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自殺心理危機干預
  • 惠淑英 姚杜純子 楊潔編著
  • 4592字
  • 2021-07-23 18:01:30

二、自殺心理危機干預的專業理論基礎

心理學家亞諾希克(Janosik)將危機理論概括為三個不同的水平,即基本危機理論、擴展危機理論和應用危機理論。

(一)基本危機理論

基本危機理論最早由林德曼(Lindemann)和坎普蘭(Caplan)提出。林德曼從親人死亡所產生的哀傷反應過程中對心理危機進行了現象學上的闡述。很多人經歷喪失,并沒有特定的病理學診斷但卻表現出癥狀。林德曼認為這是人們在失去親人后產生的哀傷反應,是一種正常的、暫時性的心理現象,通過短期的心理危機干預技術治療就能得到較好的效果。這些正常的哀傷反應包括:一是時常想起去世的人;二是從認知上對已故之人進行認同;三是出現內疚和敵意的情緒;四是日常生活出現某種程度的紊亂;五是出現某些軀體化癥狀反應。林德曼反對將這種哀傷反應當作心理異常或心理病態進行治療。

林德曼關心的主要是經歷喪失后哀傷的及時解決。坎普蘭在林德曼的研究基礎上對危機事件進行了拓展,將其結構擴大到所有的創傷性事件。坎普蘭認為危機本身是一種心理危機狀態,其根本原因是現實的目標受到阻礙,且用常規的行為和方法無法克服阻礙實現目標。從阻礙目標的性質上來看,危機可分為發展性危機和境遇性危機。幾乎每個人在其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危機,有自身的發展性危機,也有當下的境遇性危機。但這種危機更多地取決于個體的主觀感受,即個體在主觀上認為某一個事件威脅其安全的需要或其他特定需要時,個體就會處于危機狀態。

針對人類對創傷性事件的普遍反應,林德曼和坎普蘭的研究推動了危機干預策略在心理咨詢和短程心理治療中的使用。在他們的帶領下,基本危機理論將焦點集中于幫助危機中的個體認識和矯正因創傷性事件引發的暫時性認知、情緒和行為的扭曲。

在個人成長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發展性危機和境遇性危機。他們經歷親人去世會產生哀傷反應,經歷創傷性事件也會誘發一系列的心理反應,如果暫時性的認知、情緒和行為扭曲得不到有效調整,就可能誘發自殺心理危機。

林德曼和坎普蘭的基本危機理論為我們揭示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危機首先是主觀上的,危機也是普遍存在的。危機是一種阻礙,但也蘊含著成長。處于自殺心理危機下的個體如果能減少消極情緒和不合理的認知,增強應對能力,危機就會成為個體成長的重要契機。因此,危機是一個個體、組織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其危險中暗含著發展的機遇。

(二)擴展危機理論

隨著危機理論和干預實踐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以精神分析方法為基礎的基本危機理論沒能充分闡述使事件成為危機的社會、環境和境遇因素。在發展、社會、心理、環境和境遇等決定因素的聯合作用影響下,任何人都可能出現暫時的病理癥狀。因此,擴展危機理論在林德曼和坎普蘭的基本危機理論的基礎上,從一般系統理論、生態系統理論、適應理論、人際關系理論、混沌理論和發展理論中吸取有用的成分,來解釋心理危機反應,幫助人們更全面地理解心理危機反應現象背后的機制。

1.精神分析理論

擴展危機理論中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一個事件之所以成為心理危機,與個體童年早期的創傷和情緒經歷是分不開的,危機事件中的心理行為反應可以理解為個體無意識或過去情緒經歷的一種重現,是某些兒童早期固著的體現。該理論有助于理解個體心理危機的深層動力機制。

個體自殺心理危機的產生,勢必與其早期經驗相關。危機干預者在對自殺心理進行干預時,可以通過獲得進入當事人的潛意識思想和過去情緒經歷的機會,進而理解當事人在危機狀況下產生的心理行為反應失衡狀態。這個理論可以幫助當事人理解其在危機狀態下行為的動力和原因。

2.系統理論

系統理論的基本概念是對一個生態系統,所有的要素都相互關聯,且在任何相互關聯水平上的變化都會導致整個系統的改變。因此,擴展危機理論中的系統理論認為,危機事件中的心理行為反應不是單一個體的內部反應,而是這個個體與其他個體之間、個體與事件之間的一種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結果。系統理論強調的是系統地看待事件中的每個人,而不能單一、靜止地看待某個個體。

