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高考路線圖
- 郭濤
- 10字
- 2021-06-18 11:03:54
第一章 高考勵志路線圖
第一節高考,目標明確
心中的“紅太陽”
導演張藝謀在陜北拍電影時見一孩童,夕陽西下騎在牛背上哼著陜北小調。
張問:“娃,你在干啥?”
孩童很悠閑地答:“我在放牛!”
“為啥放牛?”
“放牛掙錢!”
“為啥掙錢?”
“掙錢娶媳婦!”
“娶媳婦干嗎?”
“娶媳婦生娃!”
“生娃干嗎?”
“生娃放牛!”
很多人第一次看了都會會心一笑,再仔細看一遍,就會去沉思。放牛娃坐在牛背上,他心中的“紅太陽”就是放牛掙錢娶媳婦,沒有不對!你自己呢?坐在設備齊全的教室里,你心中的“紅太陽”是什么呢?還能是“掙錢娶媳婦”嗎?
我問過很多高中生,上高中的目的是什么?絕大多數回答是:“考大學,考好大學!”中考分數凡能達到當地示范高中的學生,高一時,制訂三年后的高考目標,沒有低于一本的,如果制訂低了,就對不起自己的雄心壯志了。可是,再看看往年的高考結果,有多少沒有實現起初目標的,學生太多了,是不是他們的目標制訂得太高了,這是結果出來后的看法。從開始看,并不高,合情合理,因為他們有三年充足的時間資源。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大的落差呢?問題就出在高中三年的過程上,三年中會發生很多事情。怎么才能預防、解決問題呢?誰能給予幫助呢?讓悲劇不再發生,或降低發生的可能,這可是關乎一個人前途命運的大事,明確的答案只有一個:這個人就是你自己!當然,我們也能出些綿薄之力。
接下來說一個故事,有一天,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兒:每個人把胳膊盡量都往前甩,然后再盡量往后甩。”說著,蘇格拉底示范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同學只剩下了八成。一年過后,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大家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候,整個教室里,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人就是柏拉圖,后來他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如果你也能像柏拉圖一樣堅持下去,你也可以取得不一般的成就!古埃及有句諺語:“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兩種:鷹和蝸牛。”鷹憑借自己強大的飛行本領攀上金字塔的頂峰,我們自然無比羨慕;但蝸牛憑堅韌不拔的耐力攀上金字塔的頂峰,蝸牛的精神在我們心靈深處鐫刻上一道印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既要有老鷹的志向,也要有蝸牛的奮斗精神!
1990年以后的學生,一般不會在別人面前談論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對待重要事情上,一般都表面上是輕松不在意、無所謂的態度,讓別人誤認為他們沒有追求,不能吃苦等。但我接觸過的所有高中生,都有著不一般的追求和超一般的吃苦耐勞精神,可以舉幾個真實例子。一位是黃山市叫胡某的女同學,家庭條件很好,獨生子女,平時家人比較嬌慣她,高三了,還不知努力,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又沒有什么好法子。不知她媽媽怎么找到我的電話,給我打電話說明她的情況后,我告訴她媽媽,和你說沒有用,叫她給我打電話,我和她在電話里聊了40來分鐘。過了一段時間,她媽媽打來電話表示感謝說:“長這么大都沒這么努力過,不玩手機不上網,不看電視不賴床,每天堅決完成我下達的任務,完全變了一個人。”為什么會有如此變化呢?起作用的就是我重新燃起了她心中的“紅太陽”,讓她沖破了心中迷霧,幫助她打開了她的成功路徑。她是有著很好追求的學生,只是被眼前的困難困惑所籠罩,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動力,沒有了著力點,幫她樹起堅定的信心,再轉化為實際行動的動力,讓她覺得一切都是那么清晰,看得見,抓得著。
第二位是阜陽叫寧某的同學,吃苦的典型。三月中旬了,他爸爸帶著他找到我。
“最近模擬考了多少分?”
“352分。”
“高考目標?”
“一本!”
“愿付出多大代價?”
“不惜一切!”
詳細了解具體情況后,我給他下達的學習考核指令是:“在不影響學校正常進度的情況下,用七天時間,把數學必修一至五的練習、習題、復習題全部裝到你的腦袋里,如果錯一題的一個符號,視為七天工作無效,不收這個學生,完成了,我對你就有信心和把握了。”最終他在規定的時間里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問他完成后的感受:“從沒有過的充實,比之前增長了很多,還有就是,累,但快樂!”
