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讀

三度空間,立體連接,雙線深分,流量互通

環境變了,一切都得變。

環境變化有多快,營銷變化就有多快。

2010年之后,互聯網快速發展,傳統營銷只能觸達B端,互聯網能夠觸達C端。傳統營銷落伍了。

2016年之后,電商平臺流量枯竭,流量成本急劇上升,營銷視角再次轉移到線下。畢竟,線下社會零售商品總額占據約3/4份額。

電商平臺急于打通線上線下,于是提出了新零售,想從C端觸達B端。

一批轉型的傳統營銷人提出了新營銷,想從B端觸達C端。新營銷從2017年提出基本分析框架,不斷實踐,于2019年提出了操作體系——立體連接。

立體連接的核心是:三度空間打通,BC一體化,從而實現流量互通。

新概念

立體連接的新營銷落地操作體系,形成了一系列有別于傳統營銷和電商、社交電商的新概念。

三度空間。線下、社群和網絡,三個商業空間。

三位一體。商業的三個主要環節——認知、交易和關系,三位一體。即認知即交易,交易即關系深化,關系背書降低認知門檻。

立體連接。打通線下、社群和網絡三個商業空間。

流量互通。線下、社群和網絡的C端用戶,可以在三個空間自由轉換。

雙線深分。線下深分即深度分銷,線上深分即B端通過KOC的放大,觸達海量C端用戶。

BC一體化。傳統深分觸達B端,電商平臺觸達C端,立體連接打通B端、KOC和C端,BC一體化。現在也有人提出CB一體化,這是新零售的提法,即從網絡空間(C端)進入線下(B端)。

場景體驗。場景體驗是新營銷的起手式,是打通B端和KOC的核心環節。目的是形成強關系、強認知,實現KOC的關系讓渡。

KOC密度。KOC是連接B端和C端的中間環節,是打通三度空間并實現增強連接必不可少的環節。KOC本來是強關系,但KOC一旦形成密度,即具備媒體屬性,具備打造品牌或IP的傳播基礎。

新店商。又稱線上線下雙店。雙店,即線下門店、線上云店。云店不同于微商城之處,在于微商城是中心化的,云店是品牌商或連鎖店主導的分布式線上店。

渠道直播。有別于網紅直播和店播,通過渠道B端,順著KOC路徑,抵達C端的直播體系。

傳播密度。傳播即認知。沒有密度的傳播,就如同毛毛雨迅速被蒸發。傳播形成大眾認知,需要足夠大的傳播密度。高密度傳播形成對目標受眾的交叉覆蓋。廣告的不斷重復是傳播密度,IP的內容快速裂變也是傳播密度。

關系讓渡。讓渡即出讓、讓與、交付。常用于權利讓渡、價值讓渡、利益讓渡等。本書強調KOC關系讓渡。KOC有C端強關系,通過場景體驗,B端與KOC形成強關系、強認知,足以讓KOC自愿把自己的強關系為B端為用,即為關系讓渡。

三度空間

傳統營銷有兩個空間:一是大眾傳播鏈,主戰場是大眾媒體,如電視、報紙;二是渠道交易鏈。在中國營銷形成了兩大驅動力:一是依托大眾媒體的品牌驅動;二是順應渠道的渠道驅動。

互聯網的出現,不僅僅是創造了另一個商業空間——平臺電商。同時,社交媒體的繁榮又創造了一個新商業空間——社交電商。

于是,中國出現了三個商業空間——傳統渠道、社交電商、平臺電商,分別依托于線下、社群和網絡,即商業的三度空間。

網絡,更重要的是實現了認知、交易和關系的一體化,都在網絡平臺實現。

三位一體

把商業歸納為認知、交易和關系三大環節,這是施煒老師提出的商業極簡結構。

品牌、IP、口碑都屬于認知。廣告、內容、體驗等屬于認知內容表現形式。

無論是渠道交易還是網上訂單,都是交易的不同形式。

關系,即認知與交易各方的關系。關系有助于認知和交易的展開。

傳統營銷在認知、交易環節表現為:主流認知模式(大眾傳播鏈)與交易(交易物流鏈)分享。但是,交易與交付一體。

互聯網時代的商業表現為兩個特征:

第一,認知即交易、交易即關系,關系塑造新認知。即認知、交易和關系,三位一體。不但在平臺電商、社交電商等單一空間表現為三位一體,而且在三度空間,認知、交易和關系可以瞬間完成空間轉換,可視為三位一體。

