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群策群力
- 青青志
- 辰鉥
- 4547字
- 2021-11-13 09:06:00
李維軍的結婚后,單位眾人注意到陳英發副縣長出入曹縣長辦公室幾番后,就被調到隔壁縣當縣長了。陳英發走了,眾人議論紛紛,說他這回的“東風”又借得準確無誤。
李家莊子老少人們雖然經過多年努力且想盡了辦法,還是沒有壓住李家光彩的重新綻放,而且綻放速度非常之快。而令他們無法理解的是,為什么現在他們的孩子有吃有喝有學上,卻沒有一個孩子出人頭地的?沒有一個孩子讓他們挺起胸脯的,不要說在李家莊之外,就僅僅在李家人面前提提精氣神也行?。?
長子的位置,在世家大族中一向舉足輕重。在李家莊子的男女老少看來,作為長子的李維軍做到了李家對他期望的高度。李家終究沒有在村子里眾人泛濫的唾沫星子下淹沒,而是相反,又崛起于眾人眼前,讓村里其他門戶嫉恨不已。但是從前欺壓他們的人,現在只能暗暗咬牙,痛罵李家的小兔崽子越來越出息了。只是村里人再罵的時候,已不敢如從前敞開嘴巴隨心所欲。他們收起嗓門,悄聲發狠:好事兒居然又落到這家臭財主頭上去了。這不是讓昨天的黑黑心財主死灰復燃了嗎?有了長子的帶動,李家后邊幾個孩子也差不了了。
李家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有了可以依仗的姻緣在背后支持。不僅三弟每日坐收漁利,李維軍的大妹也來到城里,在效益最好的服裝廠做工人。只有二弟堅持在家,用外人對他的形容是:那老二,腦袋進水了,所以不開竅,否則他也可以到城里謀一份讓李家莊子人人垂涎三尺的城里工作做做。就連李維軍的小妹李維娟,也不在鄉下上學了,她的哥哥把她轉到了城里一所最好的學校繼續讀書。
李家子弟們光鮮亮麗的去了城里,回家面對本村人,以不屑一顧回報村里人昔日對他們的無微不至的“恩惠”。村里人看到李家的蒸蒸繁榮,想套套近乎,面對冰冷的臉面,很不情愿的退縮,心里憤憤這個死而復生的李家又出現了耀眼光芒。
按照習俗,李維軍結婚后需回李家莊子祭奠已逝的長輩祖宗。他們回李家莊子的清晨,天空下去了小雨。雨不大,路面打濕一層,很滑。好在他們一行人的車足夠馬力,不懼打滑。但是,他們一路上看盡了風雨中滑行的行人和車輛。在一處轉彎處,斜坡前,停排了長長的車輛隊伍。一輛農用拖拉機在艱難的爬坡,但是一到至高點就車輪打滑,不隨人愿的退了回去。路邊上一群人替拖拉機捏著一把汗。
李維軍每次看著車行至至高點,心里就忍不住喊:加油!加油……
然而拖拉機還是沒有爬過斜坡。所有焦急等待過路的人一起給拖拉機出謀劃策,甚至有人去路邊撿石塊鋪墊車轍。經過一番討論后,退到平地的拖拉機又繼續攀爬,前去幫忙推拖拉機的人陸陸續續奔過去……
李維軍也想過去推,但是終究沒動。他忍不住喊出來:
“加油!”
路邊隔得遠的行人,看著艱難爬坡的拖拉機也跟著李維軍喊:
“加油!”
李維軍聽著聲聲緊張的“加油”聲,看著拖拉機終于不負眾望,爬上斜坡駛走了……看著拖拉機晃動著,越來越遠的影子,他驀然覺悟,平生所喊的“加油”中,只有此次最為貼切。
一路顛簸,回到李莊子,進了李家大院,李維軍沒想到自己結婚,竟然會得到全村人的登門祝賀。村里每家每戶都有人來了。破爛的大院迎來了李維軍記事以來唯一的一次人聲喧囂。盡管入門的人笑容滿面,但是李維軍看著他們還是那么陌生,笑得隔閡又僵硬。出于對自己的尊重,他盡量禮貌的回應他們的笑臉和祝福。
而更令李維軍想不到,他的婚姻不僅引起李家莊子人對他們一家人態度更大的轉彎,就連幾乎不上門的親戚也走動起來了,其中包括一直跟他們疏離的大姑媽一家。
二姑媽和三姑媽一家都來一起上喜墳不足為奇,很少能見到的大姑媽竟然帶著表兄弟姐妹們也來了,但是沒見大姑夫來。
大姐一家第一次到李家來。李民源見到他們老少一群,頗為激動,想起大伯母臨終前的話,深感愧疚。他覺得是自己沒有興旺這個家,才致使大姐這門親戚遠離。
李家兒女見大姑媽已是老太太一位,滿面蒼老的皺紋。她微笑著的遞了個紅包給李維軍,說:
“大侄子,你給我們家帶來了個好頭,好樣的!以后這些小的就都拎起來了。我們李家終于重新揚眉吐氣了!”
