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鯔魚

鯔魚

鯔魚,在民間又有子魚、烏頭、白眼等諢名。它的身體為細長的紡錘形,頭短而寬,嘴唇較厚,鱗片較大,觸覺十分靈敏。這種魚以水底的泥沙或泥中的浮游生物、碎屑、螺類及甲殼類等小型生物為食。

【原文】 《匯苑》〔1〕云:“松江海民于潮泥中鑿池。仲春〔2〕于潮水中捕小鯔盈寸者養之,秋而盈尺,腹背皆腴〔3〕,為池魚之最。其魚至冬,能牽〔4〕泥自藏。”《本草》云:“此魚食泥,與百藥無忌〔5〕,久食令人肥健。”《神女傳》〔6〕載:“介象〔7〕與吳王論魚味,稱鯔魚為上。乃于殿前作方坎〔8〕,汲水餌〔9〕鯔,鲙〔10〕之。”

《鯔魚贊》:鯔魚啖泥,目赤背豐。至冬穴土,性同蟄蟲〔11〕

【注釋】

〔1〕《匯苑》:即《異物匯苑》,為記載各種奇珍異物的百科全書,舊題明代王世貞所撰,一說閔文振輯錄,作者不詳。下同。

〔2〕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二月。

〔3〕腴:肥美。

〔4〕牽:挖掘。

〔5〕與百藥無忌:中醫語,指鯔魚和所有藥物的藥性都不相沖突。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各種食物、藥物之間存在相生相克的關系,用藥講究配伍,飲食講究忌口。

〔6〕《神女傳》:一部志怪小說,唐代孫著。

〔7〕介象:三國時期吳國道士。傳說他道行高深,吳王孫權曾拜他為師。

〔8〕方坎:方形坑穴。

〔9〕餌:用魚餌釣魚。

〔10〕鲙:生魚片,這里指把鯔魚切成生魚片。此處為“膾”的異體字。在漢魏時期,食膾之風盛行。

〔11〕蟄蟲:藏身于泥土中過冬的蟲豸。

【譯文】《匯苑》說:“松江地區的海民在被潮水漚濕的泥地里挖出一個水池。

到農歷二月時,便在潮水中捉些一寸多長的小鯔魚投放到池中養殖。到了秋天,這些鯔魚就能長到一尺多長。鯔魚的腹背富含脂肪,是池魚中味道最鮮美的。每到冬天,這種魚就會鉆進泥中藏起來。”《本草綱目》中說:“這種魚以淤泥為食,和所有藥物的藥性皆不相沖突,多吃可以使人健壯。”《神女傳》中說:“介象與吳王討論各種魚的味道,認為鯔魚最好吃。介象便在宮殿前挖了一個長方形的土坑,注滿水后用魚餌釣出鯔魚,然后做成生魚片來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闸北区| 樟树市| 醴陵市| 隆德县| 育儿| 长白| 如东县| 凌云县| 福海县| 博爱县| 林甸县| 绥芬河市| 望城县| 南召县| 六盘水市| 望奎县| 珠海市| 尖扎县| 临高县| 安顺市| 海原县| 平舆县| 九龙城区| 宣威市| 元氏县| 独山县| 肥东县| 东宁县| 黑水县| 虎林市| 宣汉县| 永仁县| 淄博市| 邻水| 神农架林区| 香河县| 弋阳县| 眉山市| 东安县| 东海县| 南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