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二,正是費曜口中的后日,從昨夜起始,費曜一人聳立在大帳之前,扶著長劍,渾身的甲胄在其行進間滋滋作響,費曜巡視完了整個大寨,又吩咐呂文再度清點了一下明日出征所要用到的軍械和兵器。
一切落定之后,到了后半夜,此時按照歷法自然是到了初二了,這一天的夜晚,漫天黑幕,尚無繁星,也無皓月,看樣子還是一副陰沉的樣子,可喜的是,暫未下雨。
“陰也無妨,但凡雨勢不大,我就有信心拿下略陽。”費曜摩拳擦掌地對呂文如此說。
呂文應道:“上將軍,明日還讓末將做先鋒,末將定要一雪前恥。”
費曜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仿佛根本就沒有聽到呂文的話,微微頷首,遲遲都沒有停下過,緩了好一會,方才說道:“不不,明天尚無什么先鋒一說,我已經吩咐下去了,明日由向冀率軍向貼著左側林間南向,戴陵率軍右行,你領前軍居中前進,而我會親自提領中軍,向南急進。
“將軍這是....是不是有些冒險?”呂文遲疑了一下,“要是再起暴雨,我三軍冗雜一團,實在是難以再撤出了。”
“雨?此時雨勢已停,我相信明日也會相差無幾,若只是滴水小雨,則計劃不改,若是再如往日那般急驟,那也只能是我軍認命了,方今之計,那便是要是匯聚優勢軍力,一舉拿下略陽!尚無任何輾轉的機會。”
一番話說的呂文連連點頭,不住叫好。
盡管費曜心中早就生了煩意了,要知道這番話他已經同好多人說過了,就差他頭上掛一個牌子,沿路去宣傳自己的兵略和思想了。
不盡然的是,這也是費曜所需要客觀面對的,一番大雨之后,進攻受挫,魏軍陣中也是人心惶惶,還有許多軍士還未能從那場大雨的陰影中走出來。
拂曉之際,天色微亮,但亮的實屬輕微,如同蒙著一層薄紗,透著淡然的曦光,輕輕地點在這雨后之地上。
沒有下雨!
費曜在陳倉口大寨不禁大喜地怒喝一聲,徹夜下來,他一直提心吊膽,時刻都在擔心著今日的客觀因素,而天公在這一時刻竟然還真就如他所愿,暫且收起了那寶貴的淚光,給了他一個半灰不灰的“晴空”。
神氣的費曜一掃徹夜未眠的頹疲無力,瞬間變得那是一個滿面紅光,整個人炯炯有神的在三軍面前發號施令,祁山道窄,故而此番魏軍再也不拘泥于于主干道上的垂直進軍,反而是散裝式的四面前進,一方面也是為了避開水洼之地。
就這樣,魏軍在費曜的率領下于拂曉出發,一路途徑攻城戰車,費曜都會親自下泥一道挖掘,然后借助眾人的力量將其推出,再度回到正規。
這里的魏軍已經是榮獲當初曹操追擊劉備的“鋪路高手”之稱號了,費曜將這一場景在此刻復原了出來。
略陽城中,王平正忙著四處泄水,兩日的小雨,總算是給王平帶來了點希望,從昨日下午至今日晨,整個天際一片祥和,沒有大雨,沒有大風,王平本還是萬分高興的,正準備著手準備城中的各處修補情況,卻不知道危機的逐步逼近。
當下的情況是,由于道路泥濘,王平甚至得知秦嶺多處發生了坍塌,那么魏軍就沒道理再冒險進軍了,但費曜沒按常理出牌....以至于漢軍的哨騎并沒有伸入到祁山道中,還僅僅只是徘徊在山口一帶地區。
在此氣候下行軍,一來是行軍起來步伐聲十分輕微,二是在行軍途中并不會制造起大量塵霧,這的確是給費曜創造了天然的隱蔽之狀。
真正發現魏軍前進的,是武涵。
武涵并不是以哨騎的身份前去祁山道的,可以算是一個機緣巧合,事情需要追溯到前兩日姜維的一道命令,那就是需要武涵前去箕谷查探一下王驥的情況,姜維擔心的只是王驥這個愣頭青在大雨之下仍惦記那個棧道。
武涵所做的事情也很簡單,那就是告訴王驥,下雨的話工期是可以后延的,不要埋著頭就一路干到底....
