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正是血氣方剛,如何肯示弱?他斷然拒絕道:“二位說的退守乞和,都不是好法子。吳國是我越國世代之仇,伐而不戰,他們還以為我不能領軍呢!”
于是,越王勾踐征召全國壯丁三萬人,在椒山下迎戰吳軍。
第一次交手,吳軍稍稍退卻,折損百十人。勾踐乘勝直進,前行數里,正遇上夫差的大軍,兩下各布好陣勢。夫差親自站在船頭擊鼓,以激勵將士,勇氣倍增。
忽然刮起一陣北風,江上波濤洶涌,伍子胥與伯嚭各乘一輛大戰艦,借著風勢揚帆而下,船上弓箭手出招,密集的羽箭如飛蝗般射來。越兵是迎著風的,根本抵擋不住,大敗而走。
吳兵分三路追擊。越國大將靈姑浮的船翻了,自己也溺水而死。胥犴中箭身亡,其余死者不計其數。勾踐一直逃到固城,吳兵跟上將固城團團包圍,并截斷了越軍的汲水之道。
夫差十分得意:“不出十天,越兵都會渴死。”
沒承想山頂上有泉水,里頭還蹦出許多大魚,勾踐選出數百頭魚,派人送給吳王,搞得夫差是大驚失色。固城里的勾踐留下范蠡堅守,自己率領殘兵,乘吳人驚疑不定的機會逃奔往會稽山。將所剩的兵甲一點數,三萬人出征,如今只剩下五千多。
勾踐長嘆:“自先君到孤這,三十年了,越國還從沒打過這樣的敗仗!后悔沒聽范文二位大夫的話,以至于此。”
那邊伍子胥與伯嚭加緊攻打固城,范蠡吃不住,一天三道求援戰報發往會稽山。勾踐害怕了,文種獻計說:“事情緊急,但若如今求和,或許還能成。”
“吳國怕是不會答應的,該怎么辦?”
“吳國太宰伯嚭,貪財好色,忌功妒能,素來與伍子胥志趣不投。吳王怕伍子胥,但卻更親近伯嚭。如果能私下與伯嚭見面,結其歡心,定下和談之約,只要他向吳王進言,夫差都會聽的。伍子胥便是想阻止,也來不及了。”
“愛卿若見伯嚭,送什么禮好呢?”
文種說:“軍中缺女色,如果獻上美女,得上天庇佑,伯嚭定會答應的。”
勾踐連夜遣使回越都,命夫人在宮中選出八個美女,打扮好了送來,再加上白璧二十雙,黃金千鎰,交給文種。文種趁夜造訪伯嚭的營帳,獻上禮單。
伯嚭起初不想見,但聽說有厚禮,不免起了貪念,這才召入文種。見面之時,伯嚭頗為倨傲,一點沒有起身的意思。
文種謙卑地跪下致詞:“寡君姒勾踐,年幼無知,不能好好侍奉吳國,以致獲罪于上國。如今已悔恨無比,原舉國為吳國之臣,但怕吳王不納,知道太宰功德,外為吳國股肱,內為吳王腹心。特遣文種前來叩首,但愿能在吳王面前略為美言,收寡君于宇下。一點薄禮,不成敬意,日后的孝敬還會源源而來。”
說完,獻上禮單。伯嚭掃了一眼,故作姿態道:“越國旦夕便會被攻破,到時越國哪樣東西,不是我吳國的?這些區區之物,算得什么?”
“越兵雖敗,但還有五千精兵死守會稽,尚能一戰。便是戰敗,我王也可以焚毀府庫,逃往他國,就像當年的楚王一般,怎么能都為吳國所有?即便是都歸了吳國,也是大半入了吳宮,太宰與諸將不過瓜分一二罷了。太宰若能主持吳越和議,那么寡君委身于吳,便如委身于太宰一般。以后春秋貢獻,未入吳宮,先入太宰府,這好處太宰一人獨得。這樣豈不比背城一戰的強?”
這一席話,講到伯嚭心里去了,他面帶微笑不住點頭。文種又指著禮單上的美人說:“這八個都是選自越宮,如果民間有更美的,寡君回到越國,定會竭力搜求,以備太宰灑掃之用。”
伯嚭站起來說:“大夫不去伍相國那里,特意來我帳中,便是知道我這個人從不乘人之危。我明日便會向吳王引見你,以決此事。”
他把禮物盡數收下,留文種住在營中,以敘賓主之禮。
次日一早,二人來見夫差。伯嚭先入王帳,告知吳王,越王勾踐派文種來求和。夫差勃然大怒:“越國與寡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怎能接受和議?”
伯嚭對曰:“大王不記得孫武曾講過‘兵者,兇器也,可暫用而不可久也。’越國雖得罪了吳國,但也得了報應了。越王請求為吳臣,其妻請為吳妾,越國的珍寶器玩,全部進貢與吳宮。所求的,只是保留他姒姓的宗廟祭祀而已。受越之降得實利,赦越之罪,可揚圣名于天下。自此名實俱收,吳國可稱霸天下。
如果定要將越國誅殺殆盡,那么勾踐就會焚毀宗廟,殺了妻子,沉金玉于江中,率領五千死士,與我吳國魚死網破,這樣豈不傷了大王的左右?與其殺人,不如得國。”
夫差想了想,同意召見文種。見了吳王,文種是膝行而前,比前晚表現得更加謙卑,再三陳述乞和之意。
夫差問:“越王夫婦請求為吳國的臣妾,是否能跟寡人去吳國?”
文種叩頭答道:“既為臣為妾,生死都是大王的,哪敢不服事左右?”
伯嚭趕緊說道:“勾踐夫婦肯來吳國,雖是赦免了越國,實際已盡得其國。大王又有何求呢?”
夫差很滿意,當面答應了越國的求和。早有人告知相國,伍子胥急忙趕到中軍帳,只見伯嚭與文種已經一左一右站在吳王兩側了。
伍子胥滿面怒容,問夫差道:“大王已經同意了越國的求和么?”
“已經同意了。”
“不可,不可!”伍子胥大叫兩聲,嚇得文種倒退好幾步。
伍子胥急急進諫:“越國與吳國比鄰,勢不兩立,若吳不滅越,越將來必滅吳國。比如秦晉兩國,我便是攻伐取勝得其地,也不能久居,得其車,也不能乘坐。而攻下越國,其地可居,其舟可乘,此乃社稷之利,不可輕棄。何況又有先王的大仇,不滅越國,大王怎么面對立庭之誓?”
一番話說得夫差無言以對,只好目光掃向伯嚭,向他求助。
究竟吳越和議能不能成?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