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躬篤集
  • 陳一丹
  • 2716字
  • 2021-08-28 09:15:41

建設新校園的故事

勢在必行

從2007年逐步投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起,我就在思考如何將學院從掛靠公立大學的二級學院轉設成為獨立的民辦高校。

轉設勢在必行,原因有二。一是掛靠在公立大學下面有很多限制,二級學院冠著掛靠大學的名字,無法打出自己的教育品牌,也無法進行自主招生。武漢學院要長久發展,必須擺脫過渡性和依賴性,獨立出來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民辦高校。二是我很早就意識到,這樣的掛靠形式是特殊歷史時期的安排,會逐漸退出高等教育舞臺,所以武漢學院要盡快轉設。政策發展方向也確實如此。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掛靠性質的二級學院應“能轉盡轉、能轉快轉”,或轉設為民辦高校,或合并轉公辦,或退出市場。該方案對解決二級學院發展中出現的法人不明、產權不清、條件不符、師資不夠、治理不佳等亂象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是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要求的正確決策,也與我當初的預見方向一致。

轉設的首要任務就是補上硬件短板,滿足教育部有關獨立辦學的要求。當然,我的目標不僅在于此,更是希望這所寄托著我和全院師生夢想的學校具備一流的硬件基礎。最后精算出來的投資額比較大,但既然轉設勢在必行,那就一力承擔。

武漢學院前廣場和教學樓

規劃成型

在作出轉設決定之后,建設新校園成為當務之急。因為當初主持騰訊大廈的建設工作,我與方案評審專家、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何鏡堂先生相識。何鏡堂先生一頭華發,風度翩翩,是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首屆“梁思成獎”獲得者。他家喻戶曉的設計作品,是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團隊已經完成新校園選址,于是我約時間與何鏡堂先生共進晚餐,向他討教對武漢學院新校園規劃和建設的建議。我向他描述我心中理想的校園應該是什么樣子,也向他討教設計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何鏡堂先生當時在負責設計澳門大學珠海橫琴校區,對校園的設計規劃有很多思考,坦誠地跟我分享。橫琴校區大組團式的書院布局,比較像牛津、劍橋這樣的英國高校,具體建筑設計體現嶺南特色,還吸收了葡萄牙的南歐風格。校園建筑高低錯落,特別關注水的循環處理和建筑的節能。我聽完感觸很深,何鏡堂先生對校園規劃的整體思路清晰,方便教學和生活,設計中西合璧,典雅雋永,非常符合我心目中國際一流大學的樣子。之后我們請他來做武漢學院的規劃,武漢學院的團隊去了幾次廣州專門拜會他。何鏡堂先生的團隊也正式參與到武漢學院的規劃中來,給出了“現代教育模式與自然環境相結合、兼并書院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人性化園林式校園”規劃方案。

格局上,以步行尺度為基準,形成主教學區、學院區、宿舍運動區“品”字形分布結構,通過布局緊湊、密度適宜的步道網絡,師生的日常出行距離基本上在600米以內,途中的布景園林可作為社交場所,增進師生互動。

空間上,借鑒傳統中式建筑布局以庭院為中心散點布置的手法,疏密有致、因地制宜、多軸線穿插,充分利用水系空間營造湖區生態,呈中心放射狀,形成校園與城市呼應的空間設計。

模式上,中心園林、共享平臺、研究社區三位一體,學科群空間以園林為中心相鄰布置,并在中心空間建設生態園林和資料中心等公共平臺,實現跨學科的資源共享,促進研究社區氛圍的形成。

最終的總平面布局呈現“三加多”的結構。“三”是“一軸”“一帶”“一核”;“多”是“多中心”。“一軸”是貫穿東西的禮儀性學術景觀主軸線,從東面主校門通過中間的系列廣場,穿過公共教學區到校園地標圖書館,再向西延伸到中心湖面,向黃家湖景區敞開。“一帶”是以水體及周圍綠地為主的生態共享帶,在校內曲折蜿蜒,成為校園生態景觀的骨架。“一核”是以校園內的中心湖面作為景觀核心,與黃家湖景區有機連接,形成開敞延續的主體景觀。“多中心”讓公共教學、學科群、生活區等各功能組團形成各自的中心,同時強化各群組的共享性,形成人性化的空間環境。

