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從“城”到“市”

今天的石岐城無疑是中山的城市之根、城市之心,但在香山立縣之初,石岐城則被稱為“鐵城”。

石岐孫文東路正對的月山公園門口有一段古城墻,城墻高約5米,長約32米,既無城樓,也無烽火臺與箭眼,只有數株高高在上占據城頭的古榕與青苔靜默地記得那段800年前的歷史,這就是石碑上刻著的“鐵城東門城墻遺址”。

《香山縣志》和《陳氏族譜》記錄著這段故事,也揭開了縣城選址“鐵城”的原委。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朝廷詔準香山設縣。立縣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為這昔日以漁鹽業為生的島嶼,建造一座稍稍像樣的縣城。城址選在何處?當然是經濟比較發達,居民相對集中,具一定規模,而且發展前景較佳的地點。

為此,鄉紳的爭論非常激烈。有人主張在石岐(當時稱文順鄉)建城,有人主張在中山環城鎮庫充和中山三鄉鎮雍陌建城。面對眾議紛紛,一時不能解決。當時主持筑城的陳天覺進士主張把城建在石岐。各方最后協商采取稱土比較的辦法,即在體積相同的一堆土中,以泥土重的為貴,取其堅實之意。各地取土時,陳天覺暗將少許鐵沙趁人不備混入了石岐的泥土中,結果稱起土來,石岐的泥土最重,最后大家同意把城址定在石岐了,所以后人稱石岐為“鐵城”。

石岐古城新貌

陳天覺主持確定了建城的總體規劃:城址定在石岐山以東、蓮峰山以西、庫充河以北、岐頭涌以南的平原地帶;城門設置,除按方向取名外,還各有其名,分別為啟秀門(東門,今孫文中路月山公園處)、阜民門(南門,今民生路與民族路交界處)、登瀛門(西門,今民族路與孫文西路交界處的西山寺下)、拱辰門(北門,今拱辰路與太平路交界處榕樹頭附近)。陳天覺還捐糧數千斛以作建城之資,之后捐重資于蓮峰山麓建學宮一座,又為開創香山縣文化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在香山立縣之后長達17年的時間里,朝廷根本沒給新建的香山縣選派縣令,只是指定陳天覺暫以寨官身份“署理”。陳天覺這個無名無份的“縣令”,一代理就是17年,連同立縣前以寨官身份管理香山鎮,一共在香山島上當了27年行政首長,這也是香山有史以來行政首長連續任期最長的紀錄。

從香山島到鐵城,陳天覺為中山奠定了一個城市的基礎,完成了今天中山城市精美的雛形。由此肇始,中山城市歷經870年開枝散葉,已由最初的20多公頃繁衍發展為如今的1800平方公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南县| 泽普县| 精河县| 景宁| 务川| 长子县| 望奎县| 商河县| 江永县| 灵璧县| 沽源县| 丘北县| 蓬安县| 威海市| 邢台县| 沈阳市| 邢台市| 习水县| 福州市| 东乌| 辰溪县| 阿克苏市| 彩票| 无为县| 贞丰县| 安新县| 宜良县| 固阳县| 东辽县| 大余县| 六枝特区| 科技| 牡丹江市| 天峨县| 洛川县| 绥中县| 苏州市| 齐齐哈尔市| 崇州市| 特克斯县| 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