這就是真實的九零后,內心有追求,但不外露,能吃得苦,還能忍辱負重。我把他們的追求說成“紅太陽”,而不說理想,因為,太陽是發光發熱的。發光,可以為他們指明方向,照亮前程!發熱,可以為他們提供動力,到達彼岸!“紅太陽”可以激勵他們自己奮發圖強,實現自己的抱負。年輕的、活力四射的學生們:放飛屬于你自己的“紅太陽”吧,并豪邁地喊出:“敢問路在何方,路就在腳下!前進!”高考的正能量
高考的正能量內在就是懂得理解、妥協、感恩。一天夜里十一點半鐘,學生王某的媽媽打來電話。接通后,她連連表示歉意,說:“這么晚了還打攪。”“沒事,都是為了孩子,出了什么情況?”“不得了啦!孩子回來就摔東西,以前從沒有過(媽媽很委屈的感覺),我們不知道咋辦了。”“你家里有古董嗎?摔的是什么?”“ (很詫異) 喝茶用的杯子。”“那就好,如果有古董那要收好了,杯子摔了,明天再買,還摔,再買,只要在你家經濟承受的范圍內,都沒有問題。”“這是什么意思呀?”“這種現象,只是孩子釋放高考壓力的一種方式,你家以前沒見過,但這是正常情況,有很多類似的例子,不要特過驚奇,特當作一回事兒,這種特權只會到六月八號晚上,之后就不會再有了。”“我們要做什么呢?”“理解孩子,孩子處在高考敏感階段,你還想多做些的話,就讓孩子聯系我,幫他開導一下,如何更合理地處理高考壓力的相關問題。”學生王某事前沒有把理解父母這個問題弄明白,他的父母是考生家長,考生家長難當呀!不能任由自己的性子。理解應該是相互的,首先,考生你要弄明白:高考,是你自己的高考!你自己的高考!自己的高考!其他所有人都是助手,你才是高考主體,六月七號、八號是你自己走進高考考場!你的爸爸、媽媽、老師等人,只能是你的助手,把高考相關的事情做得更好些,你有壓力,需要釋放,有很多緩解的辦法,如找信得過的人傾訴,沿操場跑圈,打沙袋或找空曠地方大喊出來,聽聽音樂等,不一定要選擇過激的方式,結果,讓家人跟著緊張,反過來,會促使你更加有壓力,親人們都會考慮你處在高考特殊時期,沒有人與你計較,你更應該用理解的心態去解決相關情況,你是有這個能力的。心情舒暢了,氣順了,是不是所有問題都解決了呢?
有一位學生蘭某,由入班的前十名,下滑到班內倒數第二名,距高考還有五個來月的一天下午,他媽媽拽著他,找到我說:“我管不了了,剛從網吧里找到,交給你了。”我示意讓媽媽到外面等候,開始了對話。
“你還想考好嗎?”
“想!”
“能自己管好自己嗎?”
(猶豫)“不能。”
“愿意讓我幫助你嗎?”
“愿意!”
“那好,我們談完后,不要先回家,去一趟網吧,把你游戲密碼交給你媽媽,六月八號晚上還你,可以嗎?”
