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218. 臥薪嘗膽
- 東周五百年
- 湛兮若存
- 2088字
- 2021-12-22 15:39:42
有人認出這座莫名出現的山丘正是瑯琊的東武山,不知為什么,一夜之間飛來會稽。范蠡奏道:“臣所筑新城,上應天象,所以天降‘昆侖’,正是說明越國將為霸主。”
越王大喜,為這座山提名為怪山,也叫飛來山,龜山。此山正是如今杭州的飛來峰。勾踐在山上修建靈臺,高三層,可遠望靈物。
萬事俱備,勾踐遷都會稽,對范蠡說:“孤實在無德,以至于失國亡國,身為奴隸,若不是相國和諸位大夫,哪有今天?”
“這是大王自己的福分,非臣等之功。但愿大王不要忘了石室之苦,那么我越國可興,終有一日能報吳之仇。”
勾踐點頭,于是繼續任用文種治理國政,范蠡主理軍務,越王自己則尊賢納士,敬老恤貧,百姓十分滿意。
自從嘗了夫差的糞,勾踐便患上了口臭。范蠡自城北山中采來魚腥草,可食用,微有腥臭味,讓舉朝官員食用,這樣勾踐的口氣便不那么突出了。
勾踐囚吳四年,所受屈辱刻骨銘心,為了復仇,他是勞其身,苦其心,夜以繼日地操勞。有時倦得眼睛睜不開,便用寥薰眼;腳冷得受不了,便泡在水中。冬天手里握冰,夏天握火燭。睡覺直接躺在柴草上,從不用被褥。還在臥處高懸一枚膽,吃喝之前,必取下這膽吞食,以不忘昔日之苦。
每至中夜,勾踐常常夢回,坐起哭泣,喃喃自語“會稽”二字。因為戰亂,越國人口減損。為了繁衍人口,勾踐下令國中少壯青年不許娶老妻,老男人不許娶年輕女子。女子到十七歲不嫁,男子到二十歲還不娶,父母要論罪。
孕婦生產前告知官府,會派醫生來接生;生男孩的賞一壺酒,一條狗;生女孩的賞一壺酒,一口豬;百姓有三個孩子的,官府負責養兩個,生兩個的,官府養一個。家中死了人的,當地官員會親自上門哭吊。
勾踐每次出游,都會在后車裝滿米飯與肉羹,遇上小孩子便會停下車給他們吃,并問其姓名。遇到農夫耕田,他也會下田幫忙。
越夫人親自織布,與民婦同勞苦。越國七年間不向人民征稅。越王夫婦食不加肉,衣不重彩,但每個月必會向吳國進貢。還組織人民進山采葛,織成黃絲細布,進獻吳王。夫差十分滿意越國的恭順,特意增加了越國的封地。
于是東至句甬,西至檇李,南至姑蔑,北至平原的縱橫八百余里土地,盡為越壤。勾踐獻上葛布十萬匹,蜂蜜一百壇,狐皮五雙,粗竹十船,以答謝吳王的封地之禮。夫差十分高興,又賜給勾踐一些羽毛作為裝飾。伍子胥知道了,氣得稱病不朝。
夫差深信越國已臣服無二心,更加信重伯嚭,某一天,他問:“如今四境安寧,寡人想擴建宮室,該選什么地方為好?”
伯嚭對于這樣的事,可是信手拈來,他說:“吳國境內,若論崇臺勝境,莫若姑蘇。但先王造的姑蘇臺規模小了些,大王不如擴建此臺,讓它高可望百里外,寬可容六千人。再聚些歌童舞女在上,那可是人間極樂之地了。”
夫差于是四處懸賞,搜求高大的樹木以充建臺之用。
文種聽說后,對越王說:“大王矢志報吳,應該先投其所好。”
勾踐有些遲疑:“便是投其所好了,然后便能一擊制命么?”
“臣有破吳七術:一是捐貨幣,取悅吳國君臣;二是賤其糧粟,以虛損積蓄;三是送美女,以惑吳王心志;四是送上良材巧匠,讓他們廣筑宮室;五是賄賂諛臣,以亂其國政;六是設法令諫臣自殺,以弱吳王輔助;七是咱們自己積財練兵。”
勾踐一拍大腿:“好計!如今該先走哪一步?”
“吳王想擴建姑蘇臺,咱們應該揀選名山神木,然后獻上。”
越王派出三千伐木工,入山找神木,一年了卻毫無所得。工人們想家了,心懷怨念,于是作了一首《木客之吟》:“朝采木,暮采木,朝朝暮暮入山曲,窮巖絕壑徒往復。天不生兮地不育,木客何辜兮,受此勞酷?”
木工們整夜長歌,歌聲悲凄。忽有一夜,天降下兩根神木,二十人合圍才抱得過來,長五十尋,落在山陽的叫梓木,落在山陰的稱為楠木。
木工們從未見過這么大的木材,趕緊報知越王。群臣稱賀:“這是大王精誠感動上天,所以賜下神木來。”
勾踐親自前去拜祭,才砍伐削磨,還用丹青畫上五采龍蛇文,使文種將它們投江牽引至吳境,獻于吳王。
夫差也沒見過這么大的木材,一時喜不自禁。伍子胥勸諫道:“當前夏桀起靈臺,商紂起鹿臺,窮竭民力,以致滅亡。勾踐這是要害吳國,所以才獻上此木,大王不能接受。”
“勾踐得此良材,自己不用而獻于寡人,這是好意,怎能違逆?”夫差不聽,拿這兩根神木去修建姑蘇臺。
吳國花了三年時間收聚木材,再用了五年才修成姑蘇臺,高三百丈,寬八十四丈,登臺可遠望二百里外。原來闔閭為登臺修建的九曲徑,更要加寬了。百姓們日夜勞作,辛勞而死的不計其數。
越王知道后,對文種說:“作宮室之計已行,只是如今崇臺之上,必妙選歌舞,若不是絕色女子,怕不能移其心志。你能為寡人想辦法嗎?”
“興亡之數天定,上天既生神木,何愁無美女?只是若在民間搜求,難免驚動百姓。臣有一法,可以閱盡國中女子,供大王選擇。”
文種的法子是,派出越王身邊的百年近侍,夾雜些善于相面的人,在越國四處巡游,遇到有姿色的女子,便記下名字與地點。這樣找了半年,列出美女二千多人。勾踐再派人從中篩選,得出兩個特別美的——西施與鄭旦。
西施是苧蘿山下一位樵夫的女兒,那里有東西兩個村莊,大多是施姓人家。她住在西村,所以叫西施。鄭旦也住在西村,與西施是鄰居。兩人每天一起去江邊浣紗,玉顏花貌,好似兩朵并蒂芙蓉。
究竟越國的美人計該如何實施?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