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天坑

地質學上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積,陡峭而圈閉的巖壁,深陷的井狀或者桶狀輪廓等非凡的空間與形態特質,發育在厚度特別巨大、地下水位特別深的可溶性巖層中,從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寬度與深度均大于100 m,底部與地下河相連接的一種特大型喀斯特負地形。按其成因可分為垮塌型天坑和沖蝕型天坑,以前者較為常見。

而對于大眾來說,天坑就是天然形成的巨大深坑。這些深坑規模巨大,非常壯觀。世界上半數天坑都在我國,主要發育在中國南方,現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介紹重慶境內包括世界級的小寨天坑在內的5處天坑。

1.汽坑洞

每當我們仰望星空,黑幕中的繁星點點總能讓我們遐想聯翩,但當我們面朝腳下的大地時,卻略顯不知所措。我們的腳下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呢?在重慶武隆就有這樣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們初窺它神秘的一角,它就是由美國、法國、德國、波蘭等多個國家組成的聯合探險隊發現的中國最深豎井——天星汽坑洞(圖1.1)。

圖1.1 汽坑洞

(來源:新浪旅游)

該洞位于武隆天星鄉境內,垂深1 026 m,為目前國內探測的垂向深度最大的豎井狀洞穴。站在洞口,能聽見下面水聲如雷,自洞口沿豎井通道一直垂降708 m,相當于坐電梯下了236層樓,洞內有包氣帶水流——落差60 m的懸掛瀑布,猶如進入了一處地下宮殿。

汽坑洞以深、險、酷、趣名傳于世,是中外洞穴愛好者和探險家的樂園。想象一下,從洞口攀緣而下近1 km,與地下瀑布為伴,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2.中石院天坑

還記得《爸爸去哪兒了》第二季在武隆天坑中拍攝的畫面嗎?明星爸爸帶著孩子在巨大的天坑底享受著新鮮的空氣、世外桃源般的美景,讓人心生神往,流連忘返。

而這個巨大的坑,就是位于武隆仙女山鎮明星村的中石院天坑,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口徑最大的圓形天坑,直徑達645 m。

俯瞰天坑,陡壁峭巖,林深木茂;沿著蜿蜒小道直達坑底,云霧繚繞,良田農舍,時有溶洞,水簾高懸,泉水叮咚,一派世外桃源的絕美風光[圖1.2(a)]。

此天坑屬于垮塌型天坑。因可溶性巖層中發育有很多的垂直溶蝕管道,其管道與地下河道溝通,當地下可溶性碳酸鹽遭受侵蝕被地下水帶走后,其地下懸空,上部發育垂直裂隙的巖石失去下部支持,產生漸進式塌陷,此作用間斷但不止,直至整個地下空間出露地表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天坑[圖1.2(b)]。

圖1.2 中石院天坑

3.后坪天坑群

世界唯一的地表水沖蝕成因的天坑群——后坪天坑群,位于重慶武隆后坪鄉境內。天坑總面積15萬km2,共有箐口、石王洞、打鑼凼、天平廟和牛鼻洞5個天坑,口徑和深度均在300 m左右。周圍絕壁萬丈,天坑下面是地洞,地洞中隱藏著更大的天坑。天坑形態呈圓桶形,東西長約250 m,南北寬約220 m,天坑深度300余米(圖1.3)。上部數條瀑布似銀河倒掛,轟鳴作響,極為壯觀。瀑布匯集成河流流入二王洞,形成地下水,從麻灣洞涌出。

圖1.3 后坪天坑遠景(來源:布依享愛)

千百年來,后坪天坑一直被當地人稱為能預測天氣的“神坑”,每當坑中起霧時大雨馬上就會到來。經專家考察分析,每當要下雨前,洞外溫度升高或氣壓發生變化,而洞穴內是一個恒溫環境,空氣從洞口進入天坑底部時發生凝結,形成水珠,從而在洞口形成一團霧氣,因此產生了天坑下霧預示下雨的說法。

