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情人」——梁靜茹
是一個新名詞,用來形容那些如同情人一樣,卻并未成為情人的關系。這個詞匯能概括很多感情中單向付出的狀況:一方情到濃時,傾其所有;而一方不為所動,習以為常。你身處于愛情的旋渦之中,只顧凝望那份不完整、不屬于自己的情感,是不是忘了,不說拒絕也是一種殘忍。
“類情人,最怕是太認真,小心維護一種單純,揮霍過曖昧的青春?!边@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但是只聽一次就開始了單曲循環,歌里的詞總是那么容易入心,尤其是在深夜聽到這首歌,不免會有些情緒。
也許我們之間的經歷更像這首歌吧,只是曖昧的存在。
“解決失戀的最好辦法是新歡和時間?!毕嘈拍切┥類圻^的人一定能體會到那種失戀帶來的痛苦,也能體會到靠時間過渡戀情的過程有多難熬,可是匆匆選擇新歡,對我而言,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對下一個要陪伴你的人或許太過不公平。其實在一起的日子,他也未必了解我,他甚至不知道我有多少個夜晚凌晨站在窗邊吹著冷風,也不知道我在每次他加班的日子都會等他回來,哪怕到凌晨。失戀以后大家總在我不回消息時候擔心我出事,連附近有人跳樓都會和我說“乖你有事沒事多和我們說說話,別不吭聲,我怕你想不開,你為什么又不回消息,你在干嘛呀,我們以為你出事了。”我忽然意識到,天哪,我是怎么樣的狀態在大家眼里成了這樣一個內心脆弱的人,那段時間聽到最多的話是“你是個好女孩是他不值得”
“其實你真的是個好女孩,是我不配。”
我不理解,既然好為什么要分開。后來也就特別討厭別人和我說這句話,就好像我活該好,就應該被辜負,為什么呢?我們這類人不會死纏爛打,不會追問分手的原因,不愛的原因,不會要求對方一定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反而希望他好?;蛟S,就是這樣的“好”才會讓對方更問心無愧投入下一段戀情。
或許是機緣巧合,或許是因為憐憫,才會遇到那個“類情人”
他是我身邊的同事,我剛失戀的時候,周圍好多朋友都在安慰我,當然他也是其中之一。我們之間,或許也是那段時間他也剛分手,彼此交流多了,會產生某些錯覺。他會不經意的留意你的動態,有事和你分享,會找各種借口約你一起玩,會在你不開心的時候逗你笑,會時不時就出現在你身邊,但始終是不說破的關系,這種曖昧的感覺讓我意識到很厭惡,而由于無感,我更是對他的行為覺得荒謬。甚至很離譜的是,有一段時間,我差點把他對我的關心和好當成“愛意”。我很容易陷入一段感情,別人稍微對我好一點,我就會覺得被需要被愛,可是后來,大家都抽離的那么瀟灑,而我,卻陷入其中。于是,我提了離職,迅速從有他的環境下撤了,我怕他再對我好一點,我會當成可笑的“愛意”。
我瀟灑的離開了那座城市,重新開始社交圈子。
感情這種事情很容易當了真,或許對方只是因為寂寞,因為需要“新歡”。而我不愿意做那個新歡去過渡任何人的感情,所以寧愿離開。
不屬于自己的情感,是不是忘了,不說拒絕也是一種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