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然界的矛盾對立規律,斑蝥身上分泌一種自身毒液的解毒素。所以人們在作惡時感到樂趣,良心上卻會產生一種憎惡感,引起許多痛苦和聯想,不論睡時睡醒都折磨著自己。
為了躲過難忍的痛苦,什么話都不會說,什么事都不會做,完全以一種懶散的態度來面對,而這種懶散,絕大部分都會造成良心上的一種愧疚,于是與之相對的,刻意醞釀出更多的謊言,以求換得良心上的安定,如此便將懶散合理化了。
“人間最普遍與最有益的看法,認為子女成群就是福”,而我認為無子無女也是福。有人問泰勒斯,他為什么不結婚,他說不想留下后代。正如主流認知里關于幸福婚姻的定義,同樣很大部分來源于留下后代,反之似乎就是失敗的婚姻了,當然大多數失敗的婚姻走向破碎之時都會找出一個“為了孩子”的理由,進而勉強維系,當中種種刻意之舉倒分不清誰才是誰的價值體現。于是,這何嘗不是一種懶散的認為?婚姻本身就是婚姻,而非為了達成某種成就。
當我們的理念給事物定出某種價值,不是我們看到了事物本身,而是看到了自己定出的價位,這本身只是一種基于已有自我認知的判斷。這種判往往也過分懶散,而被安排了“大概”、“要么”、“就這樣”、“差不多”的標準。
謊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存在就是真理一種解釋,正是謊言在某種程度上確定了那個“真實的目標”,這種真實總能讓良心過得去。當謊言并不足以達到這份“真實”的底線,良心就會開始譴責,往前溯源,譴責你的懶散、懦弱、不夠善良……人生并遁入了一種無盡的痛苦之中。
不得不說,當這種痛苦無限放大,若干謊言交織,某一瞬間企及那個“真實”,仿似目標就在眼前,觸手可及,于是良心并又可以過得去了,至此懶散已經成了被良心認可的優秀的品質,于是關于人生的定價一次次刷出歷史新低,回望或是遠望,也就無所謂走什么樣的路了。
歸根結底,懶散真是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