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 序

《莊子》傳于今者,文莫古于敦煌石室殘卷,注莫古于郭象,次則《釋文》所詳異字,唐宋各類書所引異文,亦多古本。然本書自晉以前尚稱完整,《漢書·藝文志》著錄五十二篇,陸德明謂即司馬彪、孟氏所注是也。(陸氏記司馬彪二十一卷五十二篇;內(nèi)篇七,外篇二十八,雜篇十四,解說三)言多詭誕,或似《山海經(jīng)》,或類占夢書,故注者以意去取,今《游鳧》《子胥》《閼奕》之文,尚略可考見;司馬本雖亡,其佚文之幸存者亦頗略睹,皆為郭本所無耳。《莊子》內(nèi)篇,文旨華妙,精微奧衍,當是莊周原作;外、雜篇自昔賢已疑其多為后人所偽托,惟近人章炳麟說則異是,如曰:“莊子晚出,其氣獨高,不憚抨擊前哲,憤奔走游說之風,故作《讓王》以正之,惡智力取攻之事。”蓋亦有為而發(fā)也。是書辭趣華深,度越晚周諸子,學者喜讀之。自子玄以下,注釋者無慮數(shù)百家,率皆望文生訓,于義未盡。

霄治斯學蓋在十年前,欲有所寫定,恒欿然而止。去夏,家居無聊,董理舊業(yè),先成《莊子學案》一稿,既付梓,乃為之序曰:

嗚呼!莊子之微言大義,深矣、遠矣,雖更仆說,不能盡也。然簡言之,莊子不自云乎:“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齋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天運》篇)此明謂圣人為政亦當如天地之無恩無為也。又曰:“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遷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遷其德,有治天下者哉?昔堯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樂其性,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夫不恬不愉,非德也。非德也而可長久者,天下無之。”(《在宥》篇)所謂在者,存之而不亡,自然任之而不益之謂也;所謂宥者,不放縱之,而宥于囿之物之謂也。在之者,恐天下淫其性;宥之者,恐天下遷其德。天下不淫其性、不遷其德,即可矣,無治天下之必要也。約言之,其政治論即以無為而安其性情,為治天下最善之法也。莊周既主無為之治,故掊擊政府亦最力,以至智為大盜積,至圣為大盜守。大盜者何?則政府是已。故曰:“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胠篋》篇)于是大倡自由之說,力斥干涉之談:“舉賢,則民相軋;任智,則民相盜。之數(shù)物者,不足以厚民。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殺父,臣有殺君,正晝?yōu)楸I,日中穴阫……大亂之本,必生于堯舜之間,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庚桑楚》篇)蓋亦皆本于老氏“絕圣棄知”之說而加厲也。然其言之也益肆,而復古之情亦未免太過。故最后更述其理想政治曰:“南越有邑焉,名為建德之國。其民愚而樸,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與而不求其報;不知義之所適,不知禮之所將;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樂,其死可葬。”(《山木》篇)此所謂建德之國,乃莊子之理想國,蓋形容上古混芒之狀者也。羅素稱莊子為無政府主義之祖,信不誣矣。

二十年六月

郎擎霄序于廣州

是稿草成后,囑舍弟擎宇抄校一過,于二十年秋寄交上海商務印書館。將付梓,而毀于“一·二八”之難。今歲廢歷正月,復檢舊稿排比而董理之,凡六閱月而全書告成。

二十三年八月十九日

擎霄再記于南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漠河县| 嘉定区| 林芝县| 五大连池市| 宜兴市| 龙海市| 藁城市| 博客| 普安县| 分宜县| 南皮县| 志丹县| 深圳市| 闵行区| 石嘴山市| 武定县| 慈溪市| 曲水县| 汾阳市| 页游| 娄底市| 开封市| 大埔区| 大石桥市| 读书| 莆田市| 西充县| 花莲市| 大名县| 金山区| 南昌县| 湘潭县| 荣昌县| 雅安市| 沁水县| 防城港市| 绩溪县| 胶州市| 汽车| 缙云县| 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