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勝戰計 敵戰計

第一套
勝戰計

第一計
瞞天過海

學霸思考

·通過此計的學習,你覺得在運用“瞞天過?!边@一計時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你如何看待龐涓這個人?

·請你想一想,陳國為什么會亡國?

原文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1]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譯文

防備得越周全,就越容易意志松懈。越是習以為常的東西,就越容易不去懷疑,喪失警惕。陰謀常常藏在公開的事物里,而不存在于公開的事物之外。所以說,非常公開的事情里往往隱藏著天大的秘密。

按語

陰謀作為,不能于背時秘處行之。夜半行竊,僻巷殺人,愚俗之行,非謀士之所為也。如開皇九年,大舉伐陳。先是弼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歷陽,大列旗幟,營幕蔽野。陳人以為大兵至,悉發國中士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眾復散。后以為常,不復設備。及若弼以大軍濟江,陳人弗之覺也。因襲南徐州,拔之。

按語詳解

實施秘密的計策時,不能在不合適的時候和秘密的地方進行。深更半夜去偷東西,在僻靜的小巷子里殺人,這些都是愚蠢庸俗的人才會做的事,不是有智謀的人會做的事。比如,隋朝開皇九年(589年)時,隋文帝派大將賀若弼率軍討伐陳國。賀若弼率軍在長江北岸駐扎,每次換防的時候,一定會讓所有人馬到歷陽集合。放眼望去,到處都是隋軍的旗幟和營寨。陳國人以為隋朝的大軍來犯,于是調集全國的兵馬迎戰,后來知道隋軍只是在換防,便遣散了兵馬。漸漸地,陳國人對隋軍的舉動習以為常,也就不再高度戒備了。等到賀若弼率領大軍渡過長江時,陳國人依然沒有發覺,因此隋軍順利攻克了陳國的南徐州[2]。

名師解析

瞞天過海,顧名思義,就是要瞞住上天,偷偷渡過大海,比喻用謊言和偽裝欺騙對方,以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然后暗地里偷偷行動。在軍事戰略上,這是一種“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借助人們對某些事情習以為常而松懈的心理,乘機用假象來掩蓋真實的軍事行動,從而把握時機,出奇制勝。

我們在運用此計時,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此計的關鍵,在于一個“瞞”字。但“瞞”并非偷偷摸摸,而是利用人們在觀察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對某些事情習見不疑而不自覺地產生疏漏和松懈的心理,以最公開最平常的行為使對方放松警惕,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奪取勝利。

既然此計的關鍵在于“瞞”,那“瞞”的方法就格外重要。一般來說,“瞞”可分為四種方法:

①陽奉陰違:表面順從對方,暗地卻違逆對方,目的是讓對方放松警惕,為我方下一步“過?!眲撛煊欣麠l件。

②制造假象:針對對方的弱點,制造足以亂真的假象迷惑對方,乘機實現自己的目的。

③混淆視聽:將對方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使對方無法察覺自己的真實意圖。

④隱匿行蹤:想方設法誘使對方暴露行跡,自己卻藏而不露。這樣敵明我暗,自然能無往而不勝。

(2)注意,此計雖然帶有一定程度的欺騙性,但與欺上瞞下、掩耳盜鈴,或者夜中行竊、拖人衣裘、僻處謀命等行為在動機、性質、目的上完全不同,絕對不可以混為一談。

當敵人運用此計時,我們在防御上要注意以下四點:

(1)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絕對不要為敵人釋放的煙幕彈所迷惑,一旦發現敵人的舉動有異常,就要提高警惕,追根究底,確定敵人的真實意圖。

(2)不管敵人做得多么隱秘,總會露出一些蛛絲馬跡。一旦發現敵人有異常的動向,必須要及時進行全面的信息反饋和分析,以免錯失良機。

(3)俗話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但在戰場上,卻是“害人之心”“防人之心”都必須要有。這要求我們不僅要想方設法蒙騙敵人,還要提高防備意識,時刻警惕敵人的蒙騙,盡早將敵人的“過?!敝嫸髿⒃诿妊繝顟B。

