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老字號前傳
  • 趙敏編著
  • 2629字
  • 2021-08-04 10:15:45

游方郎中的逆襲——同仁堂

同仁堂創辦于清朝康熙八年,也就是1669年,歷經十數代,載譽三百余年。其創始人名曰樂顯揚。

說起北京的藥店老字號,首推同仁堂。

同仁堂的東家樂氏,祖籍浙江寧波,明末清初其遠祖樂良才來到北京謀生。

樂氏在寧波世代為醫,但并非坐堂醫,而是手持串鈴游走四方的游醫。說起來,游醫的歷史要比坐堂醫長久很多。在漢朝之前,并沒有坐堂醫,只有游醫,岐伯、扁鵲、華佗等名醫皆是游醫。到了漢朝末年,名醫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十五坐在公堂上,不問政事,專為百姓免費診治。后人為紀念張仲景的醫德和醫術,把中藥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藥鋪里診病的醫師稱為“坐堂醫”。就這樣,坐堂醫與游醫有了區別,坐堂醫的地位較高,而居無定所的游醫則淪為社會底層。

明朝末年,樂良才接過祖傳的游醫串鈴后,幾次去揚州府、應天府等地行醫,創下不小的名聲,多有人慕名求醫。

過了幾年,樂良才準備去京城闖蕩。他沿著大運河曉行夜泊抵達通州,又經通惠河到達京都東南的崇文門。他在崇文門外憑借高超醫術,治好了一個姓楊的老者。楊氏一家見樂良才老實勤儉,就招他為婿?;楹蟛痪蒙靡蛔樱∶袠吠⑺伞吠⑺砷L大后,也繼承父親的衣缽,在京城行醫。

樂良才、樂廷松父子二人看到京城醫藥需求量很大,但是鈴醫的地位卻不高。他們意識到,必須系統學習中醫經典理論和方藥著作,朝著正規的中醫藥方向發展,才可以改變門庭,擺脫游方鈴醫的身份。

但是,想要改換門庭,并沒有那么輕而易舉。不久后,樂廷松娶妻生子,名樂懷育,樂懷育長大后依舊是游醫;樂懷育也娶妻生子,名樂顯揚,樂顯揚才創建了同仁堂。

樂顯揚是樂氏家族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喜讀方書,更擅長鑒定藥材真偽,醫藥兼通,無論醫道和藥道均有較好的社會口碑。1665年,京城地震,一位趕考的舉人在地震之中受到了驚嚇。樂顯揚為他診治時,發現他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病。樂顯揚并沒有為他開方抓藥,而是給他推薦了一位擅長此病的醫生,并讓他趕快去找醫生診治。舉人按照樂顯揚的吩咐,找到這位醫生,抓了藥回去休養,不久就痊愈了。

同仁堂老藥鋪

這位舉人痊愈之后,對樂顯揚的醫術和醫德極為欽佩。后來這位舉人考中進士,被委派到禮部任職,就找機會把樂顯揚推薦給主管太醫院的親王。樂顯揚被親王選中,并被推薦到太醫院做官醫,擔任吏目。吏目雖然只是太醫院中不入流的小官,但因為是醫生,地位還是比較高的,朝廷恩賜,“許服六品冠帶”。后來樂顯揚又晉封為登仕佐郎。

就在樂顯揚擔任太醫院吏目的那年夏天,永定河泛濫,京郊西南各縣遭遇了洪澇。洪澇導致疫病蔓延,于是康熙命太醫院的醫官赴災區為百姓治病。

樂顯揚下鄉后,令當地保甲用大鍋煎煮湯藥,大規模濾出藥液,勸眾民服下,效果良好。等他準備再換一個村落繼續發放湯藥時,突然聽說,有些官吏趁機貪污賑災款項,被康熙查辦了。有人懷疑樂顯揚是告密者,就四處散布流言蜚語,污蔑樂顯揚誣告他人以提高自己的聲望。

樂顯揚聽到流言后,黯然神傷,從此,他對官職更加淡漠了,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醫藥上面。他曾寫下這樣的話:“濟世養生唯醫藥。”這句話后來也成為樂氏家族經營藥業的祖訓之一。

樂顯揚創立京都“同仁堂藥室”的時間是1669年。他對“同仁”兩字的含義解釋說:“‘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同”即“天下大同”的同,“仁”則是“仁者愛人”的仁,同仁有“濟世救眾”“一視同仁”的意思。