第二,交易與交付分離。比如O2O即為線上交易,線下交付。

立體連接

平臺電商出現以來,雖然商業出現了三個空間,但三個空間是相互封閉、各自獨立。雖然不少傳統企業開始做平臺電商、社交電商,甚至有獨立的App,但在企業內部是相互分割的,團隊、產品各自獨立。

三個商業空間相互封閉,保護了平臺商的利益,但流量成本快速上升,線上成本已經超過線下。

現在,三個空間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未來線上份額雖有提升,但基本格局不會有大的改變。根據2019年的數據,線下:平臺電商:社交電商=74:22:4。(注:電商交易統計一般包括社交電商,社交電商的統計比較難)

電商份額上升放緩,流量成本上升。同時,線下企業希望改變被動局面。于是,我們提出了打通三度空間的設想,并且付諸實踐,效果不錯。

怎么表述打通三度空間的商業狀態?經過討論,施煒老師提出立體連接比較合適,即把線下、社群和網絡打通,形成一個整體商業體系。

三只松鼠的創始人章燎原2020年10月在一次演講中,把線下線上打通稱為“新護城河”。他認為,“未來三只松鼠的商業模式是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內循環,加上在整體供應鏈上實現研發、原料、生產和物流的外循環。”

“內循環主要為線上線下的融合。線上營銷行為建立起消費者對品牌和產品的認知,并在淘寶上產生成交額,但很難盈利。純線下企業則很難觸達消費者。目前,純線下或純線上的企業很難做,且線下和線上又很難把利益打平,所以未來只能是線上線下融合,提升線上線下的銷售業績,形成融合的決策力。另外,還要結合微信平臺,建立起品牌的私域社交群,形成線上線下和私域的內循環模式。”

章燎原講的內循環,就是立體連接過程中的流量互通。

三個關鍵詞

怎么實現三度空間的立體連接與三位一體?在實踐中,我們探索出一套模型,核心是三個關鍵詞:場景體驗、KOC密度、線下線上“雙店”。三個關鍵詞,其實是三套運營動作。

(1)場景體驗

體驗在立體連接中的重要性,一言以概之:體驗是立體連接的起手式。起手式是亮相的第一個招牌動作。

認知形成有兩種模式:一是品牌模式、IP模式,統稱為“高密度傳播模式”,以海量的傳播影響用戶認知,這種模式適用于C端;二是體驗、口碑模式,稱為“高認知強度模式”,定向體驗,一次認知,長期覆蓋,這種模式適合B端、KOL、KOC。

在立體連接環境下,B端、KOC是流量互通的關鍵,要求認知能夠達到關系讓渡的程度,遠超C端認知強度。品牌、IP這類高密度主要適用普通C端。因為B端和KOC的人數并不多,而且是定向關系,場景體驗是適合B端和KOC認知模式。

場景體驗不同于產品品鑒之處,就是品鑒往往把產品孤立起來,讓品鑒者理性。場景體驗,關鍵在場景,其次才是體驗。場景,就是讓產品回歸消費時的生活形態,讓產品融入生活。比如可口可樂,品鑒時是一回事兒,而在麥當勞場景則是另一回事兒。場景有時間、空間、人物關系、情節、情緒。讓KOC做場景體驗,有助于KOC情感化。這是讓KOC形成高強度認知,并且樂于傳播的重要手段。

(2)KOC密度

B端與C端如何連接?如果只是B端的C端用戶線上化,那么線上線下就是“零和游戲”。我們希望從B端到C端有放大效應,KOC的價值就是BC一體化的中間放大器。

KOC之所以引起重視,就是因為圍繞KOC形成了用戶強關系,這是KOC的天性。但是,強關系是KOC的個人資產,不會無緣無故被他人商業化利用。那么,怎么才能讓KOC的“關系資產”被利用呢?一定是關系利用本身有助于關系增值。這個時候,KOC就會讓渡關系。

我們認為,優秀產品的場景體驗,恰好是KOC關系讓渡的有效方法。

前面講過,KOL是媒體屬性,KOC是渠道屬性。但是,當KOC達到一定密度時,就會形成KOC關系的交叉覆蓋。傳播過程中的交叉覆蓋,KOC的渠道屬性就演變為媒體屬性了。即KOC本來是順著關系路徑定向傳播的,但KOC達到一定密度時,就會形成高密度覆蓋。