(4)當我們發現敵人正在“渡?!被蛞呀洝岸珊!保欢ㄒ杆僮窊?,千萬不要輕易放走敵人。但在追擊敵人時,我們千萬不要死追硬追,要選擇捷徑,對敵人圍追堵截,出奇制勝。

計名故事

瞞天過海的計名,出自《永樂大典·薛仁貴征遼事略》中薛仁貴設計讓唐太宗渡海的典故。

唐朝貞觀年間,朝鮮半島的新羅[3]不斷侵吞鄰國高句麗[4]百濟[5]的領土,招致高句麗和百濟的不斷進攻,形勢危急。于是,新羅派遣使者入唐,說高句麗攻打新羅,是想與唐朝斷絕往來,請求唐太宗派兵攻打高句麗。唐太宗李世民隨即派人出使高句麗,命高句麗停止攻打新羅,卻被高句麗拒絕。唐太宗大怒,決定親自率兵東征高句麗。

645年,唐太宗任命張士貴為遼東道行軍總管,親自率領三十萬大軍東進,攻打高句麗。等大軍到達遼東,駐扎在遼河邊時,唐太宗見河面寬廣,河水湍急,不禁生出一絲悔意:“遼河距離長安有五千里之遠啊?!边^了幾天,大軍到達海邊,在海邊暫時駐扎下來。唐太宗見大海浩瀚無邊、巨浪滔天,心里更加后悔。他后悔自己當初不聽房玄齡和杜如晦的勸阻。沒辦法,事已至此,唐太宗只得召集手下的將領們,詢問渡海的計策,但大家都想不出什么好辦法。唐太宗詢問大將尉遲恭[6]的意見,尉遲恭卻建議唐太宗詢問張士貴,可惜張士貴一時也拿不出什么好辦法,說要回去好好想一想。

張士貴回到營帳后,立即找來親信部下商量對策。部下認為張士貴的部將薛仁貴素有奇謀,建議他詢問薛仁貴。于是,張士貴立即派人叫來薛仁貴,詢問渡海的良計。薛仁貴獻上一計:“陛下如今只是擔心有大海阻隔,難以攻克高句麗。我有一計,能讓陛下看不到這千里的海水。不管是陛下還是士兵,我都能保證他們像在平地上一樣,安安穩穩地渡過大海?!睆埵抠F聽了大喜,拉著薛仁貴的手說:“我馬上帶你去見陛下,你仔細把計策說給陛下聽。”薛仁貴卻勸住了張士貴,在張士貴耳邊低聲說了幾句。張士貴頓時喜笑顏開,連連贊好。

第二天,唐太宗再次召集將領們詢問渡海的計策,這時有近臣前來稟告,說有一個住在附近海上的老人請求拜見陛下,他已經備好了三十萬大軍的渡海軍糧,要獻給陛下。唐太宗大喜,宣老人入帳問話。

隨后,在老人的帶領下,唐太宗和部將來到海邊,見所有的人家都被一條彩幕遮擋得嚴嚴實實。老人領著唐太宗一行人進入一個房間,房間四周都是繡花的彩幕,地上鋪著柔軟的地毯。唐太宗坐下后,老人又派人送上美味佳肴,供唐太宗一行人享用。百官輪流向唐太宗進酒,唐太宗很快就有了醉意,沒注意到外面的風浪聲。后來,房間劇烈搖晃起來,桌子上的杯子盤子都掉到了地上,唐太宗才覺得有些不對。他命令近臣解開彩幕,看看外面到底發生了什么。這時,唐太宗才發現外面到處都是海水,他急忙詢問部將:“我們這是在哪兒?”張士貴起身啟奏道:“這就是微臣的渡海之計,趁著今天的風勢,臣命三十萬大軍乘船過海,如今已經快到東岸了?!碧铺谧屑氁豢?,自己所在的房間果然是一艘大船,而那個引誘唐太宗上船的老人,正是薛仁貴假扮的。

