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劉莊的一個夢

河南洛陽白馬寺

白馬寺位于HEN省LY市老城以東12公里,洛龍區白馬寺鎮內。創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F存的遺址古跡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白馬寺的由來和一個夢有關。

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次日晨,漢明帝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說“西方有神,稱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漢明帝聽罷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遇到二位印度高僧愿意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與夢中所夢一樣,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接待,并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后來改名為白馬寺。在東土大地,周、孔、老、莊之邦,洛河之濱,天子腳下,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河南洛陽白馬寺誕生了,它也標志著佛教正式傳入了中國。

白馬寺整個寺廟坐北朝南,為一長形院落,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毗盧閣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軸線上。雖不是創建時的“悉依天竺舊式”,但寺址都從未遷動過,因而漢時的臺、井仍依稀可見,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為元、明、清時期的作品。毗盧殿在清涼臺上,清涼臺為攝摩騰、竺法蘭翻譯佛經之處。東西廂房左右對稱。

整個寺廟布局規整,風格古樸。寺大門之外,廣場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橋,其左右兩側為綠地。左右相對有兩匹石馬,大小和真馬相當,形象溫和馴良,這是兩匹宋代的石雕馬,身高1.75米,長2.20米,作低頭負重狀。

白馬寺山門采用牌坊式的一門三洞的石砌弧券門?!吧介T”是中國佛寺的正門,一般由三個門組成,象征佛教“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的“三解脫門”。由于中國古代許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門”之稱。

山門內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

紅色的門楣上嵌著“白馬寺”的青石題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涼臺的橋洞拱形石上的字跡一樣,是東漢遺物,為白馬寺最早的古跡。

東漢白馬寺其建筑規模宏大,室內造像及壁畫精美,據《理惑論》載:“于其壁,畫千乘萬騎,繞塔三匝,又與南宮清涼臺及開陽門上作佛像。”據《魏書·釋老志》載:“自洛中構白馬寺,盛飾佛圖,畫跡甚妙,為四方式,凡宮塔制度,猶依天竺舊狀而重構之,從一級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謂之浮圖,或云佛圖?!睆拇寺尻柊遵R寺殿、塔、佛像、壁畫一應俱全。

佛教在中國扎根、傳播最初的二百年,整個過程都與白馬寺息息相關。這里是中國第一次西天求法的產物,是最早來中國傳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白馬寺是與中國佛教的許許多多個“第一”緊緊聯在一起的,這讓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

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為現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

曇柯迦羅在白馬寺譯出了第一部漢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

同一時期,安息國僧人曇諦,也在白馬寺譯出了規范僧團組織生活的《曇無德羯磨》。

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壇,長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國漢地第一位正式受過比丘戒的出家人。

最早傳入的梵文佛經《貝葉經》收藏于白馬寺。

東漢迦攝摩騰與諸道士論難,第一場佛道之爭發生于此。

明帝敕令建齊云塔為中國第一座舍利塔。

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

松風鳥鳴,禪意深深。

傳承千年的信仰沉淀在寺院中的一磚一瓦、一花一葉中都充滿了禪意,漫步寺廟內,遠離塵世的喧囂,身心收攝,不再迷于五色,頓覺內心一片清明。

白馬寺歷史久遠,從以威嚴的表情立于咧嘴大笑的彌勒佛背后,面向大雄寶殿的將降魔杵扛在肩上的韋陀菩薩像就知道這是個大的十方叢林,可以在這掛單,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青县| 云安县| 儋州市| 巴林左旗| 彝良县| 师宗县| 容城县| 原平市| 贡山| 青河县| 崇礼县| 化隆| 瑞丽市| 沐川县| 孝昌县| 慈溪市| 泸水县| 罗源县| 新龙县| 阿尔山市| 东乡族自治县| 元氏县| 成都市| 马鞍山市| 绥中县| 萍乡市| 海宁市| 喀什市| 灵台县| 色达县| 牙克石市| 施甸县| 奎屯市| 武邑县| 德格县| 新昌县| 常州市| 冷水江市| 黄冈市| 巩留县| 土默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