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哲學時代:莊子哲學
- 郎擎霄
- 11字
- 2021-07-23 14:25:47
第二章 莊子篇目及真贗考
第一節 莊子篇目考
莊子為道家之巨擘,老子思想至莊子乃大放光彩。其學無所不窺,凡著書十余萬言,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莊子思想,主于委心任運,頗近頹廢之甘,然其說理實極精深,試讀周書蓋可知也。
《莊子》書,《漢書·藝文志》曰有五十二篇,陸德明謂即司馬彪、孟氏所注是也。然陸氏記司馬彪二十一卷五十二篇:內篇七,外篇二十八,雜篇十四,解說三。自余諸家,若崔《注》則二十七篇:內篇七,外篇二十。 向秀《注》則二十六篇,一作二十七篇,一作二十八篇,亦無雜篇。諸注并亡,未能詳其篇第。今世所傳者,惟郭象《注》之三十三篇,為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較之原書,逸其十九篇。陸氏曰:“莊子宏才命世,辭趣華深,莫能暢其弘致;后人增足,漸失其真。《漢書·藝文志》《莊子》五十二篇,即司馬彪、孟氏所注是也。言多詭誕,或似《山海經》,或類占夢書,故注者以意去取。”惟內篇全取,則眾家所同。今將郭注《莊子》篇目列左:
《莊子》三十三篇目次
內篇 凡七篇
《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
外篇 凡十五篇
《駢拇》《馬蹄》《胠篋》《在宥》《天地》《天道》《天運》《刻意》《繕性》《秋水》《至樂》《達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
雜篇 凡十一篇
《庚桑楚》《徐無鬼》《則陽》《外物》《寓言》《盜跖》《讓王》《說劍》《漁父》《列御寇》《天下》
以上所記目次,為《莊子》全書及郭象注本、焦竑注本所采用、行世最廣者。今本書以專就《莊子》書中意義,為學說上研究,與他書不同,故特揭其全目于此。
據古今學者考證,除三十三篇外,尚有逸篇,篇名嘗散見諸書。《經典釋文》引郭象曰:“一曲之才,妄竄奇說,若《閼弈》《意修》之首,《危言》《游鳧》《子胥》之篇,凡諸巧雜,十分有三。”《史記》本傳謂:“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索隱》稱《畏累虛》乃篇名,又謂即老聃弟子《亢桑子》即《庚桑楚》。今本《莊子》有《庚桑楚》篇,云是老聃弟子。又《北齊書·杜弼傳》言弼曾注《莊子·惠施》篇。而《后漢書》《文選注》《藝文類聚》等書引《莊子》語,亦多不見今本中。凡此種種,諒為三十三篇外、逸篇內之文句耳。
至逸篇輯錄,昔王應麟撰《困學紀聞》,錄《世說注》《文選注》《后漢書注》《藝文類聚》《太平御覽》所引者凡三十九事。閻若璩、孫志祖、翁元圻又就而補綴。閻氏所補乃誤取偽嚴遵《老子指歸》語,張琦已斥之。孫氏所錄,并今本所有而內之佚文,故翁氏謂其考之未詳。而翁氏取《音義》所引《逍遙游》篇佚文之見于崔、向、司馬本者一事,則《音義》所取不止一事,亦何其疏也。孫馮翼、茆泮林輯司馬彪《注》,因亦得逸文若干事,出諸家所錄之外。近人馬敘倫亦輯有《莊子佚文》一卷,于諸家所錄外,復從桓譚《新論》、仲長統《昌言》、張華《博物志》、張湛《列子注》、謝靈運《山居賦自注》、顧野王《玉篇》、劉孝標《世說注》、梁元帝《金樓子》、釋僧順《三破論》、杜臺卿《玉燭寶典》、陸法言《切韻》、虞世南《北堂書鈔》、成玄英《老子義疏》、歐陽詢《藝文類聚》、李賢《后漢書注》、司馬貞《史記索隱》、李善《文選注》、慧琳《一切經音譯》、湛然《輔行記》、楊倞《荀子注》、徐堅《初學記》、白居易《六帖》、李昉《太平御覽》、釋慧寶《北山錄注》、陳耀文《天中記》引輯錄得六十事,合之舊輯,得一百余事。馬氏自云:“其間或有所疑,輒附所見。然宋以前載籍所引,當猶有可搜獲者;即前列諸書中,許有披覽疏略,以致漏失者。”見《天馬山房叢著》由此繼續輯而存之,誠吾輩之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