專家認為,在后坪天坑周圍,曾有3~4條水量非常大的河流匯聚,這種外源水的量相當大,水動力也相當強,于是形成漩渦,使侵蝕和溶蝕能力都變強,在沖蝕和崩塌聯合作用下,洞口越來越大、越來越深,便形成了如今的天坑,這也是后坪天坑與其他垮塌型天坑的區別。

4.小寨天坑

在奉節縣城正南方向相距近百千米的興隆鎮小寨村,擁有一處奇景,已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列為首批《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這一奇景就是小寨天坑。

“天坑”是當地人對它的俗稱,在地質科學上,我們稱其為巖溶漏斗地貌。小寨天坑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漏斗”,坑口直徑622 m,坑底直徑522 m,深度666.2 m。天坑坑壁有兩級臺地,位于300 m深處的一級臺地,寬2~10 m,臺地有兩間房屋,曾有人隱居;另一級臺地位于400 m深處,呈斜坡狀[圖1.4(a)]。天坑隱身于浩渺起伏的山巒之中,使人不易于尋覓,但是從高空俯瞰,就能見到在幾座簇擁的山峰之間,有一個碩大的橢圓形漏斗凹陷其間,沉靜而深邃[圖1.4(b)]。佇立于天坑邊緣,眼見地面突然塌陷,坑壁陡峭而光潔,坑底深陷,有翠葉褐木繁盛其間;站在崖間傾身俯探,颯風回旋,腳臨垂淵,不由得令人腳下生軟。

在東北面的峭壁上,有一條小道可通向坑底,扶壁徐下,是另一番天地,如同一個杯中世界:坡地草木叢生,坑壁有懸泉飛瀉,坑底暗河密布,密洞四通八達,洞穴群奇絕險峻。

圖1.4 小寨天坑(來源:新華網)

其實,小寨天坑猶如窺視地下河的一個“天窗”,它與天井峽地縫同屬一個巖溶系統,底部的地下河水來自天井峽地縫,并向迷宮峽一帶流去。

5.龍缸

關于云陽龍缸,自古就有一個傳說,當初張果老邀仙游賞月,但月亮卻數巡未至,令他被人取笑,氣憤的他便縱身飛馳,必要尋得月亮方肯罷休。直至飛過云陽清水鎮時,才見到月亮被嵌于石縫之中。于是他使盡仙法將月亮推出,卻不想用力過猛,將地上踩出一個大坑。此坑呈橢圓形,內壁如削,形似一口大缸,于是此地便得名龍缸。

在地質學家眼里,這當然不是什么腳印,而是一種頗具規模的天坑地貌。龍缸天坑與小寨天坑同屬坍塌型天坑,是由于下部巖石被掏空后,地面塌陷形成的巖溶地貌。該天坑在平面上呈不規則的橢圓形,長軸304~326 m、短軸178~183 m;深度達335 m,其深度在國內僅次于小寨天坑、大石圍天坑,位居我國第三、世界第五。龍缸天坑的坑壁近于90°,這種直上直下的形態更是“當驚世界殊”(圖1.5)。

圖1.5 龍缸遠景(來源:新華網)

時至今日,龍缸依然是不可多得的美景所在。人站于缸沿之上,一邊千仞垂壁,一邊萬丈深淵,作為龍崗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景點,它并不負其“天下第一缸”之稱。北東有一塊飛來之石,傲居缸頂石壁之上,宛若神鷹懸垂,瞰護大地,下通溶洞,映月束影,自有其曼妙。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州县| 新乐市| 东明县| 龙泉市| 麻栗坡县| 绥化市| 贡觉县| 象山县| 定边县| 慈溪市| 磐石市| 宾阳县| 工布江达县| 禹城市| 贵州省| 西贡区| 岐山县| 阳信县| 东平县| 郎溪县| 阜阳市| 冀州市| 唐山市| 尼勒克县| 定西市| 应城市| 朔州市| 河池市| 滨海县| 三江| 华坪县| 神池县| 双流县| 三穗县| 礼泉县| 永春县| 淄博市| 开化县| 民勤县| 内乡县| 疏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