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生活中的覺察和選擇

你根本不理解我。你從來不肯聽我說話,不是嗎?

我怎么會又一次犯下這么愚蠢的錯誤?我好像永遠不會汲取教訓。

我不知道該怎么做,有太多的選擇了。

他就是個蠢貨。他只關心他自己。

讀到這些話時你有何感受?如果讓你站在講話者的立場,你注意到自己的身體產生了什么感覺?你是否感到緊張僵硬?你是否感到焦慮、悲傷、憤怒或困惑?如果你確實出現了這些感受,也不足為奇。上面每句話雖然針對的是不同問題,但都涉及了某種評判。每句話都代表一定程度的錯誤溝通、斷開連接或責備。沒有人喜歡被評判,哪怕是被自己評判。此外,這些話都沒有點明產生緊張和誤解的根源,因而無法給出清晰的、解決這些令人不快的問題的方法。

現在讀一讀下面這些話,它們依次對應上面的話。下面每一句話都充分表達了講話者的想法和感受。

我感到很沮喪。我記得我當時不是這么說的,我真的認為準確理解這一點很重要。

這是我今年第二次忘記還信用卡賬單。我討厭交滯納金,我真希望自己能更細心地處理個人事務。

看到有22種不同的課程符合要求,我感到不知所措。我想知道我該參加哪一個。

我很生氣。我的室友剛才洗澡洗了25分鐘,現在一點熱水都沒有了。我真希望他能更體貼別人!

當你讀到第二組話時,產生的反應可能完全不同。你是否感到更加放松、安心?你是否發現自己更能理解和欣賞對方,尤其是你會了解每個講話者想要的是什么(準確、細心、明確和體貼)?你是否發現自己更愿意了解講話者的期望,更愿意和他們相處?

后面這一組話的每個講話者都對自己的感受負責。講話者不再進行評判(這樣做往往提供不了多少信息),而是清楚地描述了是什么困擾他們、他們有何感受以及他們想要的是什么。

這兩組句子展示了我們將在本書中探討的實踐問題:怎樣拋棄評判?怎樣表達自己的感受才能夠使對方更好地傾聽和關注各方(包括我們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這屬于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NVC)實踐,也稱為慈悲溝通實踐。[1]我們為你介紹這些實踐時,也會提供一種看待這個世界和人際關系的新方式。它對于實現個人之間和群體之間的和諧相處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書中介紹的溝通工具及其隱含的世界觀是相互支持、彼此促進的。它們共同培養出同理的心態和意識,支持我們以慈悲的態度看待世界并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人類的共同特性

采用非暴力溝通的做法,我們檢驗了人類的共同特性。作為有機生物體,我們都有大量生理需要,包括食物、空氣、水和休息。我們需要衣服和住所來保持舒適和遠離自然災害的侵襲;我們需要相信自己可以抵御疾病和其他身體傷害;我們也需要溫暖、接觸、親密關系,還有溫柔、關心和性表達。

除了生理需要,還有很多其他品質和價值觀也是人們希望體驗和表達的,比如誠實和正直;集體感和連接;空間權、自主權和選擇權。我們大多數人都很重視(至少在某些情況下很重視)效率、效益、進步和安心。還有其他很多需要如果能得到滿足,也會為我們的幸福做出貢獻,比如對秩序、美和意義的需要。還有其他數十種品質,如相互關系、陪伴和體貼,可視為人類的基本需要。

在自己的生活中,你重視的是什么,一生想要信奉的是什么,尤其是與別人有關的方面?也許你重視善良、關心、體貼、自主權,以及決定你生活方式的自由。也許你同樣重視自我表達、權力和責任。也許你還重視尊嚴、理解、誠實和信任。還有其他幾十種價值觀也都是你可能會關注的。仔細想一想,如果人生中完全不存在這些品質,那么生活會非常艱難,就像獨自穿越干燥的沙漠。這些品質幫助我們充實地生活,經歷完整的人生。

現在停下來想一想。想一下你的家人、朋友、同事以及街頭與你擦肩而過的路人。他們之中是否有任何人不喜歡我們上面提到的各種品質?世界上是否有人不喜歡食物、水、溫暖、住所、體貼、關心、支持、放松和尊重?這一切都是所有人欣賞和渴望的東西,無論他們生活在哪里或者推崇哪一種文化。盡管人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滿足了這些基本的通用性需要,并在不同時間和不同環境中體驗需要得到滿足的過程,但毫無疑問的是,這些需要是我們都有的。這是我們在這本書中反復探討的一項主題。

我們有那么多共同點,為什么還會有分歧、誤解和沖突

毫無疑問,人們一致認同我們每個人都有需要。這一點是最簡單的部分,應用這一認識創造出更慈悲的世界,則是個更加復雜的過程。我們怎樣才能以我們喜歡的、符合我們價值觀的、與我們想要的生活一致的方式,來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怎樣才能堅信,每個人的需要,包括我們自己的需要,都能得到滿足?那么,問題就來了:如果我們有這么多共同點,為什么我們還會經常遇到分歧、誤解和沖突?