從樂良才進京到樂顯揚開辦“同仁堂藥室”,歷時四世,殊為不易。

樂顯揚生了四個兒子,即樂鳳翔、樂鳳鳴、樂鳳儀、樂鳳岐四兄弟。其中,老二樂鳳鳴最值得一書。樂鳳鳴自幼聰穎,好讀書,決心走仕途之路。只可惜他科舉不順,直到不惑之年才考中舉人。中舉后,樂鳳鳴感嘆半生蹉跎,決心“追憶祖訓”,光大“同仁堂藥室”,從此一心從醫,斷絕仕途之念。

樂鳳鳴在“同仁堂藥室”創建三十三年之際,也就是1702年,將同仁堂遷到北京前門外大柵欄路南的現店址,擴建并且改名為“同仁堂藥鋪”。

這里是京城最繁華的商業區,不僅兼顧南北兩城之勢,又同時處于東西兩城之間,可謂位置適中、兼顧各方之地。

遷址之后,樂鳳鳴花了五年的時間,專門研究古藥方、長效驗方和民間藥方。他把家中祖上匯集的處方,結合新近搜集來的處方,精心炮制出“成藥”處方,制成各種丸、散、膏、丹。樂鳳鳴研制的名藥牛黃清心丸、安宮牛黃丸最為有效。此外,丹藥之中以大活絡丹、小活絡丹、至寶錠等效驗最好。在外用藥中,樂鳳鳴研制出七厘散、生肌散、冰硼散等外用藥劑,亦均顯良效。

樂鳳鳴不僅重視藥物的配方,更重視藥物的炮制。他常說:“炮制必依古法,購料不惜重貲。”不可偷工減料,不要吝惜成本,就是他的訣竅,他聲明:“寧可斷貨也不降格?!?/p>

當時,同仁堂一旦遇到優質藥材,大多是全部買下,不給他人留有余地。長此以往,同仁堂藥物的質量就超出同行了,名聲也越來越顯著。

從康熙年間開始,北京城里就開始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四方良藥屬京藥,京藥奇門在同仁?!?/p>

晚清時期的同仁堂

京城百姓中則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凡吃了同仁堂的藥,病就能治愈,沒吃同仁堂的藥就是大錯;如吃同仁堂的藥還不見效,那就沒有遺憾了。

現在的同仁堂

后來,同仁堂的名聲不光在民間流傳,還漸漸傳到了宮中,康熙皇帝就多次服用過同仁堂的藥物。等到雍正皇帝登基,正式欽定同仁堂來供奉御藥房的藥料(制藥原料),供奉宮內所需的多種藥材、飲片。至此,同仁堂算是到達了巔峰。

此后三百余年來,同仁堂的名聲一直沒倒,老北京人信任樂家老鋪同仁堂的好藥,贊譽同仁堂是“門擅桐君之術,家傳葛氏之方”。也有人稱樂氏家族濟眾行善,不以謀財圖利作為經營藥業的目標,實乃“善人之家”。

京城太醫院

太醫院的大印

明朝北京的太醫院在正陽門內東交民巷西口的一個大院里。清沿襲明制,太醫院一直在此。據《清代宮廷史話》記載:太醫院有大門三座,均向西。對面是照壁,有黑漆書寫“太醫院”三字的朱色匾額。大門前為門役的住房。署內有大堂五間,其中懸掛著康熙御賜院判黃運詩:“神圣豈能再,調方最近情。存誠慎藥性,仁術盡平生。”大堂左側,有南廳三間,是御醫辦公的處所。大堂右側是北廳,后面是先醫廟,門稱“欞星”,內門稱“咸濟”,殿名“景惠”,南向,殿內供奉著伏羲、神農、黃帝的塑像,有康熙御書“永濟群生”匾額。1901年,外國列強與清廷簽訂《辛丑條約》,東交民巷被劃歸使館區,包括太醫院在內的中國衙署被迫遷出。太醫院先后暫借東安門御醫白文壽宅第及北池子大悲觀音院,最終于1902年在地安門外皇城根兵仗局(今地安門東大街)另建新署,三年后竣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绥县| 汽车| 永吉县| 松滋市| 安西县| 喜德县| 东乌珠穆沁旗| 开远市| 新津县| 防城港市| 资阳市| 星子县| 宿松县| 连城县| 铜陵市| 边坝县| 新绛县| 双柏县| 巴塘县| 叙永县| 镇远县| 鄂伦春自治旗| 西贡区| 华亭县| 驻马店市| 望奎县| 新邵县| 海城市| 天台县| 泾源县| 天长市| 长寿区| 宝丰县| 舞钢市| 永登县| 安化县| 满城县| 花垣县| 邓州市| 抚州市| 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