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9. 周桓王的肩膀中箭了!
- 東周五百年
- 湛兮若存
- 2125字
- 2021-06-15 20:53:33
齊國是周武王給姜子牙的封國,自然是姜姓.齊國公主都稱X姜.那時代諸侯國中十之七八都是姬姓,同姓不婚,所以一股腦兒地去齊國求娶正夫人的諸侯絡繹不絕.齊僖公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大的叫宣姜,就是嫁去衛國的那個,她的故事留后再講.單說說那小的,生的粉面桃花,眼波流媚,端的一個絕代佳人,又好詩弄賦,所以稱為文姜.
齊世子姜諸兒,與文姜是同父異母的兄妹,兩人自幼一起長大,十分要好.那諸兒體態修長,唇紅齒白,也是一個有名的美男子.但兩兄妹無論怎么要好,總是兄妹呀!那文姜常聽父親夸贊鄭國的世子忽怎樣英武有謀,心中也誘發了少女的仰慕之意,卻沒承想被拒婚,一時心中郁結,終日懨懨.諸兒心疼妹子,日日侍奉床前,關切之意溢于言表.
大約齊僖公察覺到了什么,他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為世子諸兒迎娶宋國公主為正妃,那時候諸侯及世子娶妻可不是娶一個人,那是娶一群人的。宋國子姓公主又帶來魯國,莒國的一堆媵妾,于是諸兒與文姜相見就難了。文姜先遭鄭國拒婚,后又不得見心愛的哥哥,心情更抑郁了,竟一病不起了。
此時,魯桓公,也就是公子軌,派遣公子翚到齊國求娶文姜為正夫人。齊僖公很開心,馬上便答應了這門婚事,文姜心情這才稍稍好轉,漸漸病愈。可諸兒聽聞妹妹要遠嫁他國,心中十分不舍,送詩一首給文姜:“桃有華,燦燦其室。當戶不折,飄而為苴。吁嗟兮復吁嗟!”
次日,文姜回詩一首:“桃有英,燁燁其華。今茲不折,詎無來春?叮嚀兮復叮嚀!”
兩人借詩傳情,互表心意。諸兒請求送文姜出嫁,齊僖公不準,決定親自送女兒至齊魯邊境。
到了出嫁那日,諸兒挨到文姜的嫁車前,說:“妹子留心,莫忘‘叮嚀’之句。”文姜回道:“哥哥保重,相見有日。”
這一番郎情妾意,依依惜別的情景,叫人不得不懷疑,鄭世子忽之所以堅決拒婚,是不是預先知道了什么?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之前可真是誤會他了。
再說周桓王這邊,自從知道鄭伯以十車假彩繒借天子之名出兵伐宋,心中怒火難消,便罷免了鄭莊公的卿士之職,此時虢公忌父已逝,遂命其子林父獨掌周朝政務。鄭伯怨恨,一連五年都不來朝見周王。桓王激憤:“姬寤生欺負我不是一次兩次了,朕與他誓不兩立!”遂號召蔡衛陳三國,一齊興兵伐鄭。
陳國這時候情況有些復雜,陳桓侯薨后,弟弟公子佗殺了太子自立,國中人皆不服,紛紛逃散。在此情形下,公子佗更不敢開罪于周王,只能帶著些三心二意的士卒前來追隨。桓王分三路出師,虢公林父將右軍,以蔡國衛國的士兵為主;周公黑肩將左軍,以陳國士卒為主;自己統率中軍,左右策應。
公子元即公子呂之弟,他向鄭伯獻策:鄭國軍隊也分三路抵擋,陳國軍心不穩,可以以優勢兵力集中攻打陳師,待以左軍直襲蔡衛之師,則王師全線崩潰。鄭莊公十分贊賞:“卿料敵如指掌,子封不死矣!”
高渠彌善陣法,他在陣前布下“魚麗”之陣。二十五輛甲車為一偏,甲士五人為一伍,每偏再用甲士二十五人在后頭,有人傷亡,則立馬補缺,有進無退。這個陣法極為堅密,難敗易勝。
做好萬全準備,次日各排陣勢,桓王本想等鄭莊公出陣時,當頭指責他不敬天子,假傳君命的事,沒料想鄭國軍隊只是守住陣門,一點沒有出來應戰的意思。
待到了中午,見周師這邊已有些疲憊之意,鄭莊公命瑕叔盈舞動旌旗,頓時鼓聲如雷,鄭大夫曼伯殺入左軍,陳兵毫無斗志,一觸即潰。周公黑肩根本阻拉不住,只能大敗而逃。這一逃,左軍把整個周師的陣營都沖擊了。
右軍,蔡衛兩國的軍隊也擋不住祭足的大軍,幸好有虢公林父臨危不亂,仗劍立在甲車前,大喝:“如有亂動者斬!”連著砍了好幾個逃跑的軍士,總算勉強穩住了陣腳,右軍緩緩撤退,沒有折損一人。
周桓王的中軍可不妙了。他一出來便看見軍士們紛紛耳語,遠遠又望見左右二營的潰兵,正想組織撤退,一隊鄭軍向墻一般向他這邊挺進。祝聃,原繁,曼伯,祭足,鄭國的勇將帶領士氣高漲的得勝之師,合力攻殺。直殺得周兵車傾馬斃,將隕兵亡。祝聃是個神箭手,遠遠望見繡蓋下頭的人,料定是周桓王。于是一箭射去,正中周王左肩,要不是裹甲夠厚,這一箭怕是要送命。在這危急時刻,幸而虢公林父趕來救駕,與祝聃短兵相接,救下了周桓王。
那邊鄭莊公也見好就收,鳴金收兵。祝聃回來很是不甘:“我已一箭射中周王的肩膀,正要將他活捉,怎的鳴金收兵?”
鄭莊公說:“你還要捉回桓王,且問你,捉回來如何處置?如何向四方諸侯交代?你射傷他都不應該,若是出了人命,那寡人豈不成了弒君罪人了?”
于是,特意派遣祭足帶十二頭牛,一百只羊,及百余車小米糧食等,前往周王營中道歉。
周桓王本想傳檄四方,共同聲討鄭國姬寤生藐視天子之罪。可虢公林父不同意,他說:“大王您輕舉伐鄭,卻大敗而歸,若傳檄四方,是向全天下敲鑼打鼓地宣揚您的失敗。諸侯國中除了陳蔡衛這三國,全都黨附于鄭國。您若向天下征兵,而無人響應,豈不是更丟臉?鄭伯已經道歉了,您就見好就收,就坡下驢得了。”
周桓王那個不甘心啊,可有什么辦法?打又打不過人家,這是個靠實力說話的時代啊!只好接受鄭莊公的道歉,就此放下此事了。堂堂周天子,怎么說也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竟淪落到如此窩囊的境地,情何以堪?從今往后,誰還會把周王朝放在眼里?
再說蔡侯也是個欺軟怕硬的,此次伐鄭雖失敗,卻探知陳國內亂,人心不服公子佗,便引兵襲陳,希望能大撈一筆。他能得逞嗎?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