名師點撥

有勇有謀的薛仁貴假扮成獻軍糧的老人,引唐太宗走上裝扮成房間的船,趁機渡海。薛仁貴明白,唐太宗和三十萬士兵面對千里的海水,心中畏懼,因此他制造了一種假象,將海水擋住,讓眾人以為自己是在陸地上。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船早就快到對岸了。因為唐太宗是大唐的天子,因此又叫“瞞天”。

經典戰例

隋文帝計滅南陳

581年,楊堅接受北周靜帝的禪位,登基為帝(即隋文帝),建立了隋朝。當時,隋文帝統一天下的對手,只剩下偏安江陵[7]的后梁和南方的陳朝。

后梁孝明帝主動與隋文帝交好,并在隋文帝遷都長安時,派太子蕭琮出使隋朝祝賀。隋文帝見蕭琮生性寬仁,風流倜儻,學識淵博,因此對他十分欣賞。蕭琮繼位后,隋文帝還特意賜璽書[8]給蕭琮,勉勵他以禮治國安邦。587年,隋文帝征蕭琮入朝,同時派武鄉公崔弘度率軍戍守江陵,沒想到蕭琮的叔父蕭巖、弟弟蕭瓛害怕隋朝趁此攻滅后梁,于是率領后梁官吏投降了陳朝。隋文帝得知后,干脆廢后梁,任命蕭琮為上柱國[9],封莒國公,并派大臣高颎赴江陵安頓后梁百姓。

就這樣,隋文帝統一天下的對手,就剩下了陳朝。陳后主陳叔寶小時候,與母親柳氏和胞弟陳叔陵被西魏軍俘虜,帶到長安,后被軟禁在穰城[10]將近十年。直到叔叔陳文帝陳蒨繼位,陳叔寶才回到陳朝。后來,他的父親陳頊繼位(即陳宣帝),封他為太子,但他卻無心政事,只知道吟詩作樂。陳叔寶繼位后,完全不理朝政,每天躲在宮里花天酒地,生活極度奢侈浪費。

于是,廢后梁的第二年(588年),隋文帝采納大臣高颎的建議,下詔歷數陳后主二十款大罪,派人抄寫了二十萬份詔書,張貼在長江流域各地。隨后,隋文帝任命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任命高颎為元帥長史,決斷三軍的參謀事項,總管韓擒虎、賀若弼等人率五十一萬大軍分兵三路攻打陳朝:楊廣出兵六合,楊俊出兵襄陽,楊素率領水軍出兵永安。很快,隋軍的營寨就東接滄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橫亙數千里。附近的陳朝州郡驚慌失措,紛紛派人向陳叔寶告急。但陳叔寶不以為意,認為有長江這道天塹阻隔,隋軍注定無功而返。

隋文帝命大將賀若弼率軍駐扎在長江北岸,并讓賀若弼隱藏戰艦,還故意買來五六十艘破船放在長江小港汊[11]內,讓陳朝人誤以為隋軍沒有水軍。每次隋軍換防的時候,賀若弼都會讓所有人馬到歷陽集合,大張旗鼓地安營扎寨。陳軍以為隋軍要發動進攻,慌忙調集全國的兵馬迎戰,后來得知隋軍只是在換防,便遣散了兵馬。時間久了,陳軍也就對此習以為常,不再高度戒備了。

見陳軍放松了警惕,賀若弼就派人故意在江邊狩獵,弄得人馬喧噪,聲震江岸,然后暗中讓水軍渡過長江,順利攻克了陳國的南徐州。與此同時,韓擒虎率軍攻占了采石[12],楊廣也率大軍在六合鎮的桃葉山駐扎下來。陳叔寶這才慌了手腳,派人分兵扼守要害,同時大肆征召百姓入伍,連僧尼道士也不放過??上?,在隋軍的強大攻勢下,陳軍節節敗退。陳后主陳叔寶被迫投降,陳朝就此滅亡。

名師點撥

隋朝大將賀若弼想要渡過長江,攻打陳國,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陳朝戰斗力很弱,若是強行渡江作戰,賀若弼的損傷也會極為嚴重。面對這樣的難題,賀若弼沒有著急作戰,而是上演了一出“狼來了”的好戲。等到陳國的軍隊習以為常,不再防范,賀若弼再混淆視聽,帶兵偷偷渡過長江,一鼓作氣打敗了陳軍。縱使陳朝江山有長江這道天塹,但陳軍沒有察覺到隋軍真正的意圖,戰敗是必然的結果。