(猶豫)“可以。”
常言道:“浪子回頭金不換。”
從此蘭某像換了個人似的,聽不懂課,自己埋頭做試卷,一天要完成十張試卷的任務量(我要求的,他同意的),最終換得高考529分的結果。蘭某用適時妥協一下的辦法換來了如意的大學,值得慶賀。
現在高中生們,要懂得適時彎一下腰,低一下頭,未嘗不是明智之選。歌德的《敘事謠曲》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耶穌帶著他的門徒彼得出門遠行,在路上發現了一塊破爛的馬蹄鐵,耶穌就讓彼得撿起來,不料彼得懶得彎腰,假裝沒有聽見。耶穌沒說什么,自己彎腰撿起馬蹄鐵,用它在鐵匠那里換了幾文錢,并用這些錢買了十幾顆櫻桃。出了城,兩人繼續向前走,沿途都是茫茫的荒野,看不到人煙,也找不到水源。耶穌猜到彼得渴得厲害,就故意弄掉一顆櫻桃。彼得一見,趕緊撿起來吃掉。耶穌邊走邊掉,彼得也就狼狽地彎了十七八次腰。于是耶穌笑著對他說:“要是你剛才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后來沒完沒了地彎腰。”適時妥協一下,這個理明白了,接下來我們來聊一下感恩的話題。
現在同學常有一種現象,兜里的錢太多、選擇太多,一切來得都容易、簡單,所以不去珍惜。你有沒有發現,你玩一個手機玩了一個月,沒勁了,你就去換。這樣,你會對你擁有的東西珍惜嗎?你會覺得一切本就該這樣,心安理得,如有稍許不如意,就會暴跳如雷,跟全世界都欠你似的,自己就是中心,自己就是上帝。日后某一天,你就會明白、后悔。
有一位年輕的商人,在黑暗的山谷里面走夜路。天黑了,他迷路了,他找不到走出大山的方向,看不到星星和月亮,冷冷的山風颼颼地吹過來,他的頭發都立起來了。突然,他聽到夜空中,傳來了一個聲音。那聲音不知道從哪里來的,那聲音對他說:“年輕人,地上有石子,撿幾顆,天亮了,會有用的。”他感到非常恐懼,那聲音一遍一遍地響起來。“年輕人,地上有石子,撿幾顆吧,天亮了,會有用的。”最后,那聲音幾乎哀求了,“年輕人,地上有石子,快撿幾顆,天亮會有用的。”他想,我還是照做吧。于是,彎下腰,隨隨便便撿了幾個石子放在手里。就這樣,他的手里握著這幾個石子,竟然奇跡般地走出了大山。天亮了,年輕的商人很想知道他手里攥的是什么?借著黎明微微透出的晨光,他伸開了自己的手掌,哇!竟然是金燦燦的黃金。他突然明白,原來昨天那個聲音是善意的,那個聲音是對他好。他開始后悔,為什么昨天不多撿一點呢?當他回頭望向那茫茫大山時,他看到黑壓壓的大山連在一起,根本就找不到那條回去的路了。也許有的同學會說,這個故事很荒誕,哪里會有這樣的事,還真有,當你學習的時候,有一個相同的聲音:“孩子啊,好好讀書吧,將來會有用的。”這個聲音來自哪里,來自父母,來自師長。
要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分分秒秒,等你考上大學了,每年只有兩次假期,才能回家看望父母親,將來工作,就剩下春節了,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沒有多長啊,不要等到有一天,父母離去的時候,才恍然大悟,那已經來不及了。感激父母為自己付出的一切吧!同時,也不要忘記你的老師,幾千年來傳下的“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道理,似乎一部分人,開始淡忘了,但你要牢記,他們不但教會你學科專業知識,還開啟了你的人生大門。我的高中班主任吳老師講過一個道理:一個男人不好好干,連自己的女人都看不住。反過來,女生又何嘗不是呢?我的大學輔導員,在我剛進大學的時候告訴我:“交朋友的時候,看看他對自己的父母好不好,如果對父母都不好,他對你的好,能是真的嗎?”感謝恩師們!順便也告訴同學們一個道理,懂得感恩的人,知道感恩的人,更容易成功。
高考是你自己的
你就是第一,理查·派克是運動史上贏得獎金最多的賽車選手。他第一次賽車回來時,興奮地對母親說:“有35輛車參賽,我跑了第二。”
“你輸了!”母親毫不客氣地回答。
“可是,”理查·派克瞪大了眼睛,“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比賽,而且賽車還這么多。”
“兒子,”母親深情地說,“記住,你用不著跑在任何人后面!”
接下來的20年中,理查·派克稱霸賽車界。他的許多紀錄至今無人打破。問他成功的原因,他說,他從未忘記母親的教誨,是母親在他為第二名沾沾自喜之時,幫他發現了他還可能是第一的希望。
第一是人們夢寐以求的,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人都爭得第一,可是,試想一下理查·派克,如果他連第一都不敢想,他連自己都不自信,如果他得不到母親深情的鼓舞,他能在20年的時間里稱霸賽車界嗎?記住,你用不著跑在任何人后面!高考是自己的,6月7號、8號,是你自己走進高考考場,獨自面對高考。
一個生活平庸的人帶著對命運的疑問去拜訪禪師,他問禪師:“您說真的有命運嗎?”“有的。”禪師回答。“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窮困一生呢?”他問。
禪師就讓他伸出他的左手指給他看說:“你看清楚了嗎?這條橫線叫作愛情線,這條斜線叫作事業線,另外一條豎線就是生命線。”然后禪師又讓他跟自己做一個動作,他手慢慢地握起來,握得緊緊的。禪師問:“你說這幾根線在哪里?”那人迷惑地說:“在我的手里啊!”“命運呢?”
