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出最樂觀的自己
- (美)馬丁·塞利格曼
- 2025字
- 2021-06-11 11:26:11
引言
樂觀,讓你過得幸福
最初研究習得性樂觀的時候,我一直都以為自己仍在從事對悲觀的研究,和所有擁有臨床心理學背景的研究者一樣,我習慣于關注個體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如何矯正這些問題,至于個體身上所具有的那些積極品質以及如何使這些品質變得更好,并不在我的研究范圍之內。
積極心理學的坐標
不過與理查德·派因(Richard Pine)在1988年的一次會晤使我的學術生涯發生了重大轉變,這好像是命中注定的一樣,理查德最終成了我的文稿代理人、顧問和摯友。我當時向理查德介紹了我的悲觀研究,而他卻說“你的研究內容不是關于悲觀的,而是關于樂觀的”。
他對我說了讓我吃驚的話:“我希望你可以寫一本關于樂觀的書,它一定會產生重大影響!”我真的這樣做了。隨后一場重要的心理學運動出現了:積極心理學運動。1996年,我當選為美國心理協會的主席,獲得了有史以來最多的票數,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這本書,以及這個主題所延伸出的研究領域及其價值。
《活出最樂觀的自己》一書是我所設想的積極心理學的基礎,它是引導積極心理學運動發展的坐標。
為什么越來越抑郁
我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從事無助感和擴大個人控制方法的相關研究,正如你將在第4章和第5章中所看到的那樣,大部分發達國家正經歷著一場空前的抑郁流行病——尤其在年輕人中間。為什么越富裕、越強大、書籍越多或教育越發達的國家,抑郁卻越流行呢?
現在有三股力量聚集在一起,我想強調一下第三股,因為它是最令人驚訝,也最不可思議的。本書在結尾部分對其他兩股力量進行了討論。
第一股力量是“自我”的失常。當下個人主義猖獗,人們越來越相信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在這個信念系統的支配下,人們所面臨的失敗常常會使人變得極度沮喪。
第二股力量注重“我們”,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個人的失敗得到緩沖。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人們對之前所依賴的精神居所的信任已經被侵蝕了,那些精神居所似乎已經變得有些陳腐了。
我想要強調的是,自尊運動就是第三股力量。我有5個孩子,他們的年齡在4~28歲,所以,為了這一整代人的發展,我每晚都閱讀兒童書籍。我親眼見證了兒童書籍的日新月異。以前,兒童書籍多是關于如何很好地適應這個世界、如何堅持到底、如何克服障礙的,而現在的許多兒童書籍卻都是關于感覺良好、高度自尊、高度自信方面的內容。
這是自尊運動所導致的結果之一。我不是反對關注自尊,而是認為自尊只是一個能呈現個人狀態的刻度表而已,自尊本身并不是終點。
當你在學業或工作上表現良好時,當你與所愛的人相處融洽時,當你的娛樂生活很美好時,這個刻度值就會很高;當你做得不好時,它的刻度值就會很低。自尊似乎只是一種表征,反映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表現得如何。
一部分高自尊的孩子脾氣很烈。當這些孩子遭遇真實世界時,世界會告訴他們,他們并不像被教導的那樣強大,于是,他們會表現出暴力行為。因此,如今美國年輕人中間出現了雙生流行病——抑郁和暴力。這可能都來自不恰當的觀念:高度重視年輕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重視如何評價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表現。
如果宣揚自尊不是控制抑郁流行的有效方法,那么我們該怎么做呢?我和同事一直以來都在進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個研究項目:一個是有關年輕人的——賓夕法尼亞大學新生;另一個是有關青春期以前兒童的。
我們的研究選取了有患抑郁癥危險的年輕人,教授他們學習樂觀的一些技巧,這些技巧你在本書的第11章到第13章中都可以讀到,由此檢驗我們是否能預防抑郁癥和焦慮癥。
經過18個月的訓練,我報告了第一批結果,包括119名控制組被試和106名參加16小時習得性樂觀工作坊的被試的數據。控制組有32%的學生存在中度至重度抑郁情緒,而相比之下,參加工作坊的學生中只有22%存在抑郁情緒。焦慮癥方面也出現了類似結果。
近來,我和同事推出了有關各個年齡段學齡兒童的習得性樂觀項目。
1.經過20年的追蹤研究,我們發現存在中度至重度抑郁癥狀的孩子的比例令人震驚(20%~45%)。
2.參加樂觀工作坊的孩子中出現中度到重度抑郁癥狀的比例只是控制組的一半。
3.習得性樂觀的益處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表現出來。當控制組兒童進入青春期,第一次遭到社會的拒絕時,控制組在24個月里有44%的孩子出現了中度至重度抑郁癥狀,而學習了樂觀技巧的孩子只有22%出現中度或重度抑郁癥狀。
如果在青春期之前、兒童期末期教導孩子習得性樂觀,那他們就能學會反思自己的思維方式,這是一種富有成效的策略。當有免疫力的孩子利用了這些技巧來應對青春期的首次否定后,那么他們在未來就會越來越好地使用這些技巧。
抑郁的流行不能通過百憂解來解決,因為我們無法給予整代人抗抑郁藥物??挂钟羲幬镌谇啻浩谝郧笆菦]有任何效果的,讓一整代人依賴藥物控制自己的情緒存在著嚴重的道德倫理危險。我們也不能對一整代人進行治療,因為沒有數量足夠且訓練有素的治療者可以完成這項工作。
我們所能做的便是提供本書中的技巧,并把它們轉換成不同的教育模式,從而幫助人們克服生活中的抑郁以及孩子生活中的抑郁。樂觀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只要懷揣著對未來的積極信念,你一定可以過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