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的謎題:德國金融體系比較研究
- 張曉樸 朱鴻鳴
- 768字
- 2021-07-22 16:18:15
第一章
德國金融的七個謎題
如果一個國家擁有這樣的金融體系,它會是一個現代化強國嗎?
·相較于實體經濟,金融處于“弱勢地位”,利潤率低,相對規模小,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長期低于5%。
·金融結構為銀行主導型,資本市場不發達,證券化率長期低于中國。
·大多數銀行并不追求利潤最大化,公共銀行的占比達到40%左右。
·企業資金來源主要依靠自我積累,外源融資比重低。
·金融深化程度或宏觀杠桿率甚至低于新興經濟體平均水平。
……
很多人憑第一印象會感覺這是一個欠發達國家,其金融體系可能是受到抑制的,甚至是落后的。
你可能很難想象,這個國家就是德國!之所以如此出乎意料,可能源于認知上的偏差。我們往往把資本市場高度發達的英美金融體系等同于現代金融體系。對德國金融體系的以上描述與英美金融體系差異如此之大,以至于我們不自覺地將其置于現代金融體系之外。實際上,類似于市場經濟體制的多樣性,內嵌于市場經濟的現代金融體系必然也具有多樣性。一旦超越金融產品、金融結構和金融制度的層面,將視野擴展到整個經濟系統,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本源出發,就會發現現代金融體系本質上是適應現代化的金融體系。德國是業已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其金融又在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舉世公認的積極作用,我們并沒有太多理由認為德國金融體系不是現代金融體系。
德國金融體系在諸多方面區別于英美金融體系。比如:過去40年,面對席卷全球的金融化浪潮和金融機構私有化浪潮,德國置身事外,保有大量公共銀行,宏觀杠桿率與主要發達國家出現“大分流”;二戰后,德國的貨幣金融和房地產市場保持了高度穩定,未發生房地產泡沫和大的金融危機;等等。從與其他發達國家流行趨勢相悖和與英美金融體系迥異的特質中,我們概括提煉出德國金融的七個謎題,即反金融化之謎、反私有化之謎、“大分流”之謎、“大穩定”之謎、“大逆轉”之謎、融資DIY之謎和協調性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