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當車
齊國國王莊公帶領部下出門打獵,馬車還沒有走動,莊公就發現有一只螳螂擋在車前,而且還特意舉起前腳,準備和他的馬車車輪子搏斗。莊公沒有想到,這樣小小的蟲子也敢于擋在巨大的馬車前面,心里非常佩服,于是就問車夫:“你知道這是什么蟲子嗎?”
車夫對此非常了解,他直言相告:“這是螳螂,作為一種常見的蟲子,它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平時遇到前面有什么東西攔著,往往只懂得前進,而不知道往后退。它們很少會估計敵我雙方的實力,直接輕率地迎敵,并且從來不知道畏懼。”
車夫的描述充滿了對螳螂的鄙夷,但是莊公似乎并不那么想,他感慨地說道:“如果這種蟲子是人的話,那么必定成為天下聞名的勇士啊。”為了表示自己的敬意,他命令車夫不要直接軋過去,而是調整馬車頭的方向繞開了它。
莊公為螳螂讓路的事情很快傳播開來,這個時候,天下的勇士都覺得莊公是一個懂得尊重勇士、愛惜人才的人,跟在他身邊肯定會大有所為,因此紛紛投奔了他。
寓言出處
這則寓言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人間世》。
寓意感悟
“螳臂當車”在這里是褒義詞,螳螂成了莊公眼里無所畏懼的勇士,但是從這個成語演化之后的含義來看,已經變成了一個貶義詞,螳螂也成了高傲自滿、不自量力的象征,螳螂被指代為一些由于缺乏自知之明而敢于挑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人。螳臂當車體現的是一種缺乏清晰定位下的魯莽挑戰行動,挑戰者由于缺乏自我認知,一味逞強,往往會遭遇嚴重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