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青少年都應該讀的中國歷史故事:清朝
- 朱燕
- 749字
- 2021-07-22 14:36:13
坐收漁翁之利
雖然支持豪格和多爾袞的兩股人馬在東廡殿對峙,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大清現在還不夠強大。若是此時起了內亂,那對整個大清將有不可估量的破壞作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終其一生建立起來的局面也將毀掉。

但是豪格和多爾袞實力相當,都是繼承皇位的人選,群臣們絞盡腦汁,想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后有人提議,既然這兩個人不行,那為什么不能挑出第三個合適的人選呢?
于是,努爾哈赤的侄子鄭親王濟爾哈朗提出讓六歲的皇子福臨繼承皇位,然后再挑選兩位親王攝政。這兩位親王分別從豪格陣營和多爾袞陣營中選出,這樣既保留了雙方的權勢,大家也都會幫著福臨坐好大清的皇位,誰也不去爭。
多爾袞見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機會,為了保有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就同意了這個意見,成為攝政王之一。另外一個攝政王則是鄭親王濟爾哈朗。
年僅六歲的福臨還沒搞清楚狀況就被抬上皇位,成了順治帝。他自始至終都沒搞明白,為什么自己的叔叔和哥哥為了這個皇位差點打起來,最后皇位卻落在了自己身上。
不過,沒人去關心福臨怎么想,這場整整持續了十七個日夜的皇位爭奪戰,總算是和平解決了問題。對于大清來說,這是一件大好事,清廷內部一場政治危機的冰雪終于消融。
相關鏈接:
“漁翁之利”的來源
在《戰國策》中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天,天氣很晴朗,一只蚌從水里爬了出來,在沙灘上張開自己的殼曬太陽。這時,一種名叫鷸的水鳥飛了過來,看見蚌張開殼露出鮮嫩的蚌肉,就伸出尖尖的嘴巴想要啄蚌肉吃。蚌立刻把殼合了起來,緊緊地夾住了鷸的嘴巴。它們倆誰也不放誰,就這樣僵持了很久。
鷸說道:“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渴死你!”
蚌也不服輸,說道:“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餓死你!”
它們兩個你也不讓我,我也不讓你。一個漁翁走過來看見后,一手抓蚌,一手捉鳥,把它們倆都帶走了。
這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