心理學家貝爾金(G.S.Belkin)指出,該理論涉及一個情緒系統、一個溝通系統及一個需要滿足系統,所有屬于系統的成員都對別人產生影響,也被別人影響。相比傳統理論將焦點集中于個體發生的變化,系統理論更傾向于從社會和環境的范疇,而不是從影響個體的線性因果關系來考察危機。

這種系統理論的觀點對于自殺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它有助于我們看到自殺危機事件中個體心理行為反應的整體性、關聯性、等級結構性、動態平衡性和時序性等系統的基本特征,并建議我們關注處于自殺心理危機中的個體的生活環境和他們的動態相互交往,并從中獲得有關誘因、病程、強度和解決辦法的信息。

3.適應理論

擴展危機理論中的適應理論認為,消極不良的行為、負性的思維方式和損害性的防御機制是危機長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但要改變導致危機的根深蒂固的行為和思想,不是那么容易的。這意味著要打破功能適應不良鏈,改變適應性機制和應對技巧,促進積極的思想及構筑防御機制以幫助處于危機中的個體克服因危機導致的失能,并向積極的功能模式發展。

自殺心理危機干預的主要任務是打開原有的適應不良行為模式,將適應不良行為糾正為適應性行為,并建立積極的防御機制,從而幫助自殺心理危機中的個體順利渡過危機,實現成長。

4.人際關系理論

擴展危機理論中的人際關系理論認為,危機的關鍵之處在于人們在危機事件中失去了自我評價的能力。在危機事件中,人們將自我評價的標準外化,人們的信心主要來源于他人的正性評價。因此,危機干預的關鍵之處在于幫助當事人重新獲得自我評價的控制權,人們只有樹立戰勝危機、自我成長的信心,才能不斷提升能力應對危機。

處于自殺心理危機中的個體,在很大程度上會存在認知偏差,認為自己成了別人的負擔,這個世界沒有自己留戀和牽掛的人或事,或者自己沒有任何存在價值;也會存在自我評價的外化,即喪失了自我評價的能力,當外界未能給他們所期待的正性評價時,會加重他們的自我否定和負性情緒,增加自殺風險。因此,在自殺心理危機干預中,危機干預者的開放、誠信、共享、安全、無條件的積極關心、準確的共情和坦誠,能有效地幫助處于自殺心理危機中的個體增強個人自尊,從而幫助他們重拾對自己的信心和對危機解決的信心。

5.混沌理論

擴展危機理論中的混沌理論認為,危機中的混亂狀態不在于混亂,而在于未知的、不可預測的、自發的規律。人們總以為危機都是混亂無序的,其實混沌并不隨意,仔細考察之后就會發現其規律。

混沌理論認為反常的、出乎意料的行為可能在可預測的系統中發生,相對較小的事件可能導致自殺行為。自殺危機事件看起來情況似乎很復雜、很混亂,危機結構中所有復雜的點和線好像都不能完全描述潛在的和連鎖的危機模式,但仔細分析以后會發現,這些模式提供了危機爆發后有關大環境的信息及這些動態系統之間和其對總系統的潛在影響。當處于自殺心理危機中的個體開始意識到他們沒辦法通過原有的思維模式或前期經驗來解決面對的困難時,緊急混亂狀況就會進入一個自動運行的模式,通過自發的探索性嘗試來應對這個危機,進而在危機中誕生一個新的系統。

6.發展理論

擴展危機理論中的發展理論認為,在人生的不同發展階段中有不同的發展任務,階段的過渡是至關重要的。在生命的特定階段,未發生和未完成的發展任務會累積起來并引發問題。由于個體的需求與社會的要求和期望發生了沖突,個體不能順利、完整地進入人生的下一階段,于是就可能導致潛在的危機。當一個外部的、環境的或情境的危機遇到預先存在的發展危機時,內部的和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就會令人崩潰。

發展理論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了自殺心理危機背后的發展性原因,即當個體無法成功駕馭其生命發展階段時,會變得多疑、內疚、孤僻且遲鈍,直到他們再也無力應對,就可能選擇自殺作為出路。因此,在自殺心理危機干預的過程中,可以激勵當事人不斷完善人格,減少潛在的發展性危機,削弱危機性事件的心理影響,降低自殺風險。

