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孩子的傳統文化課(全4冊)
- 田玉彬
- 1226字
- 2021-07-19 18:11:45
寫在前面的話
致親愛的小讀者
親愛的小讀者,在這里,我先給你講兩個小故事。
一個是我的親身經歷。
有一年,我在蘇州聽一位年輕的琴師彈琴。她彈的是古琴,琴聲像溪水一樣流動。我安靜地坐在對面聽著,手撫在膝蓋上,大氣也不敢出。陽光照進屋內,光線中微塵浮動。琴案上有一小盆“綠草”,有一會兒,我覺得那叢植物似乎也在聽。
一曲終了,我說:“真好!”
我的贊嘆是真誠的,也是拘謹的。真誠是因為真的喜歡那琴聲,而拘謹,是因為不知道怎樣說出琴曲的意蘊。
琴師微微一笑,素手輕撫琴案上的那叢植物,要我湊近去聞。
“真香?。 蔽艺f。
“這是蘭草?!鼻賻熭p輕地說。
啊,原來蘭草的清香那么好聞!
這位琴師雖然年輕,卻因熱愛古琴、修習傳統文化,而有了使人敬愛的品格。她不忍心見到別人不安,于是,像是不經意似的,借蘭草轉移了話題,好讓我不致陷于窘境。
“眾器之中,琴德最優”,這是“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在《琴賦》中寫的話。那次聽琴的經歷,讓我對這句話有了些許體悟。
另一個小故事出自《莊子·逍遙游》,叫“列子御風”。列子是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據說,他能乘風飛行。
話說,當初列子練成御風術后,請眾人觀看他的仙術。那天刮著大風,列子趁著風“嗖”地就飛上了天。在天空中,風吹著他的頭發和衣帶,飄飄揚揚,好不瀟灑。就這樣,他在眾人的仰望中酷酷地飛走了。
可惜,風總有停的時候。列子飛著飛著,沒有風了,他就落在了地上。他苦苦地等風再來,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一點風也沒有。沒有辦法,他只好獨自走回去。御風飛行,一會兒就飛出老遠,可是走路回去呢,需要十天半月!長途跋涉后,列子的頭發也不飄飛了,衣服也汗臭了,整個人灰頭土臉,一點也不酷了。
你覺得列子的御風術怎么樣?在我們凡人看來,也還不錯,是吧?會飛總比不會飛強。但莊子卻認為不怎么樣。在他看來,別說列子的飛行還依賴風,就算他想飛就飛,也沒什么了不起,因為人的行動自由只是初級自由罷了。
這兩個小故事都與傳統文化有關:一個關于人的修養,一個關于人的自由。有修養的人,幸福感會多一些;追求自由的人,人生會更有意義。正因為傳統文化有這兩大好處,所以我寫了《給孩子的傳統文化課》這套書。
說到“傳統文化課”,我心中總會燃起一堆篝火。我想象自己是原始先民,白天出去采集果實,夜晚就在火堆旁給大家分享我的“收獲”。我喜歡的“傳統文化課”就該是這樣的,與篝火相伴,既有理想的光明,也有人性的溫暖。而我的分享,不只是分享知識的果實,也是呼應最原始的好奇,傳遞最重要的經驗。在這個意義上,傳統文化課不是選修課,而是必修課,它與我們成為怎樣的中國人有關。
數千年來,我們積累的文化成果非常豐厚,我滿懷熱愛、精挑細選,用簡單的語言將關鍵部分講給你聽。我還特意為你做了什么呢?我用了很多古畫來配合講述,使傳統文化不僅聽得懂,還能看得見。我甚至還虛擬了兩只小狗的形象,一只小狗蠢萌蠢萌,一只小狗古靈精怪,說不定什么時候它倆就會冒出來發表對文化的“高見”,讓你開懷大笑,或大吃一驚。
你會不會喜歡這套書呢?我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