孫臏[13]巧計殺龐涓[14]

孫臏是軍事家孫武的后代,戰國時齊國人。他曾與龐涓一起在鬼谷子[15]門下學習兵法,兩人可以說是同門師兄弟。后來,龐涓來到魏國做了將軍,并得到了魏惠王的重用。龐涓是一個氣量狹小的人,他非常妒忌孫臏的才能,想暗中把他除去,于是假意把孫臏請到了魏國。龐涓私下在魏惠王面前誣告孫臏私通齊國。魏惠王大怒,命人挖去孫臏的膝蓋骨,還在他臉上刺了字。為了保住性命,孫臏只好裝瘋,后來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逃到齊國,受到齊威王的重用。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龐涓帶兵攻打趙國,包圍了趙國的國都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采納孫臏“圍魏救趙”的建議,派兵攻打魏國,逼得龐涓回師解救,從而解了趙國之圍。孫臏在龐涓回師的路上伏擊,大敗魏軍,最終生擒龐涓。

公元前342年,魏惠王又派龐涓率軍攻打韓國。魏軍來勢洶洶,韓國抵擋不住,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召集群臣商議,到底要不要發兵援救韓國。這時,孫臏建議道:“救和不救都不太好,我認為大王應該采取這種方法:先答應援救韓國,穩住韓國的軍心,這樣韓國必定會拼死抵抗魏軍。等到韓軍和魏軍都疲憊不堪時,我們再出兵攻打魏軍,這樣既能毫不費力地打敗筋疲力盡的魏軍,又能拯救岌岌可危的韓國,韓國人必定會特別感激大王,如此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呢?”

齊威王很佩服孫臏的智謀,依計而行。后來,等到韓、魏兩國打了一段時間,雙方都疲憊不堪時,齊威王正打算出兵援救韓國,孫臏又建議不要直接發兵援救韓國,而是攻打魏國的都城大梁。龐涓聞訊怒火中燒,大罵孫臏狡詐,于是撤軍趕回魏國,迎戰齊軍。然而,沒等龐涓率軍趕回魏國,齊軍就已經攻入魏國境內,占領了魏國不少地方。

不過,當孫臏得知龐涓領兵來戰時,卻勸田忌[16]不要去迎敵。田忌不解地問道:“我們之前作戰打敗龐涓,用的就是以逸待勞的方法,這次再用還會有效嗎?”孫臏回答說:“這次的情況和上次不一樣。這次龐涓心懷怒火,如果我們與他正面交鋒,就算我軍最后勝了,也會損失極大。因此我們不如以退為進,誘敵深入,引誘魏軍進入埋伏圈,然后將其殲滅?!庇谑?,田忌立即命令齊軍撤退。

龐涓趕回魏國時,見齊軍退兵,以為齊軍害怕了,就緊緊跟在齊軍后面追擊。這時,孫臏命令齊軍逐日減少做飯的灶:第一天埋設十萬個做飯的灶,第二天減少為五萬個,第三天減少為三萬個。龐涓第一次追到齊軍扎過營的地方時,發現營地上到處都是煮飯用的灶。灶的數量非常多,龐涓十分吃驚。他叫人數了數灶的數目,發現有十萬個之多,因此他勉勵魏軍將士說:“沒想到齊軍竟有十萬人之多,我們千萬不可輕敵呀!”等第二次追到齊軍扎過營的地方,龐涓再叫人數煮飯用的灶,發現少了一半,他心里十分高興,說:“想不到齊軍這么厭戰,他們肯定是聽到我魏軍的聲威,嚇得喪失了戰斗的勇氣,看來已經有不少齊軍逃跑了。”龐涓信心大增,下令大軍緊追齊軍。第三次追到齊軍扎過營的地方時,龐涓發現齊軍煮飯用的灶再次減少,只剩下三萬個了,他不由得大喜,對魏軍將士們說:“齊軍果然像傳聞說的那樣貪生怕死,他們進入我們國境才三天,就已經逃跑一大半了。我們只要加緊追趕,必能打敗齊軍,活捉孫臏。”為了盡快追上齊軍,龐涓親自率領輕裝精銳部隊,不帶輜重,日夜兼程地追擊。