果不其然王驥可是個老實人,一看到下雨,仗著箕谷地勢特殊沒被水淹,依然率部奮力前去修理棧道,好在武涵及時勸住了,這才停了下來,帶了句王驥對姜維的問候就又踏上了歸途。
算來兩日就已經過去,同樣是拂曉起行的武涵途徑祁山道,遁入密林,一路向西南方向而去,歷經一個窄口,朝前幾步之后,忽然在隱隱林色間瞥見了人影爍動。
武涵便知道乃是魏軍又殺來了,立馬就來了個后撤步,轉而從另一個方向徑直繞道至略陽了。
抵達略陽,火速入城,武涵甚至都沒來得及趕去中軍大帳,徑直就來到了姜維的所駐地,姜維的駐地在水淹之后就遷到了靠城墻的一個矮坡了。
“將軍!將軍!急報急報!”
姜維正在帳中閑坐,早晨時就已經聽王平說今日就可以將城中的積水排盡,姜維估摸著和定軍山的通訊也是時候可以聯絡一下了,就聽聞到了武涵的叫喊聲了。
“何事如此倉促?”姜維悠悠起身,將書案上收拾了一番,嘴巴里還嘀咕著,“你回來的正好,今日還需要你跑一趟定軍山吶,我看這一兩日應當是不會再有大雨了,你可以去和定軍山做些交接....”
“將軍!魏....魏軍殺來了!”半天都沒喘上氣的武涵憋了半天氣總算是說出了一句話。
姜維一怔,這才熟視武涵,只見武涵滿頭是汗,由于是布衣出行,這布衣上有著斑駁不齊的濕處,也不知道是汗還是在哪磕磕碰碰而來的。
“魏軍來了?”姜維又確認一遍,“你在哪看到的?我這尚未收到前線的消息啊。”
“千真萬確,將軍,我親眼所見,就在祁山道上,魏軍人數眾多,排山倒海,且行且挖,一路滾滾而來。”
“壞了。”姜維聽罷臉色一沉,當即帶著武涵沖出大營,徑直往城北的中軍大帳而去。
姜維的腦海里瞬間浮現了諸多東西,但最先上頭的是“撤退”二字。
姜維不怯戰,只是費曜這一出確實令他沒有想到,城中的情況姜維可謂是了如指掌,城西的一大片積水區還沒有排盡,糧草轉運之后的大寨還在修筑,和定軍山的聯系尚且處于斷開狀態,雖然昨日定軍山上已經有一個偏將下來詢問過情況了,但也僅僅是一次性的。
直奔中軍大帳,王平正好準備離開。
“伯約啊,你來的正好,案上擺著一篇公文,是成都送來的,你且先看看,若是有什么想法稍后同我交流下,城西我得親自去一趟。”王平自語著。
“稟上將軍,魏軍已經上了祁山道了!”
姜維一語叫住了王平,聽到此消息的王平也只是一愣,前進的步子霎時就停下了,倒不像是姜維,王平沒有追著問姜維是否屬實,消息是否準確這種廢話。
“彼來攻,我當如何?城中調動不易,如是魏軍來犯,只能先起北城之兵,真要抵御,恐怕不能依靠城墻之險了。”
突然遭遇此狀的王平依舊是以冷靜著稱,其言的確是符合當下實情的,如今的略陽,城中系統癱瘓了一半,要真想據守,那就得把人拉出去打,和魏軍在這山斜之面來一場硬碰硬....
“上將軍心中應當有主意才是,城外決戰斷然是不現實的....”姜維靜靜回道,指了指城墻上站著的幾個零星士兵,說道,“上將軍請看,實際上按照最初的部署,略陽城中并沒有留有多少軍力....”
王平自然也是知道這一點的,沉默須臾,問了句:“那要如何?”
“撤軍吧。”姜維一字一頓地說。
“撤軍?這是什么話?”王平忽然側過首來,“撤軍是萬萬不可撤軍的,我軍乃是有一戰之力的!伯約,撤軍之事不可再提了,若是守,就要抱定必守之決心,魏軍尚未出現在略陽城前,我軍就自亂陣腳,這豈不是兵家大忌?”