在渠道直播中,我們提出過一種模式:百店聯動,千群共振,萬人直播。其實,就是KOC渠道屬性變媒體屬性。渠道屬性變媒體屬性,就會形成認知的無差別覆蓋,私域流量匯集成公域流量。

(3)線下線上“雙店”

無論是品牌商還是經銷商搞立體連接,最終一定要在終端店實現“雙店”交易。傳統商店只有線下店,立體連接生態下,傳統門店要變成“雙店”交易,即一個線下店,一個小程序云店。或者沒有線下店,只有云店。這類終端稱為“新店商”。

“雙店”,必須有“雙客情”和“雙貨架”,形成“雙流量”。

“雙客情”,一類客情是依托門店的商圈客情,這是傳統客情;另一類客情是通過KOC放大,沒有商圈半徑限制的客情。

“雙貨架”,一類是門店貨架,因為門店面積有限,貨架SKU數量有限,門店SKU以高頻商品為主;另一類是線上SKU,線上SKU可以與線下相同,更多的是不同。線上貨架空間無限,SKU不受限制,阿里電商的所有SKU近億。因此,線上SKU可以是低頻、高價值商品。SKU數量增加,勢必增加資金占用,線上商品也可以采取線下交付、前置倉交付、總倉交付等多種交付形式。

三段式互通

線下、社群和網絡三度空間,不是一次打通,而是分三段打通。

線下、社群和網絡三度空間,對應的主體是什么?分別是B端、KOC和C端。

打通三度空間,其實就是打通B端、KOC和C端,即B→KOC→C。三度空間是抽象的,主要是具象的。這樣就比較好理解打通三度空間了。這么講,可能就比較好理解了。

第一段互通:打通B端和KOC。打通B端和KOC的工具是場景體驗。如果直接從B端到C端,雖然也能打通,但沒有放大效應。現在很多人把私域流量搞成了微商的翻版,就是想直接從B端進入C端。

KOC有強關系,怎么才能讓KOC的社群為B端所利用,即關系讓渡利用場景體系形成強認知,這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段互通:打通KOC和C端。對KOC價值的發現是立體連接的關鍵。KOC不是小型版KOL。KOL是媒體屬性,KOC是渠道屬性。KOL有影響力,KOC有強關系。

只要場景體驗讓KOC形成了強認知,從KOC到C端是自然過程。只需要正常利用KOC社群即可。當然,單個KOC的連接能力有限,但當KOC達到一定密度,比如一個縣100個KOC,就形成了針對C端的高密度覆蓋。因此,單個KOC是渠道,KOC密度就具備媒體屬性。打造品牌或IP,靠的就是傳播密度。

第三段互通:打通“雙店”。“雙店”,即線下門店、線上云店。“雙店”,連接的是B端和C端。

三段式打通,先通過場景體驗,形成B端與KOC的強關系、強認知;再通過KOC社群的放大,高密度KOC的交叉覆蓋,通過推送云店,最后把B端和C端連接起來。

上述過程,既是連接過程,也是認知傳遞過程,還是用戶放大過程。所以,立體連接不是簡單的線下線上用戶轉移,也不是簡單地增加私域流量,而是增強連接、關系強化過程。

流量互通

三度空間,線下體驗可以形成強關系、強認知;社群空間可以關系讓渡,增強連接,高頻交互;網絡空間有便利推送、方便下單的優點。

立體連接,不是簡單的技術連接,而是要達到流量互通的目的。流量互通有兩個含義:

第一,認知、交易和關系,可以根據需要在三個空間任意分布。

立體連接,就是一個經營主體,在傳統渠道、社群和網絡空間游刃自如。認知、交易和關系在三度空間的縫隙銜接、轉換。比如在線下建立關系,在社群完成認知,在網絡形成交易。在三個空間無縫轉換,可以充分發揮每個空間維度的優勢,做到流量費用低、交易便利、關系穩固。