這就是我們在這本書中探討的問題,我們根據兩項基本原則對此進行研究。第一項原則是,如果我們與別人出現意見分歧或者感覺彼此的連接斷開了,那是因為我們想要滿足那些共同需要的方式不一致,以及特定情況下我們對要做的事情看法不一致。如果我們希望與其他人重新建立連接、解決沖突,就要首先確定自己希望采取這些方式背后的需要是什么。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真正傾聽并理解彼此,關注每一個人的需要。只要能做到這一點(這正是本書中希望實現的目標),我們就能自由尋找到更令人滿意、彼此一致的新措施。事實上,只要相關各方都感受到有人愿意傾聽他們的意見、重視他們的需要,往往就能從根本上逐漸形成實現相關各方共贏的措施。

第二項原則是,與他人的幸福有連接并為之做出貢獻是人類的本能行為,這種行為本身就能帶來內心的滿足。如果我們愿意相信這第二項原則,找到滿足每個人的需要的方法就變得更加容易。各方共贏的解決方案對我們來說屬于超級大獎。

為他人的幸福做貢獻

你是否對第二項原則感到懷疑?如果是的話,請你在自己的人生實驗室里試試看。現在花點時間回憶一下,你上一次為他人的幸福做出貢獻是什么時候。也許是你為迷路的人指路、教孩子做作業、好好照料你的寵物或是幫朋友跑腿辦事;也許你在別人需要你陪伴時認真傾聽他的訴說;也許你講了個笑話,讓聽到這個笑話的人一整天都充滿了樂趣和創造力;也許你向另一個人表達了感謝、愛或者欣賞之意。

現在想一想,在你通過這些方式為他人做出貢獻時,自己有何感受。當你回憶那件事時,你注意到自己體內出現了什么感覺?你感覺怎么樣?也許你會覺得溫暖和心胸開闊,有一種喉嚨、胸口或四肢舒服極了的感覺;也許你會感到快樂、平靜、滿足或安心;也許你享受著一種充實、和平、完整的感覺。從這項練習中可得出一項非常重要的結論:這些感受是當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時我們體驗到的典型感受。由此我們知道,為他人做出貢獻是人類最基本、最迫切的需要之一,也就是說,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會感到開心。我們所有人都渴望為生活做出貢獻,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和美好,從而使所有人獲益。

現在想象一下,如果你認識的所有人都能體驗到你剛才的感覺,如果世界各地的人都能更多地體驗到滿足人類的需要后所產生的這種感覺,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我們的日常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如果大家都認同每個人的需要都很重要,將會發生什么?溝通和決策會出現怎樣的變化?人們對于分歧和誤解一般會有怎樣的反應?我們的工作方式會有何不同?我們的鄰里、集體和學校會怎樣?

考慮到當今世界中有多少人的需要還沒有得到滿足,甚至有多少人相信自己的需要無關緊要,我們就可以想象這個世界會是什么樣子以及如何運轉。怎樣才能保證每個人的需要都會被人們關注和認真考慮?

非暴力溝通可以創造豐饒的生命

非暴力溝通模式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藍圖(幾十年來,該藍圖已在全世界范圍內經受住了考驗),讓我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和周圍的世界里創造豐饒。

這種方法是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創造出來的,他十分關注一個基本問題:是什么導致人類有時候喜歡深入連接、慈悲對待彼此,而有些時候則缺乏慈悲,甚至表現出厭惡和蔑視?馬歇爾小時候就目睹過這兩種情況。他目睹了20世紀40年代底特律種族暴亂時有很多人被殺,也看到了很多慈悲的行為,包括他叔叔精心地照料年邁的老人。

他希望能理解慈悲之心,并學習如何培養這種品質,于是他向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等人學習心理學。完成學業之后,他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下應用自己的觀點,很多環境中充滿了暴力和沖突,包括身體方面和制度方面的。他在與幫派、囚犯、公司和其他組織機構一起工作時,創造打磨出的非暴力溝通模式,現已應用于促進理解與合作,解決世界各地不同群體之間的沖突。

你會發現,非暴力溝通的應用存在無限可能。非暴力溝通技巧可以促進自我覺察、與他人建立連接,同時也有助于做出決策、居間調解、評估需要。非暴力溝通在會議中也有作用,它能使每個人在相處時都感到自己被包容了、真正參與了。你在本書中學到的實踐(馬歇爾·盧森堡無數次直面沖突核心的成果)能夠改變你的體驗。這些實踐可以幫助你活出自我,建立與他人的良好互動關系,包括家人、老師、同學、同事以及其他與你有著親密關系的人。

聽上去很棒,學起來也并不難

非暴力溝通的原則并不難理解。你會看到,這個模型包括四個基本步驟,可以縮寫為“OFNR”:確定觀察結果(observations),找出與某個特定觀察相關的感受(feelings),根據你的感受體會相關需要(needs),為了滿足需要提出請求(request)。然而,要想學習這種新的溝通方式,你必須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成為一個初學者。首先,這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了解你自己,相信為了“真正的你”(以及你所有的感受和需要),你有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可以貢獻出來,傳遞給他人。

