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7章 陰陽一

“再比如上為陽、下為陰,而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熱為陽、冷為陰,而沒有冷同樣就無所謂熱。所以可以說,陽依存于陰,陰依存于陽,每一方都以其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條件,這就是陰陽互感。”

陰,古作“侌”,或加表示虛擬實體的“阜”作“陰”;陽,古作“昜”,或加表示虛擬實體的“阜”作“陽”。“侌”字從今從云,意為“正在旋轉團聚的霧氣”。“昜”意為“發散氣體”。可見古人是從物質世界的本質——“氣體”和氣體的“運動”這兩個角度定義“陰陽”的。古人不稱“陽陰”而稱“陰陽”,這與古人的世界起源邏輯有關。其世界創生次序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而這兩儀即天地。

“無極”即“混沌”,“混沌”即散漫飄蕩的水汽。“太極”即圓心,而圓心的出現是和圓周運動的發生同時刻的。圓周運動的主體就是散漫的水汽。散漫的水汽慢慢旋轉起來后,逐漸形成為一根中空的云霧氣柱,云霧氣柱的進一步加速旋轉,就在上下兩端產生離心力,離心力使得云霧中的輕揚物質上升而形成“天”,濁重物質下降而形成“地”。“天”和“地”就組成了“世界”。由此創生過程可知,世界的前身是“混沌”,世界誕生于“云霧水汽的旋轉”即“混沌的有序化運動”,而有了天地才有陰陽之分沒有了世界,就等于回到世界的前狀態——“混沌”。所以“陰”在“陽”前。

陰,古語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又曰:“山北水南,日所不及”。案:這是從天地這一宏觀角度論陰陽。天地是古人類所知的最大的陰陽實體。從最大的陰陽實體論陰陽性質,有大陰陽囊括所有小陰陽的意思,也算高明之舉。但說不清楚何以陰在陽前,固定地稱“陰陽”,而非“陽陰”。難道是先有地后有天?這說不通。只有從天地的起源角度,才能說清楚何以陰在陽前。

陽,古語曰:“高明也。”又曰:“高明也,對陰言也。”案:高者,天也;明者,日也。這還是從天地這一宏觀角度論陰陽。

再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案:這是從宇宙起源角度談到了陰陽,但不是對“陰陽”一詞本身進行定義或解說。道者,導也。導者,向也。當混沌水汽從無序運動轉向有序運動,就等于車輛上了正道,開始向目的地前進了。這種在正道上的有序運動導致了太極的誕生。太極就是“一”,它誕生于混沌從無序運動轉向有序運動的那一時刻。太極一誕生,隨后而來的就是天地的出現。天地就是“二”。天氣下降、地氣蒸騰,二氣相合,其結果就是人的誕生。人就是“三”。“三”也包含萬物生靈,人是萬物生靈中最靈者,是它們的總代表。隨后世界萬物在陰陽交互作用中世代交替,保持種群和數量的平衡。

陰陽是古人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的性質的一種抽象,也是宇宙對立統一及思維法則的哲學范疇。中國賢哲拈出“陰陽“二字,來表示萬物兩兩對應、相反相成的對立統一,既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是講“陰陽“變化的數理和哲理。

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面。陰為寒,為暗,為聚,為實體化。陽為熱,為光,為化,為氣化。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沖氣以為和。像無形的氣分隔了陰陽,使其各居其位。。

陰陽的位置是不斷變化,周而復始的。我們所能看見的事物為陰內陽外,這就是聚合生成陽居于上的正物質,反之則為反物質,類似黑洞,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陰陽的規律和結構,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后死亡,是消散,這就是陰陽的規律,而人體內陰陽失衡或陰陽所在的位置不對人就會生病。

這些就是陰陽真正的含意,也是據此所畫出的太極圖的根本意思所在。國學,醫、天文、地理、數術、哲學乃至各家經典,無不以此為基礎,并深刻影響了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更有古語強調:“乾坤一元,陰陽相倚”,不存在陰陽二元的問題。

恒古時的陰陽學是道門百家的重要一支,陰陽是恒古時代哲學的一對范疇。陰陽的最初涵義是很樸素的,表示陽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后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躁動和寧靜等。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們進而體會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作用的關系,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并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進而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宇宙的基本規律。

陰陽學說認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而對立的雙方又是相互統一的。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所以說,陰陽的矛盾對立統一運動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固有的規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思想,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并認為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其基本的變化關系。五行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這種學說對后來古代哲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如古代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和醫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協助下發展起來的

陰和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來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于陽;相對靜止著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屬于陰。以天地而言,天氣輕清為陽,地氣重濁為陰;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

任何事物均可以陰陽的屬性來劃分,但必須是針對相互關聯的一對事物,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這種劃分才有實際意義。如果被分析的兩個事物互不關聯,或不是統一體的兩個對立方面,就不能用陰陽來區分其相對屬性及其相互關系。

事物的陰陽屬性,并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種相對性,一方面表現為在一定的條件下,陰和陽之間可以發生相互轉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另一方面,體現于事物的無限可分性。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一體、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五個方面。

陰陽互藏交感,“交感”即交互感應,是指陰陽二氣在運動中處于相互感應相互作用的過程之中。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陰陽“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的化生源于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一哲學思想始自先古諸家,如古語說:“天地和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又說:“天地感而為萬物化生。”從而指出陰陽交感是萬物化生的變化和根本條件,其中的“合”,“接”,“感應”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之意。故又可以說天地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乃是萬物生成和變化的肇始。在宇宙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規律亦確是如此。天之陽氣下降,地之陰氣上升,陰陽二氣交感,化生出萬物,并形成雨霧,雷電,雨露,陽光,空氣,和誰相互交感,生命體方得以產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昔阳县| 汝城县| 诸暨市| 岚皋县| 万载县| 汽车| 安福县| 叶城县| 历史| 光泽县| 江口县| 民丰县| 新昌县| 七台河市| 两当县| 镇安县| 蕲春县| 齐齐哈尔市| 南康市| 成武县| 桐乡市| 嘉荫县| 桓仁| 仁寿县| 淮南市| 博乐市| 井研县| 江城| 彭山县| 朔州市| 韶山市| 南康市| 宣威市| 兴安盟| 田阳县| 阿拉善盟| 丘北县| 东城区| 乐山市| 华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