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屈原
- 郭論:第二季(共3冊)
- 郭德綱
- 4313字
- 2021-06-07 15:43:19
有的時候沒事呢,晚上忙完了我也喜歡捧個iPad聽點兒什么,或跟網(wǎng)上看點兒什么,就覺得半夜看吃播是個樂趣。這玩意兒挺坑人的!本來覺得不餓,但看著各種大胃王、美食家,嗬,天南海北的,國內(nèi)國外的,盡是咱們輕易吃不著的東西:深山老林他弄一大蜥蜴,跟那就燒,燒完就吃,再來半個蛤蟆跟那就弄……哎呀,鋪天蓋地,挺好玩兒!
網(wǎng)上各種吃播興起之后,好多人看了都喜歡在家露一手,其實呢就是大伙兒都喜歡吃。不管是喜歡吃還是愛做飯,自古以來,“吃”都是中國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雖然古代的作料不如現(xiàn)在豐富,也沒有那么多高檔的廚具,但是熱愛美食的人還是一大把。您比如美食家蘇軾,還有商朝的開國宰相伊尹,等等,很多人。除此之外,還有一位古代的美食發(fā)燒友,特別熱衷于品嘗各種美食,要是說起古代編寫菜譜的大師,這位先生認第二,我估計沒人敢排第一,連蘇東坡啊伊尹啊這些位也統(tǒng)統(tǒng)得靠邊站。
誰呢?不是一般人,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他的另一面,就是一枚如假包換的吃貨,不僅愛吃,還把戰(zhàn)國時期的眾多美食編成菜譜,流傳后世。
在講屈原主播與菜譜的那些事兒之前,我們岔開話題,先跟大伙兒說一說公元前340年中華大地上發(fā)生的一些事兒。
這一年,趙武靈王出生,就是胡服騎射的那位,特別有名。同年,楚威王即位,擴大了楚國疆域。還是這一年,在楚國西部,現(xiàn)在的湖北省宜昌市,一個姓羋的嬰兒呱呱墜地,這就是屈原。
電視劇《羋月傳》最大的好處是普及了歷史知識,大家都知道了羋家是楚國的皇親國戚。屈原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長大之后表現(xiàn)出了過人的才華。楚懷王覺得這屈原不賴啊:才華高,又是本家兒,一定要加以重用!于是屈原在二十多歲的時候被召到國都,得了一個叫“左徒”的官職,相當(dāng)于國務(wù)院副總理那意思吧。這就不得了了!開始在政壇大放異彩,不僅制定了各項法令,還聯(lián)合各國一起對抗秦國,讓楚國一度有中興之兆。
只不過,好景不長。據(jù)《史記》記載,楚懷王聽信讒言,把屈原趕出了都城,流放到窮鄉(xiāng)僻壤。在這種境遇下,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
眼看自己的祖國被秦國侵略,屈原心如刀割吶,五月五,身投汨羅江,死了。父老鄉(xiāng)親們得知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劃著船去找他去,擔(dān)心魚蝦啃了他的尸體,就把飯團丟到江里。打那兒起,五月五,大伙兒過端午節(jié),龍舟競渡吃粽子,紀(jì)念這位詩人。
說的這些是正史對屈原的描述,但是,除了苦情的政治生涯、浪漫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感動了無數(shù)人之外,您可能想不到,他老人家還是文化美食的始祖之一。
世界上好像沒有哪個國家的文人,像中國的文人這樣愛吃、會吃,還能把吃寫好。除了當(dāng)官,屈原還是一個戰(zhàn)國的吃播,而且是官方認證的大V!經(jīng)他記錄下來的美食有數(shù)十種之多,歷經(jīng)兩千多年依然經(jīng)久不衰。
看過《羋月傳》的都知道,楚國本來是戰(zhàn)國七雄里邊的強國,擁有非常雄厚的國力,但楚懷王任用了奸臣子蘭、靳尚,寵愛南后鄭袖,排斥屈原,導(dǎo)致國力每況愈下。公元前313年,張儀欺騙懷王,要他以和齊國斷交為代價,來換取秦國割讓六百里的地盤。懷王一琢磨,這個很好啊!就同意了。不過呢,跟齊國斷交之后沒得到六百里的地盤,只得了六里地。懷王氣的呀,發(fā)兵攻打秦國,但是慘敗,再次征集全國的部隊發(fā)動進攻,又兵敗如山倒,楚國就此走上了沒落的道路。
公元前29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的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約楚懷王在武關(guān)會面。懷王不聽屈原的勸告,前往武關(guān),結(jié)果被秦國扣留。秦王脅迫懷王割地,懷王不干,結(jié)果一直被秦國扣留,最后病死在咸陽。
招魂,是古代通行的禮俗,既可以招死人之魂,又可以招生人之魂。中國的古人相信人是存在魂魄的,楚國又崇尚巫術(shù),屈原也不例外,他決定通過招魂召回懷王的魂魄,同時把這種宗教行為升華成藝術(shù),寫成了《招魂》。全詩以楚國傳統(tǒng)的巫術(shù)語言,緬懷了客死秦國的楚懷王,召喚他的魂魄回歸楚國。您要是帶點調(diào)侃地看這個詩啊,屈原他是連哄帶嚇唬再加上引誘,這么吸引魂魄的。
原文太繞口,咱們直接翻譯成大白話,意思是說:“懷王啊,回來吧!東方不可以居住,那里的人身高千丈,就等著弄你的魂兒吶。十個太陽輪番照著,石頭、金屬都烤化了,他們習(xí)慣了所以不怕,但您的魂兒必定被烤化了。”接著,屈原又說南方不好、西方不好、北方不好、天上不好、陰間不好,又恐怖又危險,這不好那不好。到底哪兒好啊?欸,家好!最后說回了楚國的首都:輝煌的宮殿,成群的美女,誘人的美食……
好家伙,啰里啰唆說半天,關(guān)鍵來了:都有什么誘人的美食呢?
