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王三十六年,越王聽說吳國鬧饑荒,便準備興兵伐吳。文種制止道:“時候未到,吳國還有忠臣在。”
勾踐又去問范蠡,得到回答是:“時候不遠了,但愿大王能教習軍士備戰,以等待時機。”
“難道現在還沒做好充分的戰備嗎?”
“要打仗,必須要有精兵。所謂精兵,必須有過人之技,大的如劍戟,小的如弓弩,非得有高明的老師教習才行。臣聽說南林有位處女,精于劍戟之術;還有個叫陳音的楚國人,善使弓箭,大王應該聘請他們來做教習。”
解釋一下,古時稱離群隱居之人為處,男的叫處士,女的叫處女,和現代不是一個意思。
這位南林處女沒有姓名,在深林曠野中成長,無師自通,精于劍術擊刺。越王使者來到南林,傳達勾踐之命,南林處女欣然同意北行。
車行至山陰小道,忽有一白胡子老翁擋在車前,問:“來的莫非是南林處女嗎?你有什么劍術,竟敢接受越王的聘用?我來試試!”
“妾不敢自隱其術,請老翁指教!”
那老翁將林中竹管如摘腐草般輕輕折下,當作竹劍來刺南林處女。還沒等竹子折斷落地,南林處女接過竹末,反過來刺向老翁。那老翁忽然飛上樹,化為一只白猿,長嘯而去。把使者都看呆了。
來到會稽越宮,越王賜坐,問以擊刺之道。
處女答道:“內藏精氣,外示安逸,持劍時安若處子,出擊則若猛虎。形神俱備,快如騰兔,縱橫往來,目不及瞬。若學會我的劍道,則以一當百,以百當萬。大王若不信,可以派人一試。”
勾踐命上百名勇士,手拿長戟齊齊刺向南林處女。那女子目不轉瞬,頃刻間接過長戟依次投之于地。越王嘆服,便命她教習越國軍士三千人。
一年多后,南林處女請辭歸林,越王再派人去請,人已不知其蹤。有人說:“這是上天要興越亡吳,特意派遣神女下凡來傳授劍術,以襄助越國。”
再說那楚人陳音,他是因為殺了人,在越國避仇。范蠡偶然見他射箭,一擊必中,所以向勾踐推薦他為射師。
越王問陳音:“這個弓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
陳音對答:“弩生于弓,弓生于彈,彈則出自古之孝子。那時民風樸實,餓了食鳥獸,渴了喝露水,死了則用白茅一裹,棄于荒野。有一位孝子不忍心父母尸身被禽獸所食,特意做了彈弓守護一邊。
到了神農皇帝時,弦木為弧,剡木為箭,立威四方。有一個叫弧父的人,生于楚國荊山,不知父母何人,幼時例會用弓箭,箭無虛發。弧父傳道于羿,羿傳給了逢蒙,逢蒙傳于琴氏。琴氏認為諸侯相伐,弓箭殺傷力不夠,便加以機械之力,做成弩。
琴氏傳弩術于楚三侯,自此楚國世代以桃弓棘箭,防御鄰國。臣的先人,在楚國學會此道,五世傳到我這里。弩之所向,鳥來不及飛,獸來不及奔走,誰大王一試!”
越王派三千士兵跟著陳音在北郊學習射箭。陳音教兵士們射發連弩,就是三箭齊發,人不能防。三個月的時間,兵士們盡得其術。后來,陳音病死,越王予以厚葬,他下葬之地改名為陳音山。
伍子胥聽說越王練兵習武的事,意識到事態危急,馬上來求見夫差,涕淚縱橫地勸道:“大王篤信越國已臣服不二,如今他們任用范蠡,日夜訓練兵士,劍戟弓弩無不精良。一旦得到機會入侵,吳國將大禍臨頭。大王若是不信,可以派人去察探一番。”
夫差悄悄派人前去打探,果然回報南林處女與陳音之事,這下心里可敲起了鼓。他問伯嚭:“越國既然已臣服,為什么還要這般操演兵士,意欲何為?”
“越國承蒙大王賜地,必須有兵才能守住這些地方。再說治兵也是守國之常事,大王無須多慮。”
伯嚭的這番說辭并沒有打消夫差的疑心,他心里暗暗起了興兵伐越的念頭。
再說說齊國,陳氏經過數代經營,已嬴得齊國大半民心,久懷擅國之志。等到陳恒嗣位,更加抓緊圖謀,但忌憚高氏與國氏在齊國黨羽眾多,總想個什么法子除掉才好。
思來想去,陳恒想出了個借刀殺人的法子,他對齊簡公說:“魯國是鄰國,卻邀約吳國來伐齊,此仇不能不報。”
這話齊簡公信了,陳恒推薦國書為大將,高無平,宗樓為副,大夫公孫夏,公孫惲,閭丘明等跟從,率兵車千乘,出兵伐魯。陳恒親送大軍于汶水,發誓不滅魯國,不還師。
此時孔子正在曲阜,著述《詩經》與《尚書》。一天,孔門弟子琴牢,字子張,從齊國趕來面見孔子。聽說齊兵已屯駐邊境,孔子大驚:“魯國是我父母邦,如今不能不救!”
他問眾弟子:“誰能為我出使齊國,以止伐魯之兵?”
子張與子石都愿去,可孔子偏偏不許。子貢離席問道:“我可以去嗎?”
孔子說:“可以。”
子貢當日便辭別老師,來到汶上求見陳恒。聽說子貢是孔子的高足,陳恒推測他來必是要游說自己退兵的,預先作好準備給他臉色看。
子貢旁若無人地進為,陳恒迎入,賓主坐定,問道:“先生此來,是要為魯國做說客的么?”
“我來不是為了魯國,而是為了齊國。魯國是難伐之國,相國為什么非要討伐呢?”
“魯國有什么難伐的?”陳恒問道。
“魯國城墻薄矮,城池淺狹,君主懦弱,而大臣無能,兵士們不習戰陣,所以難伐。為相國考慮,應該去伐吳。吳國城高池深,兵甲精利,又有良將守土,所以易攻。”
這不是說反話嗎?陳恒勃然大怒:“你說的難易顛三倒四,我聽不明白。”
子貢請陳恒屏退左右,這才說出了一番道理來。究竟子貢說了什么?陳恒會退兵嗎?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