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晉、唐古注之審辨

楊、陽可一,洵已不成問題矣。朱即子居,尚或不無討論之余地。試更即晉、唐諸家之注釋而審辨之,如次。

(1)《莊子》

《應帝王篇》:陸德明《釋文》,“陽子居,李云!居,名也。子,男子通稱”。(案李即李頤)成玄英《疏》“姓陽名朱,字子居”。

《駢拇篇》:陸德明《釋文》“楊、墨,崔、李云:楊朱、墨翟也”。(案崔、李即崔撰、李頤)成玄英《疏》“楊者姓楊,名朱,字子居,宋人也。墨者,姓墨名翟,亦宋人也”。

《山木篇》:陸德明《釋文》“陽子,司馬云:陽朱也”。(案司馬即司馬彪)成玄英《疏》“姓陽名朱,字子居,秦人也”。

《寓言篇》:陸德明《釋文》“陽子居,姓陽名朱,字子居”。(案廬抱經堂刻《釋文》,作姓陽名戎,字子居。殷敬順《列子、楊朱篇釋文》,亦引陸德明云“楊戎字子居”。然此當是《釋文》傳寫本有訛誤,朱、戎二字草書形近易混,周季固無有姓揚名戎字子居其人也,惟陸德明《釋文》成于隋末唐初,而殷敬順為唐憲宗以后人,或殷氏所見《釋文》本已誤矣。)成玄英《疏》“姓楊名朱,字子居”。

(2)偽《列子》

《黃帝篇》:張湛注“陽朱,莊子云‘楊子居’,子居或楊朱之字,又不與老子同時,此皆寓言也”。

《楊朱篇》:殷敬順《釋文》“楊朱或云字子居,戰國時人,后于墨子。陸德明云‘楊戎,字子居’,恐子居非楊朱也”。(今本脫“陸德明云”以下四句,此據道藏本補。)

觀此兩書之注釋,其中顯分三派,(一)完全承認陽子居即楊朱者,成玄英也。(二)未必承認陽子居即楊朱者,李頤也。(三)懷疑不定陽子居為楊朱者,張湛也。其(一)即吾人討論之問題。其(二)殊不能成立也,以古人有名必有字之通例而證之,如顏回字淵即子淵,孔伋字思即子思,宰予字我即子我,冉求字有即子有,南宮適字容即子容,公西赤字華即子華,史?字魚即子魚等為比例,則止有于字上加所謂男子美稱曰子,而罕見有于名上加之者。縱有申公子培、壺丘子林,然其為名為字,未可定也。又有齊公子名糾亦曰子糾,秦莊襄王名楚亦曰子楚。然此外絕未見其例。然則李氏謂于名居之上,加以男子美稱之子,其說殊難成立。而陸氏《釋文》采之,亦為失考也。其(三)則張湛之詭辭,所以欺天下后世也。夫《列子》偽書,當即出張湛依托,兼有所受于其舅王氏,觀湛所為《列子序》可證。然偽造《列子》,敢取《莊子·寓言篇》之陽子居,而不敢采《應帝王篇》之陽子居,即其偽造敗露之顯證也。豈知《莊子·寓言篇》乃以一篇之發端“寓言”二字為篇名,并非全篇皆寓言也。作偽者誤認為全篇皆寓言而可采,并敢以寓言入注,冀一手掩盡天下后世人之目,遂故作游移之詞曰“子居或楊朱之字”。殷氏更據《釋文》誤本而附和之,未免為所愚矣。

大抵偽造《列子》者,欲預為偽造《楊朱篇》之地步,不得不采摭古書所載楊朱之事跡,而又不敢采《應帝王篇》之陽子居,以其所問于老聃者,言事英發絕倫,難可誣為怠荒無藝之人也。此真作偽者之肺肝如見也。然其即以楊朱為陽子居者,又實可以古籍考證而知其不謬也。故諸家注釋,當以成玄英始終堅持此說為第一也。且古人通例,有名必有字,而名字二者之詁義,亦必相應。意者朱即借為根株字,根株有止居之義,故名朱字子居。而居又有靜止之意,是復與為我守靜之旨合矣。

近有創為新奇之說者,謂子居之合音為朱。此說本近纖巧,大可不必。然從而有大賣弄其音韻之學,謂朱、居古韻不同部,子居之合音必不能得朱,不知此亦無謂之學說也。晉寺人披亦曰勃鞮,勃鞮之合音為披。衛公子木亦曰彌牟,彌牟之合音為木。此又豈皆以同部合成一音者耶?

或又有不承認楊朱即陽子居,遂窮極其無聊之妄思,而據《孟子》言“楊子取為我”,遂謂子取之合音為朱,正是同部合音者。不知此說更形滑稽,豈真盲目未睹古人文句構造之通則耶?唐鉞曰“孟子說‘楊氏為我……墨氏兼愛’,以楊氏與墨氏對舉。又說‘楊子取為我……墨子兼愛’,以楊子與墨子對舉,而取字實是動字,墨子下無取字,乃因上文而省”。唐氏之說,最為正當,余可無辨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洪县| 烟台市| 措勤县| 科尔| 乳源| 三门县| 镇沅| 威海市| 宁晋县| 灵武市| 页游| 甘德县| 景泰县| 靖宇县| 驻马店市| 资兴市| 信宜市| 共和县| 大荔县| 府谷县| 乌兰县| 开封市| 秦安县| 赣榆县| 河间市| 博客| 万荣县| 子长县| 泉州市| 石柱| 尼玛县| 大荔县| 宁陕县| 卓尼县| 新野县| 宣汉县| 南丰县| 米泉市| 娱乐| 徐水县| 徐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