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最愜意的生活,莫過于閑暇之余品一口香茗,繼續我們的探秘和發現之旅——
文明探源之旅,千年傳國古槐樹之39
過鬼子市,過劉黑七
小說、影視劇中的土匪,有時出于文學創作的需要,難免會或多或少夾雜了一些個人的情感色彩,甚至有些作品為了吸睛,會把土匪之流描繪成俠義忠孝之士,而最常見的表現手法,就是再兇惡的土匪也有其善良的一面,這多少迎合了大部分人的邏輯思維。
縱觀當代寫土匪最出名的幾部作品《烏龍山剿匪記》、《紅高粱》、《劉黑七》等,我還是感覺《劉黑七》這部電視劇表現得更真實一些,因為早在電視劇播出之前,就聽我奶奶講過關于劉黑七的真人真事,后來出了電視劇一比較,還真是演得跟現實的劉黑七差不多。
聽我奶奶說,解放前,遭土匪“綁票”那是常有的事,舅姥爺結婚的時候,晚上聽見有人砰砰的拍門:“開門、開門、快開門”,舅姥爺見事不好,就趕緊藏那些值錢的東西,正藏著土匪就翻墻進來了,于是土匪將舅姥爺的新家洗劫一空、連被褥都沒剩下,舅姥爺也被綁去做了“人票”。
為了花錢“贖回”舅姥爺,一家人東借西湊,還是湊不齊土匪要的贖金,最后家人背著半麻袋錢幣苦苦求情才把舅姥爺贖回來。
劉黑七在當時是遠近聞名的巨匪,有一回舅姥爺打聽到劉黑七的隊伍路過,就哭著跟他父親說:“爺,我顧不上你了,我先跑了,你多保重”,說著就帶著一家人邊跑便吆喝:“都快逃命啊,劉黑七來了,快逃命啊,劉黑七來了……”于是舅姥爺路過的村子的男女老少都加入了逃命的行列,留下的,全都是年紀大的、生病的和跑不動的。
而等到風聲過后,村民再陸陸續續回到家里。舅老爺的父親因為老糊涂了,家人回來的時候發現土匪也沒把他怎么樣,只是床上的被子不見了,過來好長時間后,舅奶奶在去柴禾垛里取柴禾時,突然在里面發現了一床被子,一看正是躲土匪時丟的那床,于是家人都說舅姥爺父親的糊涂病被土匪嚇好了。
聽奶奶說:“劉黑七的隊伍很長很長,過了三天三夜才過完……”,那時候土匪的隊伍都是步行的,他們打家劫舍,居無定所,所以才有了“過隊伍”、“過鬼子市”這一說。
“過鬼子市”,就是日本侵華的那個時候。同樣,鬼子的隊伍也是“很長很長”,而鬼子又跟土匪不同,他們所到之處,就要求村民殺豬宰羊把最好的酒菜奉獻出來犒勞“皇軍”,招待好了鬼子就不會殺人,也是為了免遭殺頭的厄運,村民們都挨家湊雞蛋、湊糧食招待鬼子,誰家出多少東西都有人做個賬目,因此就有了“過鬼子市”這一說,其實這也是免于殺頭的權宜之計。
聽我母親說,鬼子來的時候她還小,也不知道害怕,鬼子在她家的過道里躺著休息,她就來回的從他們身邊走過。
在大槐樹附近我的老家,鬼子隊伍路過的時候,有個人抱著小孩在院子里瞞著墻頭看熱鬧,這時過來一個小鬼子,他看見孩子挺可愛就走過來:“ge dou、ge dou……”(音)地逗孩子玩,我老奶奶還壯著膽子來花被(批評)他:“你別嚇著人家孩子!”
領頭的鬼子發現這個小鬼子開了小差,就過來朝他的手開了一槍,頓時,鮮血開始滴答滴答地往下流,這個小鬼子一聲也不敢吱聲繼續跟著隊伍往前走,老奶奶當時不無心疼地說:“唉,都是爹娘生的,肉長的,能不疼嗎?”
據此分析,正因為鬼子在侵華前期的這些“表現”麻木了大部分國人的心,以至于在日軍攻陷南京的時候,全城的人包括繳械的士兵,竟然極少有人反抗,他們都錯誤地認為,只要聽鬼子的就不會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