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田信玄
- 鬼謀者
- 1807字
- 2021-06-21 16:49:20
第五章 少年英杰
中世紀的日本,根本沒有教育體制,所謂的學問,不過是上層的公卿吃飽飯后吟風弄月的道具,詩書禮易樂春秋,在公卿階層中還能夠世代相傳一下,對于廣大武士來說,就完全是奢侈品了。所以京都的公卿們都把不懂詩書的武士視作鄉下人,兩個階層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不過在公卿和武士之間,還有一個寺院階層,畢竟信仰的力量是非常偉大的,佛教自中國傳入日本后,一方面既能靠驅魔避邪、超度往生的真言和儀式蠱惑天皇和公卿,麻痹下層人民,又能搬出規勸世道、頓悟修身的理論迎合足利將軍和武士階層,稱得上是日本社會萬能膠式的黃金職業。
另一方面,前往中國的學問僧,帶回了中華文化的各種典籍和學說,成為日本人獲得最先進知識的窗口,當時的許多和尚,實際上像今天大學里的專家教授一樣,是日本知識最淵博的學者。特別是佛教中的臨濟宗,和只講求窮究辯證人性善惡、刻意修習諸心來世之福的比睿山天臺宗相比,臨濟宗講求的是頓悟與客觀看待事物,從足利幕府建立之初起,就對幕府的施政與外交多有助益,因而臨濟宗的歷代高僧都得到武士的首領歷代足利將軍的支持,地方上有能力的武士們,也常常禮請臨濟宗的僧侶們教育自己的子孫。

◇ 信玄讀書的長禪寺
在戰國時代,許多一流的武將都出自臨濟宗高僧的門下,比如織田信長的老師是尾張瑞泉寺的澤彥宗恩,今川義元和德川家康都是太原雪齋的徒弟,伊達政宗受教于虎哉宗乙,而武田信玄的學問之師則是岐秀元伯。
據說岐秀元伯本來在尾張瑞泉寺修行,大井夫人聽聞他學識淵博,特地將他請到甲斐擔任長禪寺主持,并讓勝千代拜他為師學習各種學問。因為這個因緣,實際上也可以說武田信玄和他的強大敵手織田信長,都是瑞泉寺的俗家弟子。
既有良師為導,加上天資聰穎,少年勝千代的學問日進千里,像《庭訓往來》之類的事理之書一閱便通,諸如禪理、文學更是不在話下,但他最感興趣的還是兵法。勝千代8歲的時候,岐秀元伯便按照他的喜好,授之以從宋朝傳來的《武經七書》。
另外,武田家本是代代相傳的通達弓馬禮法之武家名門。說到禮法,在中國難免會讓人想到《周官》、孔子,而在日本,武士中的“孔門”便是武田與小笠原。鐮倉幕府建立時,由信濃的小笠原長清制定了武家之弓馬禮儀,此后每逢幕府有大型的慶典或祝儀,通常都會由甲斐的武田或信濃小笠原之人主持弓術或馬術之禮,這兩家也長期擔任將軍的弓馬導師。所以在武田家內,弓馬之道也是必修的功課。
在勝千代少年時代,擔任他的弓馬軍學導師的,便是信虎的軍師——荻原常陸介昌勝。武田信虎完全平定甲斐國后不久,荻原昌勝便申請隱退,不再參與武田家內的政務,另一方面他卻作為勝千代的傳役(導師、輔佐人,類似于中國太子的太傅),全身心地投入到對他的武藝及軍學的教育上。
在12歲的一個秋末傍晚,勝千代合上書卷,洗過被墨跡沾染的雙手,順手把水潑到屋邊的廊柱下,這時靠在墻邊的木馬突然劇烈地響動起來,木馬一邊晃動,一邊喊著勝千代的名字。勝千代先是一愣,繼而起身走上前去細看。只聽那木馬又言道:“勝千代的兵法劍術看來十分精進,不知愿不愿意與我比試一下劍術呢。”還沒等他回答,一個身影便從木馬身后跳了出來,舉刀砍向勝千代。勝千代急忙抽刀應戰,來者不光刀法狠辣,而且左閃右突,身形出奇得快,但是在交手幾十個回合之后,對方還是被勝千代一刀砍翻。事后勝千代喊來小姓(隨從)今井市郎點燈查驗,在燈火下才看清楚,一只大狐貍被砍死在地上,血流滿地。這一則故事出自《武田三代軍記》,雖然神話性也過于強烈了,但也突出少年信玄的武藝之高。
對于這個日益強大的兒子,武田信虎也感到了一絲不安。據說有一次勝千代與弟弟次郎(后來的信繁)一起侍立在父親身邊,一向威嚴暴躁的信虎像是突然轉了性情一樣給兒子們倒酒,他先是倒給次郎,但次郎戰戰兢兢地捧起杯子接父親倒來的酒時,竟然手一抖,把酒杯弄翻了。武田信虎表面上將次郎呵斥了一頓,心中卻未免有些得意。但隨后信虎給勝千代倒酒時,勝千代卻氣定神閑,捧起酒杯的雙手如結實的樹枝般紋絲不動,接過酒后還一絲不茍地道了一句“感謝賜酒”,便將酒穩穩地喝了下去。這回輪到武田信虎穩不住了,看到兒子對自己絲毫沒有畏懼之心,信虎一怒之下奪過勝千代的酒杯,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旁邊的次郎一看情況不對,急忙去后院喊來母親大井夫人勸解,這才讓劍拔弩張的氣氛緩和了下來。
酒宴結束之后,侍立在旁的荻原常陸介昌勝對交好的同僚們說:“看來勝千代少主的器量比信虎殿下還要大,或許他會成為超越其父的名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