要學習非暴力溝通,關鍵在于實踐。學習溝通技巧不同于學習歷史或數學,因為溝通技巧不僅僅是一些原則或理論,你要將它融入日常生活中。只有將非暴力溝通應用到你的生活中,你才能看到它是怎樣起作用的,從而對它產生信心。實踐非常重要。在本書中你能找到很多練習幫助你實踐,而且所有的練習都可以反復進行。當你再次練習時,可以考慮另一種你希望改善或加深理解的情況。

在閱讀這本書學習非暴力溝通的過程中,你也可以記錄日志。你可以做些筆記,記下你自己的見解、一些觀察練習的答案以及對自己一些互動行為的評論。你可以研究一下自己做出的選擇,或者你感興趣的、想要理解或者改變的行為。你也可以重新記錄、重新處理以前的一些情況,如果當時的你未能實現自己希望的連接、覺察或效果的話。

當你前往另一個國家旅行時,對于該國語言,即使你只會幾個詞也很有用。同樣,雖然把非暴力溝通融入你的生活中需要時間,但只要你愿意著手去做,立即就能從中獲益。僅僅是學習體會感受和需要,即前兩章的主題,都能產生很好的效果。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信心不斷增強,你會發現自己逐漸能夠有效應對最具挑戰性的人與事。

關于本書的措辭

因為我們希望同時指代男性和女性,并且讀起來簡潔方便,所以在本書中,我們不使用“他”來指代某個人,而是使用第三人稱復數“他們”。

本書有兩位作者,當我們中的一位提到自己的經歷時,會使用第一人稱單數“我”。如果你感到好奇,想了解具體是哪位作者,那么可以大致了解一下兩位作者在本書中會予以敘述的個人經歷:簡·馬蘭茨·康納住在華盛頓特區附近,她在本書中提到的故事描述了非暴力溝通怎樣影響她與女兒和前夫的互動,以及她在曾經教過書的大學里的經歷;戴安·基利安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本書中介紹了她騎自行車、教授非暴力溝通和調解夫妻關系、與她的母親對話時進行的非暴力溝通實踐。

關于本書措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方面是:你可能會注意到我們經常說“我現在想要”而不是“我想要”,或者“你現在感覺”而不是“你感覺”。這是因為我們的感覺和需要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發生在這個特定時刻。例如,如果我們說“你感到快樂嗎?”意思可能是你始終感到快樂。我們知道其實并不是這樣,所以我們用“你現在感到快樂嗎?”這種說法來強調當下的這一事實。在非暴力溝通實踐中這是一種常見做法;你會看到,經典模型都遵循這一慣例。

開啟旅程

現在,是時候開啟這段旅程了,目標是為你的生活和你周圍其他人的生活帶來更多的理解、慈悲和滿足。后面十章的內容將為你全面介紹非暴力溝通的原則和實踐,引領你走過這段旅程。

在第一章中,我們向你介紹一種看待這個世界的新方式,并開始全面探索人類的感受。第二章是關于生命的根源——需要的,需要始終伴隨著我們。在第三章中,我們將向你介紹同理心的力量,探討如何整合覺察到的感受和需要。第四章探討評判與觀察的區別,以及清楚客觀地觀察和描述我們自己和他人的經歷是多么重要。

第五章討論了提出請求產生的力量,能夠最大限度地確保需要得到滿足。第六章討論的是一種重要的工具——自我同理心。在第七章中,我們探討了憤怒這種激烈的情緒。第八章描述了在不可能對話的情況下怎樣保護性使用武力。在第九章中,我們學習表達贊美和感激而不是進行評判。最后,在第十章中,我們將探討怎樣把非暴力溝通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中,包括這一模型的口語化(不標準的)實踐。

我們的目標和愿望是,這本書能夠啟發你了解并培養出一些品質,一些你一生中最希望獲得的品質。通過學習非暴力溝通的技巧,你將體會到不斷加深的連接:與你自己、你的同事和朋友、你的愛人、你所在的集體以及這個世界之間的連接。


[1].?有些人也喜歡將NVC稱為真誠溝通或協作溝通。非暴力溝通這個術語是從甘地使用的梵文單詞ahimsa翻譯而來,字面意思是“愛的行動”或者“惡意消散后產生的力量”。這些定義來源于http://www.mettacenter.org/definitions/ahimsa,此網址也給出了關于這些概念的進一步闡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唐县| 大英县| 岳普湖县| 页游| 铁力市| 交口县| 高密市| 晋州市| 文昌市| 彩票| 栖霞市| 封开县| 宁武县| 浪卡子县| 巫山县| 平南县| 区。| 前郭尔| 嘉义市| 建阳市| 延安市| 瓦房店市| 礼泉县| 惠来县| 莒南县| 霍林郭勒市| 甘孜| 武陟县| 壤塘县| 枣强县| 盱眙县| 黄大仙区| 淄博市| 西昌市| 华蓥市| 宁阳县| 遂平县| 岑巩县| 镇巴县| 子洲县| 涞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