沒想到,孫臏早就計算好了魏軍的行程和地點,他早就料到龐涓在某天晚上會趕到馬陵[17],于是準備在馬陵道伏擊龐涓。孫臏命人砍倒大樹,以阻擋魏軍前行,只留下道旁的一棵大樹。他把這棵大樹削去樹皮,然后親自在光光的樹身上寫下八個大字:“龐涓死于此樹之下。”隨后,孫臏又安排了五千弓箭手,埋伏在道路兩旁,告訴他們:“只要看到樹下的火光,就一齊朝火光處放箭。”果然,龐涓當晚率軍趕到了馬陵,發現道路被大樹阻塞,就命人挪開樹木。這時,他突然看到一棵樹的樹干上好像有字,就命人取來火把,前去查看。這時,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大亂,龐涓自知中計,難逃一死,于是拔劍自刎。他臨死前說:“我這一死,倒成就了孫臏這小子的威名!”

名師點撥

“瞞天過?!钡年P鍵在于“過?!?,“瞞”只是手段。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隱藏行蹤,這在中國古代兵法中是非常智慧的做法。龐涓之死可以說是孫臏一手設計的。為了一擊而中,孫臏沒有著急出手,而是不斷隱藏行蹤,誘敵深入,在合適的時機干脆地斷其后路,最后不但為自己報了仇,也為齊國除掉了一個心腹大患。龐涓縱使有謀略之才,但他被嫉妒蒙住了眼睛,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一路追擊只想著除掉孫臏,卻不知自己早已掉入了敵人設下的陷阱之中。


注釋:

[1]陽:陽:陽與陰是中國古代宇宙論的一對概念,兩兩相對以貫穿一切事物。在《三十六計》中,陽指公開、暴露,陰指機密、隱藏,尤其指陰謀權術。

[2]南徐州:今江蘇鎮江。

[3]新羅:朝鮮半島古國。4世紀建國,亡于935年。

[4]高(gāo)句(gōu)麗(lí):亦稱“高句驪”“句驪”等。古王族名、古國名。公元前37年建國,亡于668年。

[5]百濟:朝鮮半島古國。公元前18年建國,亡于660年。

[6]尉遲恭:585年—658年,唐朝將軍,字敬德,驍勇善戰。玄武門事變中,他射殺李元吉,助李世民奪取帝位。

[7]江陵:今湖北荊州。

[8]璽書:古代以印信封記的文書。秦以后專指皇帝的詔書。

[9]上柱國:官名。戰國楚置,原為保衛國都之官,后為最高武官。隋設上柱國及柱國,以酬功勛。唐以后沿用作勛官的稱號。清廢。

[10]穰城:今河南鄧州。

[11]港汊:分支的小河。

[12]采石:今安徽馬鞍山。

[13]孫臏:戰國時齊國人,孫武的后代。著有《孫臏兵法》。

[14]龐涓:生年不詳,卒于公元前341年,戰國時期魏將。

[15]鬼谷子:相傳為戰國時期楚國人,擅長縱橫之術。

[16]田忌:戰國時期齊將,曾向齊威王推薦孫臏為軍師。后因與齊相鄒忌不和,被誣謀反,出逃楚國。

[17]馬陵:此戰也被稱為“馬陵之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嘎县| 绥德县| 浦江县| 哈巴河县| 黄石市| 凤冈县| 新乐市| 特克斯县| 洪洞县| 辽阳县| 南召县| 甘泉县| 海南省| 乐平市| 泾源县| 晋州市| 合作市| 柳州市| 商河县| 卓资县| 山西省| 体育| 盘锦市| 鲁甸县| 屏山县| 华容县| 闻喜县| 哈巴河县| 同德县| 涟水县| 塔河县| 钟祥市| 正安县| 扶风县| 张家川| 桓台县| 九龙坡区| 娱乐| 长子县| 台州市| 闽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