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界線:劃分金錢使用的范圍
金錢界線,是心理學家亨利·克勞德(Henry Cloud)和約翰·湯森德(John Townsend)在《過猶不及》(Boundaries)這本書中提出的概念;在很多年前,我因緣際會讀到這本書。
亨利·克勞德和約翰·湯森德提出的“金錢界線”,是指“錢包的界線”。他們比喻,金錢界線就像后院草坪的籬笆。通過籬笆,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草坪有多大、多寬;我們要在哪個范圍內澆水、施肥、修剪,不在哪個范圍內澆水、施肥、修剪。我們能分清楚什么是自己的責任,什么是別人的責任。
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草坪負責,因為那是我們的“管理范圍”。
想象一下,我們打開自己的澆水系統,卻把水灑在了鄰居的草坪上,結果過了一段時間,你自己的草坪枯萎了,鄰居家的草坪卻綠油油的。那么,這就是沒有管理好自己“界線內的東西”,失去了界線。(你的籬笆圈在鄰居那兒,還是你自己家?)
失去金錢界線,是很危險的,也很讓人迷惑。
在金錢界線之中的,就是你本來應該擁有的生活。失去了界線,你會失去你本來應該擁有的生活。
在現實生活里,如果我們動了憐憫之心,用錢幫了一些人,結果卻讓我們變得憤怒、不滿,此時,你的金錢界線就是被侵犯了。
這就好比16年前大哥欠下的卡債,實際上是他后院里的草枯萎了,他應該承擔“不澆水、施肥”的后果。結果卻是我先生踏進他的后院,幫他除草、澆水、施肥,卻分身乏術,荒廢了自己的后院。我先生失去了金錢界線,大哥也失去了金錢界線,沒有一個人為自己籬笆里的草坪負責,最終,兩塊草皮都奄奄一息。
事實上,劃清界線,不但是保護自己,更是保護別人。
不僅我們該懂得照顧自己擁有的東西,別人也該懂得照顧自己擁有的東西。筑一道籬笆,不是筑一道墻;我們互相欣賞,互相協助,但不越過籬笆,代替他照顧。愛他,不是成為他。
在處理五大理財摩擦力時,設定金錢界線是很重要的關鍵能力。因為這五大摩擦力,都屬于“界線”問題,如圖2-4所示。

金錢藍圖、金錢性格屬于夫妻、伴侶之間,因界線太過清楚,是無法協調、需要“涂銷”的問題;金錢圈、金錢義務、金錢依賴屬于親戚、兄弟、父母、子女之間,因界線太過模糊,是需要明確的問題。歸納起來,這些都是“界線問題”。
我非常激動地發現,金錢界線問題是能夠被陳列、分析、洞察、整理的。我整合了心理學、潛意識、理財知識,并配合我16年的理財經驗,在這本書里,我將帶大家逐步學習以下兩項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