武漢學院規劃方案“一軸”“一帶”“一核”

迂回波折

規劃完成,我很滿意,滿心期待后續建設的鋪開。但從圖紙到落地,出現了未曾預料到的迂回波折。

在設計的競標階段,董事會在選擇何鏡堂院士的設計團隊還是本地設計團隊上產生了分歧。最終我聽從當時一線團隊的意見,選擇了中南建筑設計院來接手,在何鏡堂院士團隊所做的規劃方案的基礎上為武漢學院做校園設計。規劃和設計雖然用了兩個團隊,但整體思路保持一致,效果還是不錯的,基本上達到了我的預期。

在設計方案執行階段,又出現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預算不準導致必須在質量和進度中做選擇,或者在質量打折的情況下全部一次性完成,或者保證質量分兩步執行:第一步在預算范圍內把必需的硬件先完成,第二步再補充其他的部分。我沒猶豫,當然質量第一,先集中資源建設好第一期。第二個問題是管理跟不上,雖已集中資源建設第一期,還是沒能按進度完成。而且在工期拖延中,很多潛在風險暴露出來,包括進度管理、廉政問題和安全問題。安全問題讓我尤其擔心,建設中如果出現人身傷害,就會對學校的聲譽造成不可逆的重大損害,這是武漢學院難以承受的。所以我把未開工的項目停下來,已開工的項目加強管控,保證質量和安全,另外要把機制建設好,隊伍跟上、管理跟上。在不偏離原本的規劃框架的前提下穩步推進。一期工程結束,“一軸”“一帶”“一核”的主體框架全部完成,“多中心”的布局中處于校園邊緣位置的幾個“中心”還空著,但對校園整體的功能和景觀影響有限。

現在看,武漢學院的校園還是很美的,與當地的大學校園橫向比較,算是不錯的;在民辦高校的圈子里看,也算是上游水平。紙面上的設計落到實地,沒有走形,這個我還是有信心的。

正在建設中的武漢學院

筑夢未竟

現在,校董會機制理順了,由原來的雛形變成真正的校董會,請來原華中農業大學的李忠云做校長,整個隊伍比較穩定。筑夢未竟,我覺得現在可以開始做第二期建設。第二期成本一定會更高,但現在做,我心安。有了新的機制和隊伍做保證,會穩穩走起來,越做越好。

有朋友說我心大,就這樣沖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對現實中的制約因素也沒仔細摸底,不知道建設民辦高校的復雜和困難。確實,我也想輕松地高舉高打,就像在騰訊一樣,有非常棒的團隊,有很多負責又有能力有想法的人在幫你操心,設計好圖紙,團隊就會很好地執行。但武漢學院校園建設也讓我知道,雖然有很多困難,但勇敢去做對的事情,全世界都會幫你,所有困難都會為你讓路。

武漢學院陳一丹伉儷圖書館,大門正中為教誡塔

2018年元宵,回望過去幾年,我寫下了“十六字”警句:


其惕厲厲,有行有止;

守正安心,是道則進。


這“十六字”警句既是勸勉,也是教誡。武漢學院的標志性建筑是圖書館,圖書館正中是玻璃金字塔,似一把尖刀直指天心,稱為教誡塔。大學管理者,凡進大學門,直通教誡塔;大學畢業者,凡出大學門,先繞教誡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市| 黔西县| 宜川县| 长寿区| 东乡| 杨浦区| 安仁县| 福贡县| 崇信县| 彩票| 勃利县| 常山县| 肥西县| 法库县| 灵丘县| 札达县| 荆门市| 周宁县| 保德县| 石泉县| 新丰县| 宝山区| 内江市| 丹阳市| 万山特区| 凯里市| 木兰县| 延安市| 南靖县| 西贡区| 丰都县| 迁安市| 永平县| 高碑店市| 昭平县| 原平市| 樟树市| 昂仁县| 玛多县| 克东县|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