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羅馬帝國衰亡史作者名: (英)愛德華·吉本 (日)中倉玄喜本章字數: 971字更新時間: 2021-08-03 15:14:11
第一代皇帝奧古斯都指示的方針
羅馬的征服業績,大抵而言在共和制時代就已經完成,其主因在于元老院的政策、執政官的競爭以及國民的軍事狂熱。一般說來,進入帝政時期后早期的幾個皇帝,只要徹底維護住既得領土的完整就感到滿足了。
回顧過去,在建國后的七個世紀里曾經獲得一連串勝利的羅馬帝國,之所以會在國家的各類會議中導入克制的精神,放棄征服世界的野心,完全要歸功于第一代皇帝奧古斯都。
不管是因為他的性格還是當時的狀況,對傾向和平主義的他來說,現在的羅馬帝國已處于巔峰,他也看出新的軍事行動將不會再輕易有所斬獲。一旦遠征,戰斗只會愈發困難,局勢也會愈加混亂,而且占領的土地會一天比一天不穩固,沒有任何益處。
從經驗上來看,這個判斷是毋庸置疑的。于是奧古斯都確信,只要采取強硬的態度應付得宜,就連兇悍的蠻族也一定會隨時提出讓步的要求,這便能確保羅馬帝國的安全和威嚴。
事實上,因克拉蘇將軍率領的羅馬軍的敗戰(公元前53年)而遭受掠奪的軍旗和俘虜,在那之后就被他以具有尊嚴的條約恢復了名譽,沒有讓自己和士兵成為帕提亞人的眾矢之的。
奧古斯都皇帝在位初期,羅馬軍曾經嘗試征服埃塞俄比亞和“福地阿拉伯”(現在的也門)。雖然挺進到北回歸線南方一千英里附近,不過由于天氣實在酷熱難當,羅馬軍隊不得不撤退,而與世無爭的邊境民族則受到氣候的庇護,免除了一場災難。
另一方面,歐洲北方的國家則幾乎沒有值得花費一兵一卒去征服的地方。住在日耳曼尼亞森林和沼澤地的不自由毋寧死的蠻族,在和羅馬軍開始交鋒時看似屈服了,不過隨后立刻盡全力恢復獨立,讓奧古斯都知道權勢的虛幻。
不久,這個帝政的創建者辭世,其遺囑作為珍貴的遺產在元老院被宣讀出來。在遺囑中,他詔示帝國的版圖應該只限于大自然塑造的永恒的防御墻劃定的境界之內,也就是西為大西洋,北為萊茵、多瑙兩條大河,東為幼發拉底河,南為阿拉伯和非洲的沙漠地帶的這個區域范疇。
對人類的和平來說,幸運的是,奧古斯都下達的穩健統治政策,他的繼承者立刻就予以接受了。早期的幾個皇帝受到恐怖和惡德支配,耽溺逸樂,肆行暴政,很少在軍隊和行省人民面前現身,并且因為凱旋的名譽被手下的將軍奪走感到義憤填膺,認為臣下的武勛傲慢地侵犯了皇帝的特權。
不久,將軍們就不再擬定征服計劃,征服不但不會讓蠻族屈服,反而會危害自身的安全,專心防御受委托的邊境,就成為將軍的義務和利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