屈原提了很多,您看這“稻粢穱麥,挐黃粱些……靦鱉炮羔……”這玩意兒念著都費勁,郭沫若先生給翻譯成了白話:主食有小米、黃粱、油炸的面餅;葷菜有肥牛筋、羊羔肉、鹵雞、紅燒甲魚、煮天鵝、燴水鴨;湯有酸辣湯;甜品有冰凍米酒、酸梅湯、酸漿。
屈原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一份有趣的戰(zhàn)國食譜,如此豐富,如此完整,而且又是兩千多年前的一手資料,在今天所能見到的古文獻里實在太稀罕了。長期以來,飲食界一直認為菜譜起源于16世紀(jì)的法國,其實啊,屈原的《招魂》就是正兒八經(jīng)的菜譜,應(yīng)該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份菜單。
這份堪稱中國最早的“抒情菜譜”,以詩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充滿了文化氣息。咱們可以猜想,他詩中提到的這些美食這么具體,屈原肯定是吃過,要不然他寫不出來啊。
戰(zhàn)國七雄各領(lǐng)風(fēng)騷,各有各的美食。比如屈原在《招魂》里還提到了吳國,也就是吳王夫差的那個國家,說他們愛喝酸辣湯。不過屈原先生有愛國情結(jié),別的國家的菜記錄不多,記錄最多的還是楚國本幫菜。
《楚辭》里邊記錄的美食有三十多種。從詩文看,他對肉食有著無與倫比的執(zhí)著,列舉的有牛、羊、狗、豺狼、烏龜、雞、鶴鶉,等等,遠遠超出了《周禮》里邊列舉的周王所享用的“六牲”。六牲就是馬、牛、羊、豬、狗、雞。
屈原畢竟是當(dāng)過楚國副總理的人,在國宴上肯定能吃到楚國最上等的菜肴。被奸臣排擠遭流放期間,他又能吃到楚國最普通的地方菜。也就是說,屈原一生的飲食足以反映戰(zhàn)國特別是楚國的飲食特色。那么,他到底都能吃到些什么呢?
前邊兒咱們說了,在《招魂》里,描述完天堂地獄之后,他就直奔吃的主題:肥牛蹄筋、燒甲魚、烤羊羔……在另一首叫《大招》的詩里,他提到了豬肉醬、狗肉干、煎鯽魚,還有各種野味,比如烤烏鴉和山雀湯。
聊了這么久,咱們說說楚國菜怎么做!
咱們現(xiàn)在出去吃飯,有一道菜叫“五谷豐登”:土豆啊、紅薯啊、紫薯啊、玉米啊、山藥啊、花生啊拼在一塊兒,蒸熟了上桌,五顏六色的,看著誘人,吃著有味兒。您甭以為這個菜是現(xiàn)代人的專利,其實早在兩千五百年前的楚國,就有了古代版的“五谷豐登”。
按《九章》分析,屈原被奸臣陷害流放到了南方。《楚辭》里也有記載,流放到南方之后,他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乩习傩盏牟妥郎嫌胁簧俸脰|西,直接就開直播了:各位您看看,這有好吃的,叫“五谷豐登”……
楚國的南部邊境就是湖南,湖南在戰(zhàn)國時期還沒有開發(fā),很荒涼。當(dāng)?shù)乩习傩瞻衙装↑S粱啊這些主食淘洗干凈了,混雜在一起放進蒸籠里蒸熟,吃著米香四溢,營養(yǎng)豐富不說,顏色也夠誘人。
從他的記錄來看,楚國人民的生活還是很不錯的,至少能吃上白米飯!兩千多年前,吃白米飯可是件稀罕事兒,您看孔夫子在《論語》里不就感慨嗎:穿上錦衣,吃上白米飯,你就滿足了?!