那人終于恍然大悟,原來命運是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別人的嘴里。
我經常給學生說這樣一個故事:放學了,你班內幾十個同學都急于去食堂排隊打飯,你走在前面,緊跟你后面的同學踩了你的腳后跟,不太嚴重,你回頭看了看踩你腳的那位同學,心里希望他說聲對不起,或示意一下,哪怕做個鬼臉,但對方就是沒有任何反應,沒有任何歉意,傳達的信息是踩了就踩了。這時候,你會作何反應?答案五花八門,而我引導的目的是:你看重的是什么?是要與誰一爭高下嗎?不是,是你的高考!在高中階段,高考大于一切,踩了你一腳,影響到你的高考沒有?沒有,那就不予關注,不予理會,你該干嗎就去干嗎,至于踩你腳的那位同學,沒有禮貌,甚至沒有素質,是他的事情。看似偶然的事件里,存在著必然的因素,日后他會為之付出應有的代價,看看常在馬路上開霸王車的結果,你就會明白內在的道理了。在你的高考上,你要真正明白主次、輕重、緩急。
時常有學生與我聊起河北衡水中學的升學情況,問我從中能為自己的高考汲取哪些營養成分。我會反問學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衡水中學的學生天生就是清華北大的料?”
“不是!”
“那他們為什么能取得輝煌成績?純屬偶然嗎?”
了解他們學校管理、教學之后,會發現,他們學校學生是在跑的狀態下運行的,你為你的高考,是在跑的狀態下運行的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憑什么能戰勝人家。
為了你自己的高考,你要對你自己負責,那樣的話,你的高考就是成功的。
人生最偉大的幸福感、成就感是靠自己創造出來的。所以,像現在有些男孩子未來想找富婆的,千萬別想;很多女孩子想嫁富翁的,千萬別想。為什么?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兩個貧困的人一起,最后奮斗出財富,這樣最好。因為你的生命這個時候值得回憶,你自己做過的事情值得回憶。現在,從你的高考開始,為你的人生奠定一個很好的基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不錯的,但一個清華出來的學生與一個普通院校出來的學生相比較,他們的人生軌跡會是一樣嗎?我這樣說,不是要所有人都必須去考上清華,而是讓學生明白,在你現在有時間,有資源,有機會的時候,抓住屬于你的這一切,朝著更好的目標努力前進。成功不可復制,但在你為高考努力的過程中,不妨學習借鑒一下經驗。
科學備戰高考,首先是全科發展,抓總成績是我的“戰略方針”。眾所周知,高考的成敗決定于六科。一科突出而其他科拖后腿是不行的。西方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理論就是“邊際效益最大化”,即每一個單位的投入要有最大的收益。在學習中,要把一科成績從100分提高到120分或130分是比較容易的,而從130分提高到140分則很難,想要得150分就幾乎是不可能了。用同樣的時間,投入在100分的學科可能上升20分,投入在130分的學科則可能只上升5分。我在高中時就注意均衡發展,各科成績都不錯,并不刻意去爭單科第一,總成績卻是第一。——清華大學經濟學院蔡翔
總之,你要時刻為了你自己的高考著想,時刻準備著。講信譽和負責任為自己負責,有人幫你,是你的幸運;無人幫你,是公正的命運。沒有人該為你做什么,因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為自己負責。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板說要離開建筑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后來都看得出,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板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這是你的房子,”老板說,“我送給你的禮物。”他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么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濫造的房子里!把你自己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都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墻,用你的智慧好好建筑吧!你的生活是你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要活得優美、高貴,墻上的銘牌上寫著:“生活是你創造的。”這樣,你就對得起自己了,同時,也對得起所有關心、愛護你的人。
