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世子華與弟弟公子臧都是鄭文公的嫡夫人所生,立嫡以長,所以才立為世子??珊髞磬嵨墓暮髮m越來越充裕,兒子也多了,嫡夫人也漸漸失寵,沒多久便病逝了。
這時后宮中有一南燕姞氏女子,本是作為媵妾陪嫁來的,進宮數年,還從未見過鄭文公的面。一天夜里,她忽夢見一個神人,手持一株蘭草,對她說:“我是你的先人,現在以國香贈你為子,以昌鄭國。”
醒來后,聞到滿室異香,便告訴同伴們自己剛才的夢。眾女子譏諷說:“看來你要生個貴子了?!?
好巧不巧的,鄭文公某一天忽然看見這個燕姞了,很是喜歡。周圍人皆相顧而笑,告訴文公這個奇怪的夢。鄭文公很是心動,遂取蘭蕊給燕姞佩上,以為定情之物。之后,燕姞漸漸得寵,生下一子,取名為蘭,即公子蘭。
那頭世子華見父親的女人越來越多,兒子也越生越多,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便來找叔詹討主意,叔詹安慰說:“得失自有天命,世子只需行孝便可?!痹賳柨资澹彩沁@么說。世子華對二大夫十分不滿。
他的弟弟公子臧喜歡新奇詭異的東西,新做的冠子是用鷸的羽毛做的,師叔教訓他:“這樣的冠服是不合禮制的,公子以后不要再戴了。”
因這幾件事,世子華與公子臧和叔詹,孔叔,師叔三位大夫都有了矛盾,心有芥蒂。
這次代鄭文公赴寧母會盟,世子華怕齊桓公會為難自己,不愿去。偏那個叔詹勸著逼著,非讓他去不可。心里更是懷恨。
世子華見了齊桓公,讓屏去左右,低聲說:“鄭國的事情都是叔詹,孔叔,師叔三人決定的,我父之所以逃盟親楚,實在是這三個人的主意。若您能助我除掉這三個人,我愿意將來以鄭附齊,好比一個附庸之國?!?
齊桓公很想答應,可管仲不同意,他說:“不可!諸侯所以佩服齊國,無非是禮信二字。現在世子華違背父命,不合于禮。陰謀亂國乃不信之舉。且我聽說這三位大夫皆賢臣,人稱‘三良’。我看這個世子華將來沒什么好下場,主公千萬不能聽他的?!?
于是,再召世子華,桓公冷言:“世子說的是國家大事,待你父親來時,寡人自會與他商議。”
世子華聽到這,臉色發紅,汗流浹背,只好告辭回國。管仲深深厭惡這種行為,便把這事透露了出去,自然也傳到了鄭文公耳朵里。
子華回國復命時,還在胡謅:“齊侯怪您不親自去,不肯和我們歃血為盟,不如還是和楚國交好吧?!?
鄭伯大喝:“你這個逆子出賣本國,還敢在這胡說八道?”
命武士將世子華囚禁于幽室,可是他還在牢里挖墻準備遁逃,鄭伯忍無可忍,便殺了他。公子臧出奔宋國,也被他爹派人追殺在路上。鄭文公感激齊國沒有聽世子華的挑唆,便再派出孔叔出使齊國致謝,并懇求結盟。
周惠王二十二年冬,遠在洛邑的周惠王因病駕崩。太子鄭怕惠后與太叔帶會生事,便與周公孔,召公廖商議好,先不發喪,派下士王子虎前往齊國報信。
齊桓公又召集諸侯前往洮,這回鄭文公親自來了。八國諸侯一致同意,一齊上表,遣派八國大夫前往洛邑奔喪且扶立新王。哪八個人?齊大夫隰朋,宋大夫華秀老,魯大夫公孫敖,衛大夫寧速,陳大夫轅選,鄭大夫子人師,曹大夫公子戊,許大夫百佗。
八國大夫浩浩蕩蕩集于洛陽城外,冠蓋如林,好不壯觀。太子鄭派召伯廖前來慰問,然后發喪。八大夫請求謁見新王,于是共扶太子鄭即位,是為周襄王。
周襄王開春改元,祭禮過后派周公孔前往齊國賜予胙肉。這回齊桓公又大合諸侯集于葵邱,共享天子恩澤。在路上,姜小白與管仲說起周王室這回嗣位的事,很有感慨。
管仲見時機到了,便說:“周室嫡庶不分,幾次招至禍亂。而主公您也還未立儲,應該早作籌謀,以絕后患?!?
“寡人有六個兒子,都是庶出的。論年長當然是無虧,論賢能則首推昭。長衛姬服侍時間最長,寡人本已答應她立無虧為世子??烧褍旱拇_能干有才,一時心里委決不下?!?
管仲心中有自己的計較,長衛姬與易牙,豎貂關系緊密,又有公子開方這樣的兄弟,他日無虧即位的話。他幾個人內外勾連,必亂齊國。而公子昭的母親是鄭姬,現在與鄭國剛剛交好,正需鞏固同盟關系。于是建言道:“主公要想延續齊國的霸業,必選賢能之子不可??闪⒐诱?。”
“如果將來無虧不服來相爭,怎么辦?”
“周王之位不是主公定的嗎?可如法炮制。此次會盟,主公可選擇諸侯中最為賢能者,將公子昭托付于他,這樣就沒什么可擔心的了。”
齊桓公想了想,點頭同意了。
到了葵邱,諸侯們都到了,周公孔也來了,大家各就館舍。當時宋桓公御說已薨,世子茲父,要讓位于弟弟目夷——就是那位抱著父親的腿笑著說:“長萬不來矣!”的小朋友,可人家怎么都不肯,這才自己即位,是為宋襄公。因為父喪的緣故,此來還穿著孝服。
管仲建議:“宋公有讓國之舉,且墨衰赴會,不可謂不賢,可將儲位之事托付于他。”
于是管仲親自將宋襄公請來,齊桓公握著他的手,諄諄囑咐將公子昭托付于他:“他日全仗您主持,來主持社稷了。”
宋襄公受寵若驚,應允不迭。
到了會盟當日,衣冠濟濟,環佩鏘鏘。壇上設天子虛位,諸侯們向北而拜,然后各就位次。太宰周公孔捧著胙肉東向而立,口述新王之命:“天子使孔賜伯舅胙。”
齊桓公要下階而拜,周公孔說:“天子說了,伯舅勞苦功高,年紀又大了,無需下拜。”
管仲在旁勸道:“天子雖謙讓,但做臣子的不可不敬?!?
姜小白年紀雖大,卻依然心思敏銳,馬上說:“天威在上,小白哪敢恃王命而廢了做臣子的規矩呢?”
于是疾趨下階,再拜稽首,再登堂受胙。諸侯們看了,都夸贊齊侯守禮。
盟事已畢,齊桓公忽然問周公孔:“古人所說的封禪是怎么一回事呢?”
“封泰山,禪梁父山。封泰山,筑土為壇,金泥玉簡以祭天,向上天匯報治理之功。禪梁父山,掃地而祭,以象征地之卑?!?
“夏朝都城在安邑,商朝都于亳,西周都于豐鎬,離泰山和梁父山都遠,他們都去封禪了。現在這兩座山都在我齊國境內,寡人想請天子命,舉行封禪大典,諸位覺得怎么樣?”
周公孔見齊桓公一臉的趾高氣揚,含糊道:“只要您覺得行,誰敢說不行?”于是眾人皆散。
周公孔來見管仲:“封禪的事,豈是一介諸侯能做的?你今天怎么不說一句話呢?”
“主公好勝心強,可以私下勸諫,不能當眾硬擋。夷吾會去說的?!?
當夜,管仲詣見桓公:“古人封禪,皆受天命而往,然后得封。”
齊桓公不悅:“寡人南伐楚,至于召陵;北伐山戎,削令支,斬孤竹;西涉流沙,至于太行,諸侯莫敢違也。且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兵車之會三,衣裳之會六,古之賢君,有過于此乎?封泰山,禪梁父,有何不可?”
“古之封禪者,皆有天命祥瑞,然后備物而封。北里嘉禾,江淮靈茅,東海比目魚,西海比翼鳥,祥瑞之物,不召而致。而今鳳凰不來,而烏鴉數至;嘉禾不生,而蓬蒿繁殖。這樣的情況去封禪,恐怕讓天下人恥笑。”
齊桓公聽了默不作聲,之后再不提封禪的事了。
回到臨淄,齊桓公自覺功高無比,開始大興土木,修建宮室,要好好享受生活。所乘的車馬,所穿的服制,都與周王看齊。齊國百姓頗有非議。
相國管仲在自己府中修筑三層的高臺,取名叫“三歸之臺”,哪三歸?民人歸,諸侯歸,四夷歸。又建高大的府門,壯麗的館舍,以招待各國來使。
鮑叔牙見好友如此行事,前往相勸:“主公奢侈,你也奢侈,主公僭越你也僭越,這是在干什么?”
管仲一臉無奈:“主公辛勞方成功業,只是想松快一下享受生活。如若強行拘著他,反而泯滅了他上進之心。我之所以這樣,無非是為主公分謗,別讓他一個人承受國人非議!”
鮑叔牙頗是不以為然。
且說周公孔從葵邱回洛陽的途中,正遇見晉獻公來赴會。便好心告訴他:“會盟結束了,散了?!?
晉獻公跺著腳說:“我國太遠了,趕不及見到如此盛會,真是沒緣份??!”
“不必遺恨。如今齊侯自恃功高,驕傲自滿。要知道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我看齊國也到了虧且溢的時候,沒趕上會盟也沒什么可惜的?!?
晉獻公于是回轅向西,在路上得了病,一入晉城便薨了。晉國大亂。要知晉國始末,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