周朝有本書叫《管子》,有點類似咱們現(xiàn)在的《中華大百科全書》,其中在記錄餐飲的時候有這么一段話:“菽、粟不足……民必有饑餓之色。”粟就是小米,春秋戰(zhàn)國以后基本占據(jù)了主糧的地位。漢代的《鹽鐵論》就記載,十五斗小米,能讓一個成年男子吃半個月。菽,一般指的是大豆,它在糧食里的地位很高。《戰(zhàn)國策》里提到的“豆飯蕾羹”,就是煮熟的大豆和豆葉兒做的湯,這是百姓餐桌上常見的食物。由于直接把大豆煮成豆飯這么吃容易肚子脹氣,連續(xù)跟那兒放屁,有傷大雅,因此貴族通常不吃豆飯,而是撒點兒鹽讓它發(fā)酵,做成醬吃。
所以說,楚國人民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比起中原百姓那好太多了。
楚國的范圍主要在今天的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四省,核心范圍還是在湖北。湖北這個地方,湖泊縱橫吶,有“千湖之省”的美譽,楚國人稱這里為“云夢澤”。
這魚米之鄉(xiāng),一大特色就是各種水產(chǎn)品。《史記》說“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說楚人啊他們的主食是水稻,菜肴就是各種魚,鯉魚、鰱魚、草魚、鯽魚,幾十種魚,都可以做成鮮美的魚肉羹。
除了魚湯,還有龜肉湯。屈原在《楚辭》里記錄的“靦鱉”就是燉甲魚。燉甲魚是老少皆宜的滋補佳品,咱們現(xiàn)在還吃這個呢,作料也多,除了甲魚還得有火腿、香菇、姜、蒜、蔥、紹興黃酒什么的。但兩千多年前沒有這么多調(diào)料,所以屈原說這道菜是甲魚和蔬菜共同熬制成的,主要作料是鹽和生姜,再加點兒蔥。由于水質(zhì)沒有污染,魚鱉又是自然長成的,肉質(zhì)肥美,熬出來的肉湯鮮美無比。大家得空可以照著還原一下。
除了水產(chǎn),在楚國能吃到的肉菜也很多,比如《楚辭》里提到的“肥牛之腱”,就是現(xiàn)在俗稱的燉牛筋,他們那會兒這么做:煮爛了,再加一種叫杜若的香草,這種香草會使烹飪出來的牛肉嫩滑爽口,芳香融入肉中,咀嚼后唇齒留香。屈原提到的名菜還有“炮羔”,就是小羊羔外邊涂一層泥,用火把它煨爛,聽著跟叫花雞差不多。
既然他提到燉牛筋和烤羊羔,咱們順帶說一說周朝的肉類食品。這玩意兒啊,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奢侈品——您看豬肉不是漲到四十多塊錢了嘛!肉在周代一直是達官貴人專用的,“肉食者”是統(tǒng)治階級的同義詞,《曹劌論戰(zhàn)》里不就罵嗎:“肉食者鄙!”
除了屈原提到的楚國美食,北方各國也有看家菜。您比如晉靈公,愛吃烤熊掌,有個屠夫因為烤熊掌沒烤好,晉靈公一生氣就直接把他殺了。還有個古代老司機的故事,宋國有個華元,跟楚國交戰(zhàn)的時候,陣前煮羊肉湯,因為沒給司機吃遭了嫉恨,司機拉著他直接沖到了對面敵軍叢中,導(dǎo)致他被活捉,宋軍大敗。
楚國地處南方,野味兒自然不少。《招魂》中提到了烤烏鴉、煨山雀。這些菜呢,除了烤烏鴉是燒烤外,其他的主要是做湯,煨山雀的時候還要加一些酸味食材來促進消化。狗肉湯、熬鶴鶉湯等,都加了酸味材料,烹飪方法特別花哨。我這么講不僅僅是因為屈原的記載,還有一定的歷史依據(jù),湖南長沙的馬王堆一號墓的竹簡上就有對楚人菜譜的記載。
除了主食,屈原對甜品也有著狂熱的愛好。《招魂》里邊提到了“柜籹”,拿蜜和上米面,油煎而成,他愛吃這個。還有“蜜餌”,就是用蜜和米面煎炸后熬成。飴和蜜是古代最常見的甜味兒,飴是麥芽糖,蜜就是蜂蜜。戰(zhàn)國時候,人們已經(jīng)普遍使用麥芽糖和蜂蜜來做點心什么的了。
最后,跟大伙兒分享一個段子,“天蒼蒼野茫茫,一夜暴富太渺茫”。生活嘛就是這樣的,誰都希望一夜暴富,但是希望渺茫。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還是從實際出發(fā)吧。開心的時候吃點兒好的,犒勞犒勞自己;心情不好呢也吃點兒好的,安慰安慰自己。學(xué)學(xué)烹飪,享受當(dāng)下。