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秋,風輕云淡,陽光不燥。趁著秋意尚未轉涼,妻子想要出去游玩。我便放下手上工作,陪她去洱山看了紅豆。
洱山不是名山,周邊也沒有大川江澤,可以說是名不見經傳,也因此鮮被人知。但在洱山山麓下,有著一大片紅否杉樹,密集成林,向洱山南麓延伸數十里。這片紅杉林平日里與諸樹無異,無非就是枝葉稠密,深綠盎然。但倘若是夏去春初之際,可就別有一番景致了。
我和妻子在石板路前停車,接下來的路可就要步行了。這條由林工開辟出來的路很長,直達林深處,最后可由此登頂。那里我曾去過一回,有一座規模不大的閣樓建筑群。登斯樓,可攬勝城市景象,風景倒是壯闊。但城市畢竟喧囂,看久了也就興致缺缺了。
山路寂寂,不見人蹤。有些路段被參天樹木的繁蔭覆蓋,陽光鮮能透過葉隙篩落,晦明不定,仿佛日昏之時,給人以一種悄愴幽邃之感。印痕斑駁的青石板路似是訴說著它那古老的運命。越至深山處,我越不懷疑或許能看見一頭花色斑斕的鹿。李白寫:“林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或許也是這一模一樣的深山場景吧?
突然,一道鷓鴣聲從林深某處擴散開來,打破了原本的萬籟寂靜。而隨著緩緩前行,視野也豁然開朗明亮。
眼前是一大片紅豆杉林,向南麓天邊延伸,無邊無際。樹上簇簇紅豆,紅艷似火,離遠看很容易誤以為是鮮花怒放。紅豆也落滿地面,靜靜待在漆黑濕潤的壤土里,格外炙眼。我看過許多山麓下的紅杉林,卻沒有一處能夠與洱山的媲美。洱山的紅豆是那種嬌艷欲滴的紅,表面光滑,泛著淡淡光澤,就好像一件玲瓏精美的玉器。
其實紅豆杉所結的紅豆是有毒的,也就是說它和我們素日里食用的紅豆有著霄壤之別。
古人對于紅豆是有著特別情愫的。他們把它稱作“相思豆”,以此來寄托長相思之情。于是紅豆也就成了文人詩作中的常客。這其中以王維的絕句為最佳。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而紅豆之所以被寓以相思,是有一個故事的。
相傳漢代,有男子背井離鄉,遠戍邊關,經年不歸。他的妻子日夜登皋遠望,望穿秋水,盼其歸來。她的相思之淚流盡,齊出血淚,滴滴鮮血落到地上,最終變成顆顆玲瓏紅豆。紅豆在土壤里生根發芽,逐漸枝葉稠密,形成一大片紅豆杉林。可那位女子等待至死,也未能等到丈夫的來歸。
才思敏捷,八叉成韻的溫庭筠,詞風秾艷精致,就曾為此寫下一句詩。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妻子撿起一顆灑落在土壤中的紅豆,攤開在手心,驚喜道:“看!像不像是小小的糖葫蘆?”
我啞然失笑,真是被她的可愛想象折服了。古往今來,能把紅豆和糖葫蘆想到一起的,她可能是第一人。
我和妻子由南麓登山,石板路宛宛轉轉,在一顆漆黑的老古柏下忽然岔出一條小徑。這條小徑很破舊,兩邊低矮不齊的灌叢肆意生長,已有些要將其埋沒的趨勢。不同于青石板路,小徑是由碎石鋪成的,看上去有些隨意潦草。我來洱山不下五次,從未發覺過它。它的幽邃神秘仿佛有某種魔力,趨勢我踏步而入,進行一場未知的旅途。
妻子和我自然不肯放棄這次探險的機會。起初,這條小徑還灑落明媚陽光。但隨著逐漸深入,低矮灌叢變成了參天柏樹,陽光難以滲下,環境幽暗。四周寂靜,就連深山的鷓鴣聲都消逝得無影無蹤了。踩踏碎石發出的聲音響亮清晰,窸窸窣窣。在這種幽閉晦暗的環境下,其實是有些滲人的。
我和妻子繼續前行,但一顆被攔腰撕裂的巨大柏樹擋住了前方的去路。很難想象,到底是何種力量,竟能將這么一大棵粗壯的柏樹生生撕斷。難道是狂風?但不能僅此一顆遭遇不幸吧?但除此之外,我真的想不通還有什么能將此事做成了。
前面的路愈發昏暗,卻始終不到盡頭。妻子有些怯生生,已經不太敢繼續往前走。我也在考慮,畢竟入山太深了,或許應該返程了。
就在我猶豫不定時,后面突然傳來一陣細碎腳步聲。然后有兩道身影拐入眼簾,是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夫婦。
老夫婦看見了我和妻子,先是驚訝一聲,然后笑著問道:“也是來看鼠鞠草的?”
于是我和妻子打消了返程的念頭,和這對老夫婦一起緩緩前行。
不知不覺,這條幽邃小徑,終是有了盡頭的跡象。碎石逐漸消失,前面灌木叢出現一道充滿光亮的豁口。
那是很寬闊的大山坡,綠草茵茵,腳感舒適,如羊絨毛般柔軟。鼠鞠草遍布滿山坡,隨風而動。此時未值花期,看不到馮至所寫的白色絨毛的可愛花朵。它的花期有兩次,一次是暮春,一次是初秋,花開之時,漫山遍野都是盛開的金黃。這種蔚為壯觀的絕美景色,甚至毫不遜色北美大草原的粉黛亂子草。
我斷然是不知道洱山還有這種地方。本以為名不見經傳的洱山只有紅豆和樓閣建筑群值得拜訪。我敢斷定,來過此處的人不會很多。洱山就已經游人寥寥了,何況是藏匿山深處的此地呢?
我和妻子坐在草地上,沐浴著和煦陽光。不遠處,那對老夫婦相互依偎而坐,眺望遠處風景。一切都是如此美好,風也溫柔,輕輕拂過茵茵草坡。就如馮至所寫,“隨身帶來的紛擾都變成深秋的黃葉,自然而然地凋落了。”
日暮時分,見證了此處極美的日落。天邊粉霞尚存,我和妻子心滿意足,和那對老夫婦告了別,開始返程。
“兩三年來,這一切,給我生命許多滋養。”
“路入南中,桄榔葉暗蓼花紅。兩岸人家微雨后,收紅豆,樹底纖纖抬素手。”
下次來時,一定要作個閑人,滿山玲瓏,盡收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