她說著就抑制不住情緒哭了起來。眾人忙寬慰她,她心情平穩一點兒,邊哭邊繼續道:
“大侄子,別怪姑媽這些年冷淡不往來!你們困難,我都知道,可是我那里也不好過。每次上墳經過家院,我也想進來看看,可是解決困難的辦法又沒有,想幫也幫不到,我害怕彼此看見了更難受;再者,看見一堆破爛,想想當年,心里承受不住……”
李民源聽了老淚縱橫。二姐三姐也哭了??匆娎罴医愕芩娜丝蕹梢黄qt星也哭了。但是她很快止住了淚。勸慰丈夫和姑姐們:
“孩子大喜的日子,哭什么,快都不要不哭了。”
李維軍見一家親戚如此情形,他先覺得好笑,旋即陷入了沉思:大姑媽的話,他覺得簡直就是在狡辯。她甚至到李家莊子上墳都不入他們家的門看一眼。多年后,這道門內有人有出息了,他們,他們的子女,甚至孫子孫女都來了,滿面笑容的對著他……現在,這個大院里不殘破,恢復原來的模樣了嗎?今天,她帶著兒女子孫來了,難道是因為她能幫助李家了嗎?既然同樣不能,為什么愿意來了?因為親情?親情是什么?家里困難時,二姑媽三姑媽雖然偶爾回來,但是也不過是交流耕田種地,來往瓜果蔬菜……也許親情就是一根血脈線,連著,但是日子還是各過各的,各靠各的。是否有親戚會錦上添花或者雪中送炭,都像買彩票中獎靠運氣一樣。即便是運氣好,也還是要靠自己……
夜里,他想著曾經熟悉的李家莊子的山水溝壑和面目神情全非的張張人臉……他,輾轉不眠,凌晨起床,悄悄的獨自走出家門,來到村頭。
深秋的時節,涼爽的空氣挾裹著晨霧悄然涌動,晨曦的微光灑在村邊的土路上。他感覺不到昔日走在這條路上的沉重,卻也沒有覺得輕盈,而是沒了感受,僵硬感覺的體會不到了任何感受。他邊走邊想象祖上昔日的血雨腥風,也想象著祖上曾經的繁花榮華。他漫無目的的走著,天色漸漸明晰。東邊的地平線上越來越亮,太陽就要出來了。
太陽從地平線上展露容顏,頓時金光萬道,明亮的光輝傾瀉下來,被遼闊的草地承接起來。地上的草已然失去夏天的盎然生機,草兒的葉尖和生長較久的老葉兒都已泛黃,但是綠色依然是主題旋律。陽光照射下來,衰敗的草葉兒間頃刻間剔透的閃亮起來。看近處,大大小小的晶瑩的珠兒閃爍著七彩光芒,散落在葉尖泛黃的草棵上。望遠處,青青黃黃的地面上勻稱的粉妝晶瑩。路邊的楓樹葉子泛著斑斕的紅色,昭示著秋天的絢爛多彩并不亞于春天的百花爛漫。
他走到路口,看到路邊被人折斷的桂花樹枝??粗θ~凌亂滿地,他感嘆:樹大招風折,花香引人損!村民總把所謂的好東西搶搬到家里,不管需要不需要,斷然不能讓其自然存在或者為他人所獲,他不確定這是不是人窮怕了的后遺癥。
他繼續前行,看著野外熟悉的景色,內心曾經多么痛恨這里,然而現在卻有些貪戀這里,貪婪它的靜謐和厚重。他站在田埂上,內心質疑自己真的結婚了嗎?為什么一點結婚的喜悅心情都沒有?倒是結婚的光環帶來了無限的得意,無論在鄉下的李家莊子里,還是在城中單位內。放棄高思任,選擇曹廣文,不就是為了這個得意的光環嗎?既然如此,現在還強求什么呢?