姜維微微頷首,也意識到自己剛剛所言之語的確是有些問題,二人此時站的角度儼然是不一樣的,沒等二人誰再開口,一小校便一路直沖大帳而來,驚呼道:“魏軍來襲!魏軍來襲!”
此時的姜維和王平一道順著北城階梯上了城墻,抵達城樓之后,方才看到魏軍的前軍已經到了山口之地了,距離北門的直線距離也就不過四五里地,幾乎是騎兵一個急沖鋒就能碾過的距離,但令王平有些驚起的乃是魏軍旌旗蔽空,但卻胯下沒有一匹戰馬。
“若不是伯約趕來,恐怕此時我才知道魏軍來襲了。”王平扶著墻磚,緩緩嘆了一句。
“是武涵的功勞,乃是武涵快馬來報,末將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報與上將軍啊。”姜維將跟在自己身后的武涵拉到了王平的眼前,頗有些引薦的語氣說道。
王平自然是明白姜維是什么意思,順勢就承諾道:“這對我軍的戰局至關重要,武涵,此番無論勝敗,你都是大功一件哪,日后我就要向朝廷為你請功!”
“謝上將軍!”武涵俯身一拜。
目光回至陣前,魏軍的勢頭地區兇猛,此番竟然已經不分了前后軍,漫山遍野,滾滾而來。
“我軍在北城還有多少軍力?”王平問道。
“不足五千。”姜維應道。
“不足五千?”
“的確如此,大部分兵力都抽調去西城排水了,此時恐怕都還在西門那呢。”姜維解釋道,隨即又附上了一句,“即便是調來了,我軍兵力也達不到八千。”
五千和八千....王平輕嘆一聲,他知道在防守戰中,三千士兵能做到的事情并不會太大。
“將軍,是不是可以去請求一下文長來配合作戰?”姜維提醒道。
“不可。”王平一口否決,“魏軍尚且只是領兵來攻,如果此時就要動用文長的精銳之軍,那日后魏軍大規模南征又當如何,能我們自己解決的事情,還是我軍自己解決為好。”
“那去吩咐張翼?”姜維又問。
“張翼....”王平喃喃念叨著,“張翼此時在駐守江濱地區,尚可一用,只是不可悉數調動,江濱地帶也是至關重要之地。”
“那陽安關的吳將軍?”
“吳班....陽安關距此地還有些距離,短時間內也靠不上。”
王平像是一個事事擔心的孩子,姜維所提出的每一個后援他幾乎都不贊同,實際上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王平心里對這個戰局的判斷很清晰了,能不能堅守半日都是問題,主要是真的是一點準備都沒有,魏軍的戰車和云梯幾乎無法處理,城中各地的防御要塞大部分都沉浸在水中了,失去了其本來的作用。
“上將軍,魏軍來了。”姜維指著向前狂奔的魏軍,提醒道。
二人并肩站在城頭,見得魏軍兵峰直指略陽,呼嘯而來,甚至在一個方陣之中,還分置了一個將臺,臺中的魏將揚著旗幟向城墻方向殺來,最前方簇擁的乃是魏軍所裹挾的爬墻云梯!
“全軍聽令!待到魏軍靠近了墻體再行放箭!”王平扶著長劍,立馬就進入了狀態,在城樓之上環顧三圈,拔出了腰間的寶劍,那股威風凜凜之氣又重新上身,“我軍箭矢不多,兄弟們,都省著點,若是周邊有巨石,優先使用巨石!”
巨石也是王平心中的一個痛處,本來城樓上姜維已經準備了許多亂石,但為了填堵水蔓延之處,就轉運了一些,現在城樓上的資源已經是岌岌可危了。
魏軍的殺聲震天,后方竟還傳來了陣陣鼓聲,而漢兵已然是將全部的兵力都聚集到了城頭,迎著薄涼的微風,兩軍勢必是要在這數丈之高墻上一決勝負了。
“放箭!”
待到魏軍甚近之時,王平的利劍一揮而下,三軍箭矢脫弦而出!
伴隨著“嗖嗖”之聲,最前面的魏兵應聲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