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最愜意的生活,莫過于閑暇之余品一口香茗,繼續我們的探秘和發現之旅——
文明探源之旅,千年傳國古槐樹之72
幸運之門不會無故開啟
人生,就像一次路途遙遠的旅行,蕓蕓眾生,無一不是各自沿著夢想的方向,懷揣著殷殷的希望,背負著趕場的行囊,負重前行。
在遭遇謊言過后,在萬般無奈求助無門之時,在漆黑的夜晚,在迷失了方向的異鄉的十字路口……你有沒有這些似曾相識的絕望感受?
又是一股什么力量,讓你因禍得福最終走出困境?
還是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開頭還需敲門磚。
還沒理出頭緒的路子,總是千頭萬緒,讓人無從下足。
所以,人的一生,總是在不停地嘗試、探索、甚至是摸著石頭過河。
當然,這些嘗試和探索,有些或許對了,有些或許錯了,時間久了,就如同匯入江河湖海的雨滴,一點點累積成了經驗的海洋,而當一條條的經驗變成文字記錄在冊,經驗,也就變成了固有的文化知識。
事實證明,在各行各業中,只有掌握了行業中的核心知識的人,才有機會走在行業的前列。
假如,你只是為了討生活,為了養家糊口,如果你沒有營生的能力和知識,有時盡管你也很努力,甚至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辛苦,但有時生活的擔子卻絲毫不見得輕松。
與人交往,總少不了禮尚往來,如果你有求于人,那個人也很樂意地幫助了你,這說明你對他來說還是一個值得幫助的人,但假如你事事有求于人,這樣別人就會因此厭煩你,到了你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別人就會懶得理你。
有時候,歷盡千辛萬苦儲備的知識,往往輕易得不到應用,但更多的時候,需要某些方面的知識的時候,總感覺不夠用,所以要想取得某些領域的成就,就必需未雨綢繆,掌握必要的一技之長。
人在未成功前的努力,總是孤獨的,就像蘇秦掛六國帥印之前,雖頭懸梁錐刺股發奮學習,卻仍舊混得衣衫襤褸食不果腹,以至于遭家人百般嘲笑戲弄。
姜子牙80歲的時候還懷才不遇,偶遇文王輔佐武王伐紂時,又遇上極端惡劣的天氣,在那個信奉占卜之說的時代,這得有多大的魄力才能戰勝鬼神之說,力攬狂瀾于功敗垂成?
韓信倘若不忍受胯下之辱,不在生活貧困迫不得已時接受漂洗絹絲為生的婦人的接濟,不去忍受這許多的暫時之屈辱,忍受一時之寂寞和懷才不遇,可能就等不到助劉完成漢代千秋霸業的時機。
當然,在挫折中忍受孤獨寂寞,最終走向成功的不止有這些,韓非子在獄中完成《說難》,老子周游列國受困于陳蔡,孫臏在受刑后完成《孫臏兵法》司馬遷于獄中完成《史記》……
有容乃大,別人表面上的風光,其實都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艱辛努力得來的,所以知識儲備、耐得住寂寞、經得起挫折、忍得住孤獨是一個付出的階段,是走向成功的必然路徑和階梯,成功的公式其實非常簡單,但為什么還有太多人失敗了?
其一,信念不夠堅定,目光短淺,迷失于眼前的小利小弊,整天誠惶誠恐,把成敗得失看得太重,看不到也不相信自己能完成目標。
其二,雖然看上去信心滿滿,但卻經不起挫折,一旦遇到挫折,非但不去查找問題的原因,還自暴自棄。其實,殊不知只要努力了,每一次的挫折,都是一種進步,與成功的距離也會更近了一些。
其三,在本該奮斗的年紀里選擇了安逸,有時候想得很好,卻下不上苦功,計劃和目標便一次次落空,如同只會吐絲不會做繭的蠶,到頭來一無所獲。
不經歷風雨,怎見得彩虹?正所謂的知識改變命運,而知識的累積,是一個艱辛的漫長的過程。假如,一個人要想在某一領域“登堂入室“,乃至登峰造極,若是沒有知識這塊“敲門磚“,就只能徘徊在外或是原地踏步了。
莊子說,萬物皆備于我矣。其實人生在天地之間,機會都是相對平等的,幸運之門不太可能專為某一個人無故打開,自己不努力,又能奈我何?自己不努力,機會來的時候,定會把握不住,眼瞅著讓機會在眼皮子底下溜走,然后愣在那里扼腕嘆息,那又有何用呢?所以說有時少一分抱怨和空想,多一些實踐和忍耐,總會有收獲成功、打開人生幸運之門的幸福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