第二,可以引導流量在三個空間維度轉換,即流量互通。章燎原把三度空間稱為內循環,就是品牌商可以自主引導流量,與平臺控制流量不同。

雙線深分

快消品營銷,深度分銷是基本功。分銷到終端(B端),終端就是渠道的終點。卒子過河拱到底,繼續往前拱,技術上有障礙。所以,傳統營銷一直是B端思維。

電商去中間化,直接觸達C端(用戶端),B2C或C2C。互聯網企業一直是C端思維。在電商快速發展期,C端思維比B端思維有優勢。

當三個空間的基本格局已定時,發現商業最大的份額仍然在B端。于是,B端想進入C端,觸達用戶;C端想進入B端,占據更大的份額。兩者都遇到極大的障礙,既有思維障礙,也有技術路徑障礙。比如懂C端的人要想進入B端,快消品行業必須懂深度分銷。平臺的C端靠技術路徑實現,B端靠人鏈路徑實現,兩者差異很大,融合難度很大。

立體連接,絕不是僅僅打通三度空間那么簡單。具體操作過程,我們稱之為雙線深分,既有線下的深分(B端),又有線上的深分(C端),還有線下線上的相互轉換。

線下深分早已實現,線上深分如何實現?B端連接海量C端,技術上不難實現,但商業價值并不大(超級IP除外)。即便是電商平臺,用戶的品牌黏性極差,靠的是平臺生態的黏性。立體連接是品牌商立場,品牌商形成生態的難度很大。因此,只有靠強認知、強關系形成黏性。解決黏性的方法,也是線上深分的路徑,即順著KOC的路徑做線上深分,然后通過線上云店實現交易。所以,線上云店只是交易平臺,順著KOC的線上深分才是流量路徑。

做透與打爆

“線下做透一個店,線上打爆一個縣。”這是立體連接非常有效的兩個操作要點,簡稱做透和打爆。

圍繞線下門店做透,其實是做好三件事:

一是門店場景化。門店不再是單純的售賣場所,而是進入社群和網絡空間的起點。

二是發現KOC。KOC既是用戶,也是進入C端的放大器,或者說是消費商。

三是KOC場景體驗。KOC本來有C端強關系,做透就是要求把KOC的強關系讓渡給門店。因此,要通過場景體驗讓KOC形成強認知、強關系。

圍繞KOC打爆,同樣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要有KOC密度。單個KOC是渠道,一群KOC是媒體。

二是通過體驗和內容,讓KOC自發傳播。注意,一定是自發傳播,不是現在流行的拉群、發紅包、1元搶購等。

三是在區域形成C端交叉覆蓋,達到C端高密度認知。

做透,形成KOC高強度認知,強關系變現;打爆,形成C端高密度認知,弱關系變現。

滾動與轟動

立體連接要執行落地時有三大策略:單店滾動、區域滾動和全國轟動。

滾動策略,就是成功打造一個門店或區域,然后再向其他門店或區域滾動發展。其特點是短期內在單店或小區域高密度飽和攻擊,即做透、打爆。特別適合中小企業快速啟動單店或區域市場,比如市縣市場。相比傳統線下滾動策略,立體連接的做透打爆周期更短,滾動速度更快。

全國轟動策略,互聯網早期適合超級IP打爆,比如江小白、元氣森林等。直播的興起,除了帶紅一批頭部直播網紅,還有一些傳統渠道深厚的企業能夠全渠道動員,比如格力董明珠在2020年6月18日開展的“渠道直播”,就是打通傳統渠道(B端),并進入C端的轟動性策略。

最后

三度空間→立體連接→雙線深分→流量互通,這是本書基本的邏輯體系。

三個關鍵詞,是立體連接的核心動作。

營銷數字化,則是立體連接基礎上的營銷升級。有了線上店,用戶即可在線,才有數字化。

本書有大量的新概念,以及不為大眾熟悉的商業邏輯、商業模式和操作方法,初期閱讀可能有障礙,各章節均給出導讀。導讀是內容的邏輯指引,也是章節的內容歸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莲县| 钦州市| 鄂托克旗| 陵川县| 化州市| 五家渠市| 泗洪县| 施秉县| 武清区| 德清县| 苏尼特左旗| 甘肃省| 南岸区| 喀喇| 新昌县| 北安市| 合水县| 湘阴县| 常熟市| 城口县| 腾冲县| 延吉市| 壶关县| 青田县| 阜新| 广昌县| 彰化县| 法库县| 华安县| 延川县| 西丰县| 梁山县| 江华| 民乐县| 曲阜市| 鄢陵县| 大埔县| 临沂市| 昌江| 宜春市|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