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語文的說課教學指導
- 許艷 牛莉
- 1216字
- 2021-06-18 11:04:03
二、自然語文研課三了解
在現實的生活中,許多老師研課時,看到課題后,并不是去認真理解課標要求,深入分析教材、了解學情,而是急于上網查找與上課課題相關的教學設計、課件以及相關資料,然后花大量的時間去下載和“研究”這些資料,找出每個教學設計的“精彩”之處加以合并,然后稍做修改,一堂課的教學設計就這樣完成了。這樣的教學設計,不能激發、促進、輔助學生的學習,不能保證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不利于教學過程最優化。我們研課的根本任務是通過發現、分析和解決教學問題來提高教學效率。因而研課中設計教和學的方案,應著眼于教學條件與教學策略之間的互動,注重教學結果的高質量:追求教學效果、教學效率和教學吸引力的統一,達到“減負增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愚以為,研課之前教師應該做到“三了解”,即了解學生、了解環境和了解自我。
一是了解學生。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任務是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教學設計的過程首先就是深入研究學生的過程。因此,教師研課時要把“假如我是學生”作為座右銘,了解學生應堅持主體性、差異性和發展性原則,了解學生的學科認知特點和規律、知識基礎、經驗、生活關注點、能力情感因素及身心特征。樹立“教為學服務”的新思想。要深入具體地了解每一位學生,了解他們對所學知識是否感興趣,有了多少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搜集到哪些相關資料,有哪些學習困難等。在此基礎上,準備出幾套指導方案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為學生的學服務。這樣就徹底改變了以往研課時以教師怎樣教、學生應該怎樣接受為主線的“以教論學”的研課思路,樹立起全新的“以學論教、以教促學”的指導思想。
二是了解環境。《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理念就要求我們的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因此,搜集、整理、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是我們研課時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其實,語文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可以說教師、學生、教材、周圍的環境、現實生活、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等都是豐富的教學資源,關鍵看教師研課時能不能“獨具慧眼”,認真發現這些可供使用的資源,海納百川,使我們研課儲備的資源廣博而深刻。教師要在教學中給學生一個精彩的學習環境,就應該在研課時設計教學的過程中了解環境,了解環境主要應了解學生群體的內環境和課堂教學的外環境。
三是了解自我。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每個教師都有優點和缺點。一節課能否成功的關鍵,是看教師是否能夠揚長避短,按照自己的習慣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因而,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必須知曉、了解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愚以為,研課中教師思考的過程就是從狹隘走向廣闊的過程。人的胸懷比天大,每一位教師應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把握中國文化和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國際接軌,這樣,我們就能高瞻遠矚、胸襟廣闊、視覺開闊,我們的頭腦就不會固執,思想就不會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