我帶過的學生都知道,在成為我的學生之前,要通過一次考核,否則,我是不會接受這個學生的,考核的內容各式各樣,總的目的就一個:檢測這個學生為了自己,是不是一個講信譽的人,能不能為自己負責。如果能通過考核,在我看來,這個學生有很大可挖掘的潛質,只要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好結果,創造高考神話。所謂的神話,其實,學生自己明白,哪是什么神話,是自己流血流汗,甚至流淚干出來的。這個過程中,只有自己明白,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我的學習我做主,在自我監控下的學習,是一種高品質的學習。這意味著,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都由你自己確定,學習方法自我選擇,學習過程結果自我反饋。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的能力;自主學習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充分的自信心;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意志力;自主學習能保護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十幾年的經驗告訴我,凡能做到自主學習的學生,都是講信譽,對自己負責的學生,是能成就一番好事業的好苗子。
千萬不要放棄任何一門課和任何一個復習專題。數學是文科生的生命線,我的數學成績并不理想,存在明顯弱項,如立體幾何,甚至有幾次我都對別人說,高考干脆放棄立體幾何算了,但這樣一來,等于丟失30分。硬著頭皮,我把書上面的證明、習題從頭到尾做了三遍,一邊摳,一邊做;一邊做,一邊啃;一邊啃,一邊琢磨——結果高考中這個專題一分未丟。——北京大學中文系吳曉楠
清華大學的學風就是:行勝于言。它激勵著無數有志青年,為之實踐著。
我先給高中學生講一個數學題:
岸上有5只青蛙,它們面對的池塘很美、很誘人,綠綠的荷葉,粉紅的荷花,飄香的蓮子。這時,其中有4只青蛙準備跳進池塘美美地暢游一番。請問,岸上還有幾只青蛙?這是小學時,老師給學生出的一道題。“1只。”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真的是1只嗎?”老師問。“1只!”我們再次肯定地回答。“可大家的答案是錯的,”老師說,“岸上仍有5只青蛙。”還有5只青蛙?我們不解。老師說,那4只青蛙只是準備跳進池塘,那只是它們的一個美麗的想法,并沒有真正付諸行動。沒有行動,再美的想法也等于零。這堂課我一直記著,它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沒有行動的想法永遠是空想,永遠等于零,永遠只能是岸上的青蛙,在觀望中白白消耗時間資源。
一個主人家里有一只盡職盡責的黑貓,它每天都能捉住十幾只老鼠,讓老鼠家族吃盡了苦頭。于是,老鼠家族召開了一個家庭會議,共同商討對付黑貓的方法。有的老鼠建議研制毒藥,有的說干脆大家一起撲上去把黑貓咬死。最后,還是鼠王提出一個與眾不同的想法:“老鼠殺貓是不可能的,咱們可以選出一個勇士,偷偷地在貓的脖子上掛一個鈴鐺,這樣,只要貓一動,就會有聲響,大家可以提前躲起來。”老鼠們認為這是一個最好的辦法,可是怎樣去執行呢?盡管有高額的獎金、頒發榮譽勛章等,卻沒有一個老鼠愿意去執行。
我帶過的學生當中有一位叫陳某的,剛開始,基礎也就在一本線,目標是上清華類名牌大學。年前我就讓他每天加練兩張試卷,他幾乎每次見到我都向我反映,沒有時間,時間不夠用,做不完兩張卷,在我的一再逼迫下,他還是勉強執行了,到春節后的某一天,他告訴我:“老師,我現在一天可以做四張卷子。”我說:“唉,不對呀,年前我讓你做兩張你都說沒時間,現在,比年前更緊張呀,何來的時間?”他笑答:“在做的過程中找時間,越做越有。”我說:“你弄明白了,真的明白了?”“真明白了。”
你可能還沒有明白,不要緊,因為你還沒有去執行,真想明白的話,在不影響你學校正常進度的前提下,每天給自己加兩張試卷的工作,堅持執行三到四個月,你就會明白,執行力對自己高考的分量。常言道:想法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加一句,結果很傷感。這是消極的看法,只有消極的人才會有,無論今天發生過什么不幸的事情,明天的太陽都會一樣冉冉升起,普照大地,你心中的太陽會照亮你前行的路嗎?
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張瑞彩介紹說,高中時,她最頭疼的一門課是立體幾何,因為她的想象力較差。曾有一段時間,她對自己說:算了,高考也就那么幾分,不學了。可后來又仔細一琢磨,她想上名牌大學,一分半分對她來說都至關重要。她想象力不行,但她記憶力好,便想出一個辦法,記題,做到記一反三。這是一項繁雜的工程,有那么兩個月,每天5點起床,看的不是歷史、政治,而是她精選出來的立體幾何題。不管怎樣,她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當然,這絕不是押題、碰題,最重要的是舉一反三,例題也應該是精選細挑的。
在以后的小測驗中,她發現這個方法頗為有效。她覺得做立體幾何題目時不再像蒼蠅一樣亂撞,而是有章可循。在高考中,那道壓軸題也做出來了。直到現在,她仍然對自己感到自豪,也驚奇于自己當時的決心和意志及自己的執行能力。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成了路。路是人走出來的,事是人干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干永遠比說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