雖然回來祭祖,李維軍也只能先祭奠李家的老祖輩和女長輩們,至于老爺爺、爺爺等男長輩們,他和父親在山里找了幾圈,仍然沒見到墳墓。他仍然不罷休的找,向父母提出,趁著這次回來祭奠,他要把男長輩們的墳墓全部遷回李家的祖墳地來,并且到時把葬在河灘的女長輩們的墓也一起遷回去。父親聽了老淚縱橫,他多年背負的重擔終于有人和他一起分擔了。如果順利找到,他還可以就此卸下這從出生就被背負起的沉重包袱了。
李民源感嘆自己肩頭多年的責任終于有卸任的希望了,他心情激蕩得整夜合不上眼,早上三四點鐘就起床,在院子里轉來轉去,琢磨新的一天該去哪里找那些男長輩們的墓。他等到長子起床,一起吃了飯,就出發去山里查找臨時墓地。但是一天兩天過去了,三天四天又過去了,還是沒找到。他們向附近的村民打聽,村民熱情相告,甚至不少人主動幫忙一起去找。
這天,天陰沉著,空氣溫潤,風時張時弛,似乎要下雨了。已經連續在山里轉了兩個小時了,李維軍走到一棵松樹下,手臂撐在樹干上,站在松樹下休息。地上鋪著松針,嗅著陣陣松香,舉目四望,到處山石雜草,不見什么墓地。背后有人走過來的聲音,他回頭見李福發轉過來。李福發看見他站著觀望搜尋,就連忙解釋道:
“這里不用看了,我已經一步一挨著找了兩遍了!”
“辛苦你了!天好像要下雨了,今天就到這兒吧!”
“好好!我已經跟村里人說了,讓他們在家沒事的人都出來幫忙,一起找找,就當爬山玩了?!?
“你費心啦!”
“這有什么,不過是跑跑腿的事兒!”
村民為巴結李維軍這位李家莊子走出來的干部,都不遺余力。他們都希望自己能第一個幫忙找出來墳墓,這樣就有恩于李家了。那么日后有求于李維軍之處,他必然不會踢皮球。他以后高高在上,只要他發一句話,還有什么事辦不成功。即便他不會幫助他們什么,當年大家伙處處為難李家的怨柄,也因此而應該不會被翻出來清算了??傊?,熱心幫忙不會是壞事。參與尋找墓的人越來越多,以致后來成了一個長長的隊伍。他們每天都隨著李家人奔走各個荒山間。
李民源看著這么多人跟著他們,幫助他們,內心惶惑。他目睹長子在人群中馬首是瞻的神采,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權力是這么微妙的東西,也許自己當年真的不應該執意復員回來……回來一家子受了這么年的苦,還是沒有找到墓,如果生前不能找回父親和爺爺等人,這輩子完全就是白忙活了。
但是,連續多天,村里所有人的熱情傾注找墓竟然都毫無結果。李維軍疑心父親記錯了,父親很小的時候來看過,早就忘了吧。他讓父親再好好想想,看看有什么當年留下的標記或者參照物。李民源沉著臉,怎么也想不出有什么是可以作為當年參照的,標記倒是有,就是伯母等人反復提及的簡易墓碑,數量相當大的墓碑??墒?,這些天,他們誰也見到過。
白白的找了一天有一天,李民源也越來越不住氣了,他心里又發慌起來,自己已經漸漸上了年歲,如果還不能找到,過些年哪里還能有氣力漫山遍野的找他們!雖然兒子可以繼續找,但是如果他完不成,有什么臉面見奶奶她們。他努力回憶從前拜祭的地方,反而更加模糊。他越找越上火焦心,兒子卻越找心不在焉。以致后來李民源看見兒子每天出來,就是游山玩水的態度。無論認真與否,他們都沒找到,不要說墓碑,連一片木板也沒見到。他們究竟在哪里呢?李民源默默的在心里瞑思苦想。李家莊子人甚至附近村落的人也在心里焦思苦慮。
早上,李民源坐在飯桌前,呆望著冒著蒸汽的飯菜,無心吃早飯。他眉頭擰得緊緊的,正想和兒子商量一下今天外出找尋的路線,卻聽兒子先說:
“我請的假就要結束了,今天上午出去轉一下,下午我就得回城里了?!?
“唉——”李民源想說什么,卻什么也沒說出來,長嘆一口氣。
雖然李維軍回城里了,李家莊的眾生為了討好他,依然有意無意的繼續幫李家找墓。畢竟其他方面想伸手獻獻殷勤,李家也不需要。只是幫忙找墓,是可以被這一家接受且歡迎的要事。村里人沒事聚在一起議論紛紛,除了交流找墓的心得外,大家更擔心找不到墓,李家會報復他們曾經對他們的羈絆。
墓究竟哪里去了?眾說紛紜:有人猜測讓土匪給遷走了。聽到這么說,眾人都否定,說土匪帶去那么多死人,吃飽了撐的也不會干。土匪沒遷走墓,那會不會是平了墓?這一說法不少人認為有可能。還有人說前些年鬧騰會不會是讓別村給遷走或者平了?這一說法也被否定。因為如果鬧騰的人破壞了那么一大片墓,絕不可能信息一點兒都傳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