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本上學不到的漫畫中國史
- 朕說
- 2072字
- 2021-06-11 10:11:47
2 原來孔子還是一個武學奇才?
說到孔子,大家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形象可能是這樣的。

但有人說,孔子其實可能是這樣的。

那么孔子到底是個文弱書生,還是個肌肉男呢?

雖然孔子以老師的身份出道,但能證明孔子是肌肉男的證據還真不少。
證據1:基因強大
古人不知道什么是遺傳基因,但也知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個道理。
而孔子的老爸叔梁紇可不是什么普通人。

在《左傳》里,叔梁紇是魯國有名的猛將,天生神力,勇武過人。
有一次,晉國聯合魯國等13個國家一起去攻打逼陽國。逼陽國雖然小,但是挺有骨氣,憑借天然的地理優勢和13國聯軍打得有來有回。逼陽國還引誘魯國軍隊進城,然后突然放下閘門,擋住魯軍的退路,打算來個甕中捉鱉。

眼看魯軍中計,即將全軍覆滅。情急之下,叔梁紇竟然憑借一己之力扛住閘門,為魯軍爭取時間,讓他們安全撤回。

可見,孔子他爸身高體壯,天生神力。孔子很可能繼承了他爸的身體素質,一開始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證據2:“古代姚明”
出來混,都要先起個響當當的外號,比如有一把漂亮胡子的關羽叫“美髯公”;打扮像個行者的叫“行者武松”。這些外號朗朗上口,一聽就能讓人聯想到其主人的模樣。

事實證明,孔子還真沒辜負他爸的優良基因。在以老師的身份出道前,孔子也有個江湖外號——“長人”。至于為什么有這個外號,很簡單——

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史記·孔子世家》
按照漢代的標準,孔子的身高可以達到驚人的220厘米,跟226厘米的姚明差不多,放今天去打NBA也毫無違和感。
即使用相對保守的周制(魯國的長度標準),孔子也至少有189厘米。考慮到當時人的平均身高不到170厘米,孔子站在人群中完全是鶴立雞群。難怪《荀子·非相》也說:“仲尼長,子弓短。”

除了個子高,孔子的長相歷來也有很大爭議,就算不提“天庭飽滿”“頭頂凹陷”(開篇的畫其實也有點兒往這個方向靠)這種明顯失真的占卜圣人相。

孔子也可能長得并不慈眉善目,他的徒孫荀子是這樣說的:“仲尼之狀,面如蒙倛(qī)。”
“蒙倛”是古時候臘月驅逐疫鬼或者出喪時用的神像,字典上面的描述是:“臉方而丑,發多而亂,形兇惡。”

證據3:愛好射箭
孔子喜歡射箭,認為射箭是君子必修的一課,還把射箭列入“君子六藝”。
而且孔子的射箭技術很好,《禮記·射義》里記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墻”。
意思是說,孔子射箭時,會有一大批狂熱粉絲來圍觀。

你以為射箭的人是這樣的。

但實際上射箭的人是這樣的。

俗話說,強弓硬弩,要知道射箭是個力氣活。

清代評判弓力的單位是“力”,1力是9斤4兩(一說9斤14兩)。一般弓的拉力在5~7力之間,也就是說在47~66斤之間。
對于一個沒有經過訓練的成人來說,想要拉開弓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別提射箭或者殺敵了。

清代的弓箭技術比起春秋時期進步了很多,春秋的弓應該普遍更輕,但是也不會太輕,否則就失去實戰意義了。
很多人覺得步兵是力量型的,而弓兵是敏捷型的,其實恰恰相反。步兵隨便找個人就能上,弓兵才是更強壯的精銳部隊,況且敵人近身后弓兵也會轉為近戰。
所以弓箭高手孔子的身體素質起碼是過得去的。

證據4:天生神力
前面說孔子的身體素質起碼過得去,這么說可能小瞧了他。據古籍記載,孔子的身體素質簡直就像超人一樣。

孔子之勁,舉(招)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
——《呂氏春秋》
對于這段話,漢朝人高誘是這樣解釋的:“招,舉也,以一手招城門關,端而舉之。”
城門的門閂又長又重,如果用單手托著中間部分舉起來,估計不少人能做到。

但如果是用手抓著一端,硬把門閂舉平(端而舉之),那難度就上升了不止一個等級。

孔子的能耐還不止于此,《淮南子》記載:“孔子之通,智過于萇弘,勇服于孟賁,足躡郊菟,力招城關,能亦多矣。然而勇力不聞,伎巧不知,專行教道,以成素王,事亦鮮矣。”
孟賁是戰國時期的武士,據說力大無窮,有一次見到兩頭牛打架,竟然硬生生拉開了它們。而孔子的力量跟他是同一級別,更驚人的是,孔子跑步也很快,可以跟兔子相提并論。

一般來說,力氣與肌肉橫截面積成正比,換句話就是:力氣大等于肌肉大。既然孔子力氣這么大,那他很可能是個肌肉男。

所以,孔子不僅高而且壯,渾身肌肉,射箭、駕車、跑步樣樣精通,是一位全能的運動健將。難怪有人感嘆:明明是體壇幾百年一遇的奇才,最后居然跑去當老師了!

雖然上面說得很有道理,但還是有反對意見。關于孔子的身高,就有人認為先秦的典籍里根本沒有孔子高得異常的記載。

但是到了東漢時期,講怪力亂神的《緯書》突然把孔子當成是黑帝的使者亂吹了一通,其中就包括孔子的奇特相貌以及他的身高。
司馬遷雖然沒有把“黑帝”這種一看就不著調的內容收錄進《史記》,但身高“九尺六寸”的部分倒是悄悄地收了進去。

而一些關于孔子力氣大的記載,有人認為是跟他爸的事跡搞混了。
清朝人畢沅在看《呂氏春秋》的時候就說,“此殆即孔子之父事也……非孔子也”,他認為史書把孔子他爸的事跡錯安在了孔子頭上。

總之,孔子是不是真的高似姚明,力能扛鼎,爭議還是很大的,大家可以自行辨別。
不過從遺傳角度和射箭高手這些方面來看,硬要從文弱書生和肌肉猛男這兩個極端之間挑一個的話,孔子應該還是更偏向于猛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