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最愜意的生活,莫過于閑暇之余品一口香茗,繼續我們的探秘和發現之旅——
文明探源之旅,千年傳國古槐樹之60
為治病,我喝過“童子尿”
女兒愛吃可樂雞翅,但每次吃雞翅我都會說道一番,盡管全家人沒人會聽。
袋裝的翅中,大多都是那種幾十天就出欄的肉食雞,個個都是“軟骨頭”,在鍋里炒幾分鐘骨頭就像爛泥一樣松軟,小孩子之所以愛吃,也是貪圖個好咬,還有可樂跟蠔油的那種刺激味蕾的味道。
但由于從來不吃硬東西,每次換牙的時候,都是去牙科拔牙,如果不去拔牙,新牙長出來了,乳牙還沒掉,新牙和乳牙成了兩排牙,所以必須去拔牙。而我換牙時候從來也沒看過牙醫,自己很自然的就掉了,甚至在換牙其吃飯的時候,還有過不小心把牙吞進肚子里的經歷,只因為那時候每天都肯地瓜皮子煎餅,所以牙齒棒棒的。
幾十天就出欄的菜雞子,咋能跟農家院里的小笨雞想比呢。就說這母雞抱窩吧,趴進窩里一個星期不吃不喝,還要時不時地用爪子翻翻蛋,以保持溫度均衡。
待到一個星期左右,準備好水和雞糧,老母雞聽見動靜便會跳出窩來,在一頓急迫的吃喝拉撒之后,它還要打上一套非常完整的漂亮的“組合拳”。
我姥娘曾把這套“組合拳”編成了一套順口溜:走走逛逛,打打爆糠,刨刨喰喰,抖抖羽毛……我只記得前兩句,可惜后面的不記得了,吃喝拉撒再加上一套組合拳下來,僅有幾分鐘的時間,它就迫不及待地再次跑進窩里。
大概十多天后的夜晚,母親就把雞蛋拿出來用手電筒照著看看有沒有“壞蛋”,或者是把雞蛋放進盛著溫水的臉盆里,仔細觀察,好的蛋都漂在水面上晃阿晃的“游泳”,那些濫竽充數的“壞蛋”,則在那里呆頭呆腦,一動不動,甚至還會沉在水底。
挑出來的“壞蛋”,大多數都是沒有受精的,或是“閃了”的,“閃了”就是抱窩雞摟的蛋太多,落在邊上的溫度忽冷忽熱,所以就叫“閃了”,“閃了”的蛋,不僅可以煎著吃,甚至有時還拿來治咳嗽。
我小的時候有一次咳嗽的特別厲害,母親便出去打聽了個偏方,這個方就是用童子尿煎“閃蛋”,沒辦法,我只好遵照母親的辦法,用碗溺了一泡尿煎“閃蛋”吃了。
后來也不知是“閃蛋”的作用,還是童子尿的作用,反正,咳嗽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