(三)應用危機理論

心理學家布拉默認為應用危機理論包括三個方面,即發展性危機、境遇性危機和存在性危機。在布拉默的基礎上,詹姆斯從生態理論的視角又提出了生態危機。

1.發展性危機

發展是人生的主題,埃里克森將人的一生分為八個發展階段,每個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發展任務。在人生正常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突如其來的改變和角色的變化都會使個體產生一定的心理反應,這些事件如果超出了個體的應對能力,則會出現個體性的發展性危機事件。

對一個人而言,入學、畢業、工作、結婚生子、晉升、退休等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有些人在這些重要的人生節點上可能會出現心理危機反應,嚴重者會出現自殺心理危機。雖然,發展性危機是人生成長中正常存在的普遍命題,但是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發展性危機都是獨特的,不同的個體即使遇到相同的發展性危機事件,因為其潛在的心理機制不同,他們產生的心理反應也不盡相同,因此必須以獨特的方式進行評估和處理。

2.境遇性危機

境遇性危機是指個體遭受了一些個人無法預測和控制的罕見境況或不同尋常的遭遇。因此,境遇性危機一旦發生,幾乎所有個體都會出現心理危機反應,甚至自殺心理危機反應。這些事件通常包括重大自然災害、交通意外、恐怖襲擊、綁架、強奸、突發的疾病和死亡等,具有強烈的創傷性體驗的特點,相關事件中個體的情緒反應劇烈,造成的結果嚴重。通常來說,區分情境性危機和其他危機的關鍵在于它是隨機的、突然的、震撼的、強烈的和災難性的。

3.存在性危機

存在性危機是指個體因思考一些重要的人生問題帶來的內部沖突和焦慮,如活著的目的、學習的意義、自我的價值、社會的責任、自由與紀律、奉獻與承諾等。這種存在性危機可能伴隨著領悟、懊悔,也可能伴隨著一種壓倒性的、持續的感覺。如果一個人一直覺得自己的生活或工作是毫無意義的,這種空虛永遠無法以有意義的方式來填補,那么他的自殺風險就會增加。

4.生態危機

生態危機是指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使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受到威脅的現象,是生態失調的惡性發展結果。這些危機包括自然現象中的環境危機,如洪水、地震、暴風雪、泥石流、干旱、火災等;生物學的生態危機,如流行性疾病、核泄漏事故影響等;政治方面的生態危機,如戰爭中的戰俘問題或難民危機等;經濟方面的生態危機,如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等。生態危機有其發生和發展的過程,這種危機在潛伏時期往往不易被察覺,但危機一旦形成,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難以恢復。

應用危機理論幫助我們厘清了常見的危機事件類型,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自殺心理危機事件背后的心理學意義,有利于指導我們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

(四)折中的危機干預理論

目前,危機干預的理論研究已逐漸從任務導向轉向操作導向,主張采用兼容并包、博采眾長的方式,將各種理論和方法很好地結合起來,根據危機個體的需求選擇最適當的方式。折中的危機干預理論是指從所有危機干預的方法中,有意識地、系統地選擇和整合各種有效的概念和策略來幫助危機個體的理論方法。

在開展自殺心理危機干預的工作中,首先,應該批判性借鑒各種干預理論和方法,將所有系統中的有效成分,整合為具有內部一致性的整體,指導干預工作實踐;其次,應該參考所有相關的理論、方法和標準,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制訂個性化干預方案;最后,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在干預實踐中,對各種理論指導下取得干預實效的方法和策略不斷地加以驗證,確保個性化的干預方案取得最大成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市| 平和县| 垦利县| 三河市| 揭西县| 宁波市| 永仁县| 九龙县| 资中县| 纳雍县| 饶河县| 通江县| 东乌珠穆沁旗| 汝州市| 安阳市| 简阳市| 博白县| 湘西| 微山县| 墨江| 安阳县| 大余县| 新泰市| 西畴县| 南康市| 酉阳| 永修县| 松阳县| 武汉市| 长武县| 长寿区| 永新县| 师宗县| 夏邑县| 弋阳县| 海门市| 广丰县| 西吉县| 永善县| 东丰县| 永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