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超導重塑社會經濟:區塊鏈創新理論與實踐
- 王春暉主編
- 516字
- 2021-07-07 15:59:00
思考與啟發
1.區塊鏈為什么不等同于虛擬數字貨幣?為什么虛擬數字貨幣難以脫離“割韭菜”的實質?
2.國家加密數字貨幣(DC/EP)為什么并不是區塊鏈的應用?
3.在什么意義上,區塊鏈不是貨幣的理想技術基礎?
4.為什么區塊鏈從一開始主要是一場社會經濟實驗而非技術精英小圈子的狂歡?
5.如何理解中心化權益機制在社會演化過程中占據主流的必然性?基于區塊鏈發展區別于中心化權益機制的分布式權益機制的理由是什么?為什么中心化權益機制與分布式權益機制必須并重?
6.怎樣理解信用中介所起到的構建信任通道、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為什么一些信用中介必然會逐漸演化為壟斷角色?為什么區塊鏈技術系統并不是消滅這種委托信任而是發展區別于中心化信任的新型信任模式并與中心化模式共存?
7.為什么無論在社會治理、貨幣政策等方面,“去中心化”都是理論上說不通、實踐上行不通的烏托邦妄想?
8.為什么自上而下的公鏈模式不可能為社會經濟組織和過程廣泛響應?為什么說,公鏈模式是一種類似“華盛頓共識”主導下的“休克療法”,可能是一種破除舊壟斷達成新壟斷的圈套?
9.區塊鏈自身孕育的自下而上生態演化的精神內涵究竟是什么?
10.為什么區塊鏈在實體經濟會有且應有更廣闊應用前景,而并不是一種天然屬于金融行業的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