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里疾一心想害死孟嘗君,卻沒想到人家在己方陣營里也有人。王弟涇陽君在臨淄時,天天到孟嘗君府上去蹭飯,兩人相交甚篤。回秦國時,人家孟嘗君是十里相送,還送了不少厚禮。
聽說王兄有意弄死孟嘗君,涇陽君馬上來密告,田文向他討主意,他說:“大王還沒下決心。后宮的燕姬最得寵,您若有什么重寶,我替你送給燕姬,求她在大王面前進言,放您歸國,沒有不成的。”
孟嘗君拿出兩對白璧,請涇陽君代贈燕姬。人家只是瞟了一眼,說:“妾最喜歡的是白狐裘,聽說只有山東大國才有,若得此裘,妾定會說話,至于白璧,我不稀罕。”
得到回報,孟嘗君犯了難:“只有這么一件白狐裘,已經送給秦王了,怎么拿得回來?”問門客們:“你們誰有法子拿來白狐裘嗎?”
眾人不發一言,只有最末席的一人說:“我能拿回。”
孟嘗君問:“你有什么法子呢?”
“我能裝狗偷回來。”
孟嘗君笑著讓他放手去做。門客當夜裝扮成狗的樣子,從秦宮狗洞中爬入倉庫,邊爬邊學狗叫。守藏吏以為是狗,沒有生疑。此人等到守吏睡熟了,這才爬到他身旁取出鑰匙,打開柜子,偷出白狐裘,回來獻給孟嘗君。
于是,白狐裘經涇陽君之手交與燕姬,她馬上趁著夜飲之時向秦昭襄王進言:“妾聽說孟嘗君是天下的大賢之士!他剛當上齊國的相國,本不想來秦國,是大王禮請他來的。不用也就罷了,怎的還想殺他?把他國之相請來,又無故將其誅殺,妾恐怕今后天下賢士將裹足不敢入秦了!”
秦王點點頭:“是這么回事。”
次日一早,秦昭襄王便下詔放孟嘗君回齊國,孟嘗君想:“僥幸得燕姬說話,得脫虎口,但萬一秦王后悔了,我這條命便沒了。”
他的門客中有善于偽造文書的,將秦王發的通行證也叫券改了個名字,星夜疾馳而去。到函谷關時,正值夜半,關門緊閉。孟嘗君與門客們在關門附近聚集,個個心懷焦慮。忽聽門客中傳出一聲雞叫。
打眼一看,原來是個擅長口技的在學雞叫,這一聲叫后,關內關外的雞全都打起了鳴。關吏誤以為天快亮了,便驗券開關。孟嘗君一行人,這才得以離開秦國。
他對那兩位門客說:“我能逃離虎口,全賴二位雞鳴狗盜之力!”
眾門客面面相覷,心懷愧疚,自此不敢怠慢座下之客。
咸陽宮中,樗里疾聽說孟嘗君回國了,馬上入朝來見秦王:“大王即使不殺田文,也該把他留下為質,怎能放他歸國?”
昭襄王這才后悔,馬上派人去追,一直趕到函谷關,調出出關客人的留檔察看,沒有齊使田文的姓名。
秦使覺得奇怪:“這里也沒有小路可抄,難道還沒到嗎?”
又等了半天,田文依舊不見人。于是向關吏詳細說明孟嘗君的外貌特征及門客車馬的數量,關吏說:“是的,是有這么一行人,今天早上已經出關了。”
“還能追得上么?”
“他們那飛馳如電的,必已離開百里了,追不上了。”
使者還報,秦昭襄王嘆道:“孟嘗君有鬼神不測之機,真是天下大賢之士啊!”
后來,秦王想穿那白狐裘了,主藏吏卻上報說丟了,不想卻見到燕姬穿在身上。仔細一問,才知就里,知道是被孟嘗君手下的門客偷了,又感嘆道:“孟嘗君門下,真是什么人才都有啊!我秦國如何能比?”
他干脆將這白狐裘賜給了燕姬,也不治主藏吏的罪。
再說孟嘗君自秦國逃歸齊,必須道經趙國。平原君趙勝親自出邯鄲三十里外相迎,十分恭敬。趙國人一直聽說孟嘗君的名聲,卻未沒親眼目睹,也爭相出城觀看。
孟嘗君名聲雖大,但身材比普通人矮小,趙人紛紛嘲笑道:“咱們那么仰慕孟嘗君,還以為是怎樣的天人呢,必然魁偉無比。如今一看,不過是個矮丈夫罷了!”
當夜,在街市上公然嘲笑孟嘗君的幾個人全都無聲無息沒了腦袋。平原君知道是孟嘗君手下門客干的,但卻不敢過問此事。
臨淄城中,齊湣王自從派出孟嘗君出使于秦,便如同失了左右手一般,又怕他被秦國留用,這段日子是寢食難安。聽說孟嘗君逃歸了,大喜,依舊拜他為相國,門下賓客更多了。
為了有效管理這么多門客,孟嘗君將門客們分為三等:上等叫“代舍”,中等叫“幸舍”,下等叫“傳舍”。代舍的意思是說這些人可以代表孟嘗君,是上等客人,每餐有肉,出入乘車。幸舍是指這人可堪任用,是中等客人,每餐可吃肉,但出入不乘車。傳舍的人只吃粗糧,不至于餓死罷了;出入聽其自便,是下等客人。
之前雞鳴狗盜的那兩位門客,便是代舍一檔。漸漸地,孟嘗君門下的賓客實在是太多了,薛邑的俸租收入已不夠供養的了。無奈,他只得在薛地放債,每年收些息錢,以資補巨額的開銷。
某一日,門下新來一位樣貌魁偉的漢子,穿著破衣爛衫,腳穿草鞋,自稱叫馮諼,齊國人,來求見孟嘗君。問他有何見教,他說:“沒有什么。只是聽說您好養士,不擇貴賤,所以來投奔。”
既然沒什么本事,那就放在傳舍吧。過了十多天,孟嘗君問傳舍長:“新來的客人怎么樣?”
“馮先生貧苦,身無一物,只有一把劍,卻連劍囊都沒有,只用根繩子系在腰上。吃完飯便彈劍而歌,說什么‘長鋏歸來兮,食無魚!’”
孟嘗君笑了:“是嫌他的飲食太粗儉了!”
于是,下令將馮諼遷到幸舍,每餐可以有魚有肉。還對幸舍長吩咐道:“觀其舉動,五日后來報我。”
那么,馮諼會滿意嗎?他還會有怎樣的舉動?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