克
- 1053字
- 2021-08-12 18:25:08
遷移適合性加工:考試取得好成績的技巧
假設要學習如何騎車,你可以買一本花兩百頁講述如何騎車的書,滾瓜爛熟地記住所有事項。如果你要參加一場筆試,那可能會取得好成績。
現在假設真的要騎自行車,你覺得會發(fā)生什么?很有可能你一上車就會摔倒。
盡管你知道關于騎車的一切知識,但是少了一個關鍵要素。你之所以會摔倒,是因為編碼時所用到的認知過程與檢索記憶時所需要的認知過程不匹配(即無法正確地遷移)。為了有效地記住,練習時所用的信息加工過程需要和使用時的信息加工過程相匹配。
為了說明,考慮下面這個研究的例子:[6]
研究人員要求學生大聲讀出一組詞(淺層加工),或者從它們的反義詞想到這些詞(深度加工)。之后問學生他們能記起哪些詞(自由回憶),或要求他們填上單詞中缺失的字母(殘詞補全)。
人們可能預期,淺層加工的學生在兩項測試中都表現較差(因為深度加工的記憶效果通常好于淺層加工——詳見上文)。然而這僅對自由回憶測試成立。令人吃驚的是,在殘詞補全測試中,淺層加工組的表現要好于深度加工組。
如何解釋這個令人驚訝的結果?
朗讀組是在視覺感知的層面上加工這些單詞,而反義詞組則是在語義上進行加工——他們在記憶中檢索有特定含義的單詞。感知層面的信息加工符合知覺任務所需的加工過程,而語義加工符合自由回想時所需要的加工過程(注意單詞是根據它們的含義存儲在語義記憶中的)。
這個研究的主要意義在于,盡管深度加工對記憶極有好處,但它還不足以讓你在考試中表現最好。要進一步提高考試成績,重要的是練習與考試類似的信息加工過程。
仔細想想要記住的那些信息會怎么考查?是多項選擇題?簡答題?還是實際應用題?然后使你的練習與應用的情形相配。不相配的練習是記憶不佳的主要原因——他們只是沒有按照有用的方式編碼。
如果你的考試包括寫作題,一個很棒的策略是帶著預讀問題來閱讀。[7]預讀問題迫使你在閱讀過程中尋找觀點和證據來回答問題,而這正是你在寫作類考試中所需要的信息加工過程。
然而,適合遷移的信息加工只是影響記憶的一個考慮,因為有些編碼方法普遍強于其他方法,而不論是否與考試形式相匹配。事實上,有一種編碼策略強過幾乎所有其他策略,那就是“回想”,我們會在下文討論它。
總結起來,如果你要參加某種特定形式的考試(例如寫文章),最好的方法就是集采各種策略之長。根據最終考試的形式進行練習,能夠教你按照考試所需的方式加工材料,而回想能夠實現最有效的信息編碼。因此,理想情況下你應該:
·用大約1/4的時間按最終考試的形式(例如多項選擇)進行練習
·余下的3/4時間使用回想和其他深度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