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49. 宋襄公爭霸的清奇腦回路
- 東周五百年
- 湛兮若存
- 2370字
- 2021-07-13 20:44:25
宋襄公自從平定了齊亂,扶助世子昭即位后,自以為立下了不世奇功,整個人開始膨脹了。你想呀,齊桓公是天下公認的霸主,可他的繼承人問題還是自己給解決了,那他不就是霸主衣缽的不二傳承人了嗎?
可誰是霸主可不是自己心里認為就可以了,得讓天下諸侯共同推選才行。宋襄公挺想效仿齊桓公聚合天下諸侯開會,共推自己為盟主。可就算齊國能聽自己的,可秦楚晉這幾個大國肯定不會聽,思來想去還是先召集幾個小國來積攢一下人氣。
于是傳召滕,曹,邾,曾幾個小國,來曹國南面會盟。曹國和邾國兩位國君先到,滕子嬰齊才來。宋襄公耍起了威風,不與嬰齊會盟,還把他關起來。
曾子畏懼宋公之威,但緊趕慢趕,還是遲到了兩天。宋襄公很想重重懲罰他一番以立威,問計于群臣。
大夫公子蕩前些時被齊國三公子劫營時,落荒而逃,這回卻抖起了威風,他出主意說:“從前齊桓公南征北討,就是沒能征服東夷。如今主公要想揚威中國,必須先征服東夷,就用這個曾子。”
“怎么個用法?”
“東夷崇拜睢水之神,四時祭祀。主公若能用曾子為犧牲來祭祀睢神,上天降福,東夷聽說了,主公竟能用活的諸侯國君做供品,誰不心懷畏懼來臣服?再借東夷之力,征討諸侯,則霸業可成。”
上卿公子目夷聽不下去了:“萬萬不可!古人祭祀都盡量不用大的牲畜,何況是活人!祭祀是為人祈福,這般殺人祈福,鬼神必不保佑。主公也沒對東夷打過一次勝仗,人家憑什么要服您?齊桓公主盟四十年,以德澤布施天下。如今主公才第一次會盟,就要殺戮諸侯以獻媚于妖神,天下必不服。”
公子蕩爭辯:“此言荒謬!齊桓公治國二十年方主盟成霸,主公能等那么久嗎?所謂事緩用德,事急用威,這般遲遲疑疑,如何稱霸?從前武王斬了紂王的頭,懸于太白旗下,這才得了天下。這還是諸侯對天子做的事,何況是一個小國的國君?殺了又怎樣?”
宋襄公急于爭霸,自是聽從公子蕩的,命邾文公把曾子捉來,活活烹殺,用來祭祀睢水之神。還派人告知東夷的諸位君長,讓他們來睢水一齊祭祀。人家一個都沒來,根本不知道宋襄公是何人,也不給面子。倒是把滕子嬰齊嚇了個夠嗆,趕緊命人送上一份厚禮,這才得以脫身。
之前宋襄公還說過他這個人,事事以仁義為先。就因為人家開會遲到了兩天,就要活活把人殺了,這是仁義嗎?還想繼承別人齊桓公的霸主之位,他連給桓公提鞋都不配好吧?
曹國大夫僖負羈看不過眼,對曹共公襄說:“宋公這個人,狂躁暴虐,必成不了什么大事,不如咱們回去吧。”
曹共公覺得也對,于是君臣一齊走了。宋襄公大怒,傳令要領兵討伐曹國。公子目夷勸諫也不聽,非要派公子蕩領著三百輛兵車去包圍了曹都。
僖負羈也是個硬漢,憑借堅城及滾石擂木,硬是與公子蕩相持了三個月,宋國什么便宜也沒撈著。
此時,消息傳來,齊桓公一死,鄭文公率先朝見了楚國,還和魯齊陳蔡四國一起,和楚成王在齊國境內會盟。宋襄公大驚,一來怕齊魯兩國若有意爭霸,宋國沒能力與他們爭;二又怕公子蕩在曹國那邊失利,丟了自家面子,徒惹人笑。只好召公子蕩回師。曹共公怕宋國以后再來討伐,趕緊遣人送禮求和,自此兩國算是重歸于好。
事到如今,宋襄公一心求霸,誰知折騰了一圈,小國不服,大國反疏遠自家跟楚國走近,真的是又氣又急,便又與公子蕩相商。
公子蕩出了個主意,不如以重禮也去結交楚國,借楚國的號召力來會集諸侯,到時再反過來聚合諸侯之力來彈壓楚國,借此爭霸。
公子目夷鄙夷:“楚國治下的諸侯,怎肯交給我宋國?這般行事,楚國怎會容得下咱們?恐怕自此惹上爭端!”
襄公又不肯聽,派公子蕩攜厚禮求見楚成王,答應了明年春天,會合諸侯于鹿上。可鹿上是齊國的地方,這事還得跟齊孝公報告一聲。
周襄王十三年春正月,宋襄公第一個到了鹿上,馬上筑起盟壇等著齊楚兩國國君。二月初,齊孝公來了,宋襄公以大恩人自居,相見之時,呼來喝去的,頗為倨傲。總是自己的恩人,齊孝公也忍下了,不以為意。
又過了二十多天,楚成王才來。三國國君見面,椅子總是排個座次吧!依宋襄公的意思,自是以爵位高低為序,宋國是公爵,齊國是侯爵,楚國是子爵,當然自己首座。
因此到了日子,宋襄公也不等人家招呼,自己登上盟壇,以主盟自居,先執牛耳要割血,一點也沒有謙讓的意思。楚成王心里老大不高興,勉強完成了歃血儀式。
接下來,宋襄公一拱手,直入主題:“寡人想借二位國君的威名,合諸侯于敝國之盂地,以秋八月為期。如何?”
說完就拿出來一份征會的牘書,請齊楚二君署名。兩位國君自是要謙讓一番的,宋襄公見二人相持不下,直接拿著牘書走到楚成王那邊去了。齊孝公自是心中怏怏。
楚成王見那牘書后頭早已有宋襄公自己的署名,笑著問:“您自己能征召諸侯,何必需要寡人?”
“鄭國和許國早就是您的屬下之國,陳國和蔡國又最近剛和齊國一起與您會盟,是以要借重貴國。”
“那就請齊侯先署名,寡人再接著署吧。”說完就把筆遞向齊孝公,后者氣哼哼地說:“有楚國就不必有齊國了。寡人昔年流離失所,萬幸社稷不損,本是無足輕重之人,何必在這牘上留名呢?沒地糟蹋了這么好的竹子。”
他說的是氣話,氣的是宋襄公眼里只有楚王,輕視他齊國,所以賭著氣呢!誰料宋襄公卻以為他說的是肺腑之言,真的把牘書收起來了。三位國君又盤桓了幾天,各自歸去。
楚成王回來對令尹子文詳細敘述了這回鹿上會盟的情形,子文說:“宋公太狂妄了!大王為何答應征會?”
“寡人早就想主理中華政事了,只是不得方便而已。如今宋公想效仿齊桓公再開一次衣裳之會,寡人借此機會會合諸侯,豈不是好?”
大夫成得臣進言:“宋公這個人,好虛名卻無實才,輕信于人又沒什么謀算,不如埋伏兵甲把他劫了來。”
“寡人正有此意。”
斗子文反對:“答應別人參會卻綁架他,天下人會說我們楚國毫無信義,如何征服諸侯呢?”
成得臣說:“宋公爭于主盟,必定傲慢諸侯,而諸侯們對宋國不熟悉,不會與之深交。劫宋只為立威,劫完再放又可以顯示德行。到時諸侯們只會恥笑宋公無能,更會一心歸楚了